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承天月禪老
祖意生來達,詩心老去專。
傳燈與誰子,絕筆在何篇。
朝客散談席,野禽窺法筵。
唯應軒北石,秋后自依然。
祖意生來達,詩心老去專。
傳燈與誰子,絕筆在何篇。
朝客散談席,野禽窺法筵。
唯應軒北石,秋后自依然。
生來就通達祖師的旨意,年老后詩心愈發專注。這傳燈佛法要傳給誰呢,最后的絕筆又是在哪一篇。朝中客人散去了談禪之席,野禽偷偷窺視著法會。唯有軒北的石頭,在秋后來依舊如舊。
祖意:祖師的旨意,指佛法教義。
傳燈:佛教指傳法,比喻將佛法傳給后人。
絕筆:指臨終前所作的詩文。
談席:談論佛法的席位。
法筵:佛教中說法的集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可能是在承天月禪老圓寂后,詩人有感而發。當時佛教在社會有一定影響,禪老在佛法傳承中有一定地位,其離世引發詩人對佛法傳承和生命無常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承天月禪老,突出特點是將對禪老的哀悼與對佛法傳承、世事變遷的思考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當時文人與佛教的交流及相關情感表達。
坐臥斗室中,書卷奏新效。
神來勿驟往,斟酌使克到。
焚香取煙初,賞茗在味少。
潔此徑寸懷,遂與秋照耀。
月以霜尊嚴,云得天高妙。
良友雖各方,是中可談笑。
鼓枻過滄浪,
看君正釣璜。
參差分老少,
一半共行藏。
古意含靈壽,
春風滿豫章。
請歌新樂府,
惟采舊芝房。
曉風清暑,映湖光如練,山光如染。十里荷花香滿路,飛蓋斜敧妝面。一葉扁舟,數聲柔櫓,陡覺紅塵遠。六橋三塔,恍然圖畫中見。
因念當日三賢,兩山佳處,應也經行遍。琢月吟風無限句,景物隨人俱顯。賀監風流,玄真清致,我亦情非淺。漁蓑投老,利名何用深羨。
金鰲玉龍蟠作堆,老樹屈鐵泉鳴雷。舟輕水急云蕩漾,彷佛使槎天上來。
蕭蕭葭菼著霜稀,秋水連天有雁飛。悵望溪山舊人去,一船斜日映愁歸。
汎汎輕舟泊釣磯,蘆花吹雪夢將飛。莫教一枕黃昏雨,直待邯鄲覺后歸。
無端世事,把兩眉愁鎖,寸腸悲裂。焚硯燒書原不錯,省卻三生慧業。彩筆空揮,瑤琴漫撫,都是鵑啼血。加餐高臥,隨緣便抵佳節。
任他呆女癡兒,歡場慣占,天不加磨折。試問繁華春夢里,幾個風流人物。花月凄涼,文章歌哭,今古無分別。英雄眼冷,等閑白了華發。
露香消渴桂花芳,天氣偏饒八月涼。不是窅窊分得種,人間那得許清香。
一秋無雨亦無風,比似常年迥不同。鼻觀了無分別想,道人結習本來空。
雨花那得著衣裾,遍界香分佛飯馀。金粟如來元一點,橫陳妙供盡從渠。
鳳皇鳴高岡,
曠世一見之。
翻身耀朝日,
自顧羽毛奇。
明朝驚破還鄉夢。銀箏夜久殷勤弄。怪客有春愁。嬌歌半欲羞。
繡衫金騕裊。何處深春好。淚粉玉闌珊。鴛衾不識寒。
廿四橋邊草徑荒,
新開小港透雷塘。
畫樓隱隱煙霞遠,
鐵板錚錚樹木涼。
文字豈能傳太守,
風流原不礙隋皇。
量今酌古情何限,
愿借東風作小狂。
湖濱住,蒿徑鮮羊求。一客叩門籠絮帽,半窗斜日對茶甌。天際月輪樓。
落葉詠,北國擁爐初。但使重巒銷翳蔽,何曾一樹計榮枯。歸興忽莼鱸。
沈陰不散地埋憂,
冷雨三旬苦未休。
幸不侵陵農事晚,
已難消受旅人愁。
蘆花濕處哀鴻泣,
蕉炬炎時凍雀投。
卻詫北風如虎怒,
盡吹清淚落南州。
面前山好無人識,
定是飛來小鷲峰。
出處滄桑外,
呼天虎豹高。
少年慚賈策,
曠志及原騷。
筆冢難酬脯,
車騶每對醪。
晴陰還造物,
攘攘爾何勞。
五年循政播弦聲,
淡水斯文仗主盟。
夏雨化人原大德,
春風坐我有馀情。
菊泉敬藉金樽獻,
蓬餌唯將雪盌盛。
僂指潞公庚甲會,
如先一歲是同生。
天無四壁,
大地為爐。
籬頭吹觱栗,
寒雁一聲孤。
老胡若不渡江去,
至今火種一星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