送記注楊學士被詔赴闕
學士聲先壓并游,詞源浩蕩浸昆丘。
九重紫殿三題就,萬里青云數刻收。
天子臨軒名第二,春官奏卷等俱優。
翰林試筆尋揮寫,冊府譌文倏校讎。
京邑紛華非所好,鄉邦偃宴得其求。
始看別酒傾同舍,早聽歡謠載兩州。
嚴詔飛來批鳳尾,近班歸去立螭頭。
一年父老漫留寇,四世公臺將至彪。
即日金鑾開步武,往時駟馬減風流。
蹉跎舊掾瞻行色,漸老從軍祗自羞。
學士聲先壓并游,詞源浩蕩浸昆丘。
九重紫殿三題就,萬里青云數刻收。
天子臨軒名第二,春官奏卷等俱優。
翰林試筆尋揮寫,冊府譌文倏校讎。
京邑紛華非所好,鄉邦偃宴得其求。
始看別酒傾同舍,早聽歡謠載兩州。
嚴詔飛來批鳳尾,近班歸去立螭頭。
一年父老漫留寇,四世公臺將至彪。
即日金鑾開步武,往時駟馬減風流。
蹉跎舊掾瞻行色,漸老從軍祗自羞。
楊學士聲名早已超過同僚,文思如浩蕩江水浸潤昆侖丘。在宮殿中很快完成三篇策論,轉瞬便平步青云。天子親試他名列第二,禮部上奏他試卷優等。在翰林揮筆書寫,迅速校勘冊府中的訛文。他不喜歡京城的繁華,更愿在家鄉宴飲。才看到與同僚飲別酒,就聽到兩州百姓的歡歌。皇帝詔書如鳳尾般飛來,他回到近臣班列站在螭頭旁。一年來父老挽留他如同挽留寇恂,他家四世公卿將出如班彪般人才。很快他將在金鑾殿大展身手,往昔駟馬高車的風光也遜色了。我這蹉跎的舊屬看著他的行色,漸老的從軍之人只有自感羞愧。
并游:同僚。
昆丘:即昆侖山,這里形容文思如江水浸潤高山,形容文才淵博。
九重紫殿:指皇宮。三題就:很快完成三篇策論。
青云:比喻高官顯爵。
臨軒: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
春官:禮部官員。
冊府:國家藏書的地方。譌文:錯訛的文字。校讎:校勘。
偃宴:宴飲。
批鳳尾:詔書如鳳尾般,指皇帝詔書。
螭頭:宮殿前雕有螭頭的臺階,近臣站立處。
留寇:東漢寇恂任河內太守,深受百姓愛戴,百姓挽留他。
公臺:三公之位。將至彪:指將出如班彪般人才。
金鑾:金鑾殿。步武:指施展才能。
駟馬:駟馬高車,指顯貴。
舊掾:作者自指,舊時的屬官。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中可知楊學士才華出眾,在科舉等方面表現優異,受到皇帝賞識被詔赴闕。當時可能是政治相對穩定,朝廷重視人才選拔,詩人作為楊學士的舊屬,在其被詔入京時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楊學士的才華和仕途成就。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華麗、用典豐富。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對才華與仕途的看重。
圖書東壁映文昌,展卷悠然欲坐忘。
側見晴峰揮彩筆,曉看初日吐扶桑。
夢回池草春同麗,祝遍庭槐秋正蒼。
誰道子云甘寂寞,漢庭還擬獻長楊。
