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陰
沈陰不散地埋憂,
冷雨三旬苦未休。
幸不侵陵農事晚,
已難消受旅人愁。
蘆花濕處哀鴻泣,
蕉炬炎時凍雀投。
卻詫北風如虎怒,
盡吹清淚落南州。
沈陰不散地埋憂,
冷雨三旬苦未休。
幸不侵陵農事晚,
已難消受旅人愁。
蘆花濕處哀鴻泣,
蕉炬炎時凍雀投。
卻詫北風如虎怒,
盡吹清淚落南州。
陰沉的天氣持續不散,仿佛大地也埋藏著憂慮;寒冷的陰雨下了三十天,令人痛苦難停。幸好沒有耽誤農時已晚的耕作,但已讓旅人的愁緒難以承受。濕潤的蘆花叢中,哀鳴的鴻雁在哭泣;點燃蕉燭的溫暖時刻,凍僵的麻雀前來投依。卻驚訝北風如猛虎般怒吼,將清淚全部吹落到南方的州郡。
沈陰:同“沉陰”,指陰云密布、天氣陰沉。
三旬:三十天,一旬為十天。
侵陵:侵害、耽誤。
哀鴻:本指哀鳴的大雁,此處比喻哀傷的人或漂泊無依者。
蕉炬:用蕉葉或蕉莖制成的火把,可驅寒或照明。
詫(chà):驚訝、詫異。
南州:泛指南方地區。
推測詩作于詩人旅途之中,遇持續陰雨天氣,觸景生情而作。詩中“旅人愁”“幸不侵陵農事”等句,或反映當時個人漂泊的境遇,亦隱含對農時、民生的關注。
此詩以“沈陰冷雨”為背景,通過自然景象與旅人情思的結合,既寫天氣之苦,又抒內心之愁,語言樸實而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節的敏銳捕捉與深沉的人文關懷。
花落花開隔水津,棧梯茆屋總堪鄰。扁舟若不尋歸路,便是武陵深處人。
乞得瓊漿一碗新,沿溪行盡渴生塵。云英只在桃花下,不肯呼來見外人。
籜石文章在,風流天下傳。
即看詩句好,想見老人顛。
繞座飛花雨,成陰蕩碧煙。
禪房春晝靜,香接逆風前。
水國神仙宅,
吾今過此中。
長橋千古月,
不復怨春風。
九河冰泮綠差差,洲渚鳧鹥近不飛。
夾道如云楊柳樹,盡舒春色送人歸。
官船撾鼓夜過半,起視星河盡轉西。
津吏臨流迎下纜,人家兩岸曙鳴雞。
白林山中一句子,大溪為舌日夜說。
路人擾擾如不聞,聚等諸人今始瞥。
橫身溪上略相酬,不住中間徹兩頭。
行人掉臂上頭過,誰信如今有趙州。
落英芳草蝶低飛,
杜宇啼春春欲歸。
今日湖山春又老,
楊花如雪點春衣。
老稚歡呼南北街,
爭看前日令君來。
看花不比玄都觀,
盡是當時手自栽。
凄涼晚色。絲雨和愁織。
夢到楚江行不得,一片濕云空隔。
年時曾憶城東。杏花點點飛紅。
門外憑他寒食,玉闌自有春風。
符不書,藥不采。
起死禁不祥,幸有這個在。
滿院薰風夏日長,人在藕花香世界。
依山傍水總相宜,不說南朝李畫師。
貧也家遺惟此物,痛哉親去已多時。
堂空似覺煙云合,夜靜猶聞風雨悲。
滿幅瀟然雙淚灑,可能更誦蓼莪詩。
魯門一望水如澠,漸遠長安隔五陵。
鉅野旆旌蒼樹出,暮天樓櫓白云升。
鴉歸返照啼高冢,馬飲寒流顧斷冰。
行役驅馳飛錫遠,題書心愧雁門僧。
看君家,崢泓蕭瑟,門庭寂如水。雜花鋪綴。任紫艷紅英,圍繞籬次。
年年步屧隨蜂至。許多花下事。算只有、風前鈴索,知人吟賞意。
今年東吳到詩僧,相逢何況又,落花天氣。禪板靜,相將斗,賦才清綺。
誰知道、百花謝后,還領略、粉香新月底。凝望久、為伊憑暖,闌干紅梵字。
戰國誰能識道真,
故將性善覺生民。
七篇切切言仁義,
功利場中有此人。
雨旸征帝德,豐稔慰氓愚。
賽鼓村迎社,神燈夜禱巫。
酒漿瀉罌盎,肴核獻盤盂。
敢乞長年惠,穰穰遂所需。
爐煙初散解朝衣,白舫蒼梧去不違。
抗疏未蒙明主放,避讒先許直臣歸!
憂時計笑書生過,去國人憐諫草稀!
似我合隨梅尉隱,伏波山下訂漁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