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 其二
廿四橋邊草徑荒,
新開小港透雷塘。
畫樓隱隱煙霞遠,
鐵板錚錚樹木涼。
文字豈能傳太守,
風流原不礙隋皇。
量今酌古情何限,
愿借東風作小狂。
廿四橋邊草徑荒,
新開小港透雷塘。
畫樓隱隱煙霞遠,
鐵板錚錚樹木涼。
文字豈能傳太守,
風流原不礙隋皇。
量今酌古情何限,
愿借東風作小狂。
二十四橋邊的草徑已荒涼,新開挖的小港通向雷塘。畫樓在煙霞中隱約可見,顯得遙遠;鐵板發出清脆聲響,樹木帶來涼意。文字怎能完全傳述太守的功績?風流韻事原本不妨礙隋皇的形象。衡量古今,情感無限,希望借東風讓自己稍微放縱一下。
廿四橋:揚州著名景點,傳說古有二十四位美女吹簫于此,故名。
雷塘:揚州古地名,隋代曾為皇家園林,后為隋煬帝陵寢所在。
鐵板:指金屬器物或樂器(如宋代“鐵板銅琶”代指豪放詞風),此處或形容金屬撞擊聲。
太守:漢代以后對州郡長官的尊稱,此處泛指古代治理揚州的官員。
隋皇:指隋煬帝楊廣,曾在揚州廣建宮苑,留下諸多歷史印記。
此詩或為詩人游覽揚州時所作。揚州自隋唐起即為繁華都會,歷經興衰。詩中“草徑荒”“新開小港”等句,反映清代或近現代揚州部分古跡荒廢、新景初現的面貌;“隋皇”“太守”等詞,關聯揚州與歷史人物的密切聯系,可見詩人借景抒懷,結合實地見聞與歷史記憶創作。
全詩以揚州古今景物為線索,由眼前荒徑、新港入筆,延伸至對歷史人物的評判,最終收束于“量今酌古”的個人情懷,既展現揚州的歷史底蘊,又表達對歷史與現實的辯證思考,情感真摯,耐人尋味。
零落樓遲尚有村,卅年辛苦長兒孫。煙花傷別春俱遠,燈火論文酒可溫。向老始知才已盡,馀生長與病同存。清游又負韶光好,滿目湖山卻閉門。
蘭缸花半綻。正西窗凄凄,斷螢新雁。別久逢稀,謾相看華發,共成銷黯。總是飄零,更休賦、梨花秋苑。何況如今,離思難禁,俊才都減。今夜山高江淺。又月落帆空,酒醒人遠。彩袖烏紗,解愁人、惟有斷歌幽婉。一信東風,再約看、紅腮青眼。只恐扁舟西去,蘋花弄晚。
臨淄城頭風樹悲,東流汶水歸何時。愁看風樹將流水,因思親沒無還期。蘼蕪堂下秋霜色,日夕焄蒿動精魄。三時悽愴想音容,一氣幽明本無隔。佳城遙望郁蒼蒼,春去秋來宿草長。此日豐碑應表墓,他年幽壤定焚黃。繡衣玉節承恩厚,鄉縣枌楸別來久。藁薦東還未有期,柏臺西上頻回首。
三間五架草堂新,數卷圖書一病身。靜似放參居士室,閑如墐戶輟耕民。浣花杜叟曾題字,垂柳陶家舊卜鄰。不為薄今偏愛古,南村已少素心人。
餐桂露,挽飛星。更傾花雨浣塵纓。卻泛仙槎天外去,他生何處憶今生。
銀河一派玉江垂,日落天清倍可思。自得三春增異色,更飛千尺寫仙詩。
遠牧牛,朝出東溪溪上頭。溪頭草短牛不住,直過水南芳草洲。脫衣渡水隨牛去,黃蘆颯颯風和雨。老鴉亂啼野羊走,絕谷無人驚四顧。寒藤枯木暮山蒼,同伴相呼歸又忙。石棱割腳茅割耳,身上無有乾衣裳。卻思昨日西邊好,曠坂平原盡豐草。短蓑一臥午風輕,長笛三吹夕陽早。
賴有昌明氣,一開混沌天。不曾知棒痛,豈可咎霆嚴。亦以王回義,愈知鄒浩賢。須眉吾亦好,輸爾獨千年。
水滿江門弄釣時,一篇誰借病翁詩。忽聞天外舒長嘯,都與人間作廣基。海月偶紆南海望,風花未遣北人知。欲知此后相思處,千載神交在舞雩。
平生事業較粗疏,晚歲欣陪謝幼輿。林下商量好消息,不須嵇子絕交書。目前得已便休休,事業何曾有到頭。客問函三孰為一,月明風靜好清秋。
茅檐高臥養微疴,遠辱將軍并轡過。山色更兼微雨好,鶯聲偏傍落花多。慚無雞黍頻供給,喜有漁梁共嘯歌。孔氏諸孫尤好學,古書蝌蚪近如何。
湖上清光泛綠漪,沖虛觀里讀殘碑。瑤臺人去空留像,鐵井云深好對誰。眼底何年看瑞草,心中無地種交梨。浪傳石穴藏丹訣,鴻寶由來事可疑。
朝登西北樓,遐景舒我懷。熹微晨光動,窈窕春增華。草木罕悴色,山川一何佳。悠然斜川意,千載與我諧。及茲春服成,言詠樂無涯。此理將不泯,棄之良可嗟。日出群動作,雞犬亦復喧。渺渺孤舟發,翩翩棲鳥遷。先師有明訓,政在善利間。結發事詩書,於今益可憐。況茲去古遠,淳風未易還。吾行亦聊爾,一覽可忘言。
飲馬橋頭聽鳴珂,飲馬橋下雪始波。自從道人琴佩至,想得衡門車馬多。樓外青山橫獨鶴,枕邊柔櫓響雙鵝。我來疑是揚雄宅,夜燭藜光諷九歌。
自汝林居將一月,我心不寧長惙惙。郊寒歲暮風色苦,曠野無鄰天雨雪。亟欲載酒往問子,冰路難行畏蹌跌。豈無輕裘與快馬,玉也視之如敝幭。此道于今識者稀,勸弟寬懷慎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