令節標名自古聞。今宵銀漢耿無云。難尋海上乘槎客,空誦河東乞巧文。
羅異果,炷名熏。紉針捻線漫紛紛。蓬萊底事回車處,暗想當年鈿合分。
路折李公橋,吾廬一水隔。楊柳綠依依,不見李公宅。
桔槔亭已頹,清響落林隙。微風散稻田,斜月上松石。
菜園全荒涼,蓮花總幽僻。慘淡經檀花,照人猶深碧。
李公社稷臣,杯酒非所適。揮涕白鷗前,散發秋堂夕。
竹林寄余興,禪房時著屐。偶然出詩句,幽懷感今昔。
蝦菜尚難具,平泉安足惜。惟有法華庵,空廊黃葉積。
紫宙星回后,青郊斗建時。
上林鶯囀早,南畝雪消遲。
云矞千祥集,風條萬類滋。
皇情同率土,黔首頌昌期。
陰陽自協璇璣運,和煦潛隨緹管升。
十二紫關魚籥啟,九重曉闕絳煙凝。
芳華稍變青門柳,寒凍微消北陸冰。
宸藻下頒羲日麗,八纮民庶保年登。
環佩臨風,樓臺寫影,咫尺璇源路近。秋色共、湖光無際,疏香背、冷雨暗引。
記年年、翠陌籠鞭,是幾度、神往菰蘆深隱。算冷眼云山,忘機鷗鷺,省識吟邊幽恨。
忽漫飛塵驚掠鬢。怕水佩風襟,舊情難問。芳時換、哀蟬曲破,花夢短、野鴛睡穩。
裊空煙、復道垂楊,望太乙仙舟,歸期難準。剩泣露敧槃,飄零鉛淚,悄共銅仙偷揾。
我亦逢場因作戲,要令竿木自隨身。
老僧不學面壁觀,山偈隨緣舉似人。
薰爐參鼻觀,蒲團伴法喜。
閉門風葉堆,半月書不理。
容成覺么蟲,盤特了一句。
我今無所聞,結茅雙松樹。
云黃山下老禪庵,
凌蔑宗風罪過多。
君若到門深問訊,
看渠伎倆復如何。
早退似見幾者,
晚繆可追悔哉。
已戴華陽巾去,
肯扶靈壽杖來。
獨坐不知秋日短,行年唯有鬢霜新。
病過柳市愁京兆,夢記番禺狎海人。
泡影勛名消易得,牢騷日月閱來親。
烏藤拄杖明朝事,怕見丹楓映水濱。
喪亂看駢盡,于君有至哀。
秋堂成永訣,記室是虛陪。
朱序須難返,賓王貌漫猜。
故鄉城郭異,化鶴莫歸來。
俯首視煙霞。云蔽長安路更賒。藜杖移時挑細藥,幽花。洞口人家日易斜。
不得問丹砂。席上馀杯對早茶。銷得人間無限事,南華。斗覺霜毛一半加。
潭潭深院鐍扃牢,闕日濕云作郁陶。
薄茗何曾解消渴?纖絺便欲等重飽。
高堂燕息尚如此,矮屋蜂屯毋已勞!
得失升沉紛滿眼,世間人事等牛毛。
三年薄宦臥江干,鳴鳳今朝刷羽翰。
暫屈鄴侯參幕佐,忽宣唐介拜原官。
重來寰海皆傾聽,一入朝廷便改觀。
漢室淮陽終不召,須知納諫古今難。
云際孤帆卷。送將歸、登山臨水,離情難遣。年少周郎江左去,望里寒林霜泫。問底事、頻勞雙繭。奕葉才名推繡虎,共秦淮春水無深淺。逸興到,剡藤展。
風流顧曲亭邊顯。是何年、看山讀畫,佳名題扁。擊筑燕臺文酒伴,自愧淮南雞犬。驪駒唱、寧須求免。歸矣青溪三尺棹,坐六朝金粉翻前典。江似練,為君剪。
敗葉西風卷。近河橋、六花片片,離觴聊遣。撲面驚沙森似霧,日暮蘆溝冰泫。寒夜凍、馬毛如繭。為愛云山歸去好,諒云山于子情非淺。五岳志,向禽展。
文章雖以幽棲顯。更須憑、經綸大手,為時盧扁。路近三茅丹鼎在,洞里一聲仙犬。塵土夢、知君其免。淮水東邊明月上,問齊梁佳勝何人典。春草綠,不容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