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二十八年祀圜丘 再詣盥洗用《干安》。
帝出于震,巽惟潔齊。
神明其德,迺稱禋柴。
惟茲吉蠲,昭事聿懷。
重盥而祀,敷錫孔皆。
帝出于震,巽惟潔齊。
神明其德,迺稱禋柴。
惟茲吉蠲,昭事聿懷。
重盥而祀,敷錫孔皆。
天帝從東方興起,以謙遜潔凈身心。其德行如神明般高尚,適合舉行祭天之禮。這是吉祥而潔凈的時刻,心懷崇敬敬奉上天。再次洗手后進行祭祀,愿上天廣施恩澤。
帝出于震:震在八卦中代表東方,這里指天帝從東方興起。
巽惟潔齊:巽有謙遜之意,潔齊即潔凈身心。
迺稱禋柴:迺同乃;禋柴是古代祭天的儀式,燒柴升煙以祭天。
吉蠲:吉祥潔凈。
昭事:明事,指敬奉上天。
敷錫孔皆:敷錫即布施;孔皆,普遍。
紹興二十八年(1158 年),南宋朝廷舉行祭天儀式。在古代,祭天是國家重要的典禮,以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此詩是祭祀圜丘時再詣盥洗環節所唱的樂歌,反映了當時朝廷對祭祀活動的重視。
這首詩是祭祀樂歌,主旨是表達對天帝的崇敬與祈求。其突出特點是語言莊重、儀式感強。在文學史上,它是研究宋代祭祀文化和樂歌創作的重要資料。
金門射策盡名賢,誰似江南閻子然。
白虎談經知獨步,蒼松入夢已多年。
凌云賦筆雄千古,倒峽詞源傾百川。
若憶古人愁絕處,西陵花柳日芊眠。
擘開太華手,生鐵鑄就漢。
拈起白玉虹,跨著谿兩岸。
東西南北人,步步無間斷。
直造大歇堂,一生事成辦。
庵中有主從君住,無主外來俱得路。
云煙瞇目山礙膺,榛莽欺人溪澗怒。
看他本色住庵人,捏聚大千無一塵。
自見泥牛鬬入海,不記住來經幾春。
頭陀頭陀休趁哄,一世初無一炊夢。
口邊白醭未暇揩,誰能更乞諸方頌。
持來拋放烈焰中,歸種香山芋與菘。
驀地镢頭輕筑著,林間石虎吼天風。
佛子汝知世界海,有等世界多寶藏。
于中凡圣情非情,靡不皆依此寶住。
或取而有為慳貪,或舍而亡為孤露。
有亡取舍紛其懷,是皆未知真寶所。
佛子汝宜入世間,開示人人令自悟。
求心不有法本無,令此寶藏自然至。
善諸一身寶不增,散之萬有寶猶故。
以此奉供天人師,佛子是名真供養。
曉尋山寺出重城,壞壁誰題半草行。
照眼芳菲空玉友,并湖風物記金明。
新詩已見成敲缽,舊賞懸知又棄檠。
龍井海棠須靳惜,一樽留取聽鶯鳴。
豫讓能報國,程嬰能保孤。
雖復千萬年,名與日月俱。
即今天壤間,斯人焉可無。
臨風每遐想,泫然重嗟吁。
妙德熏天富,空生徹骨窮。
同將一點雪,煅出太虛空。
少待鹍鵬化,聊資九萬風。
殷勤問行李,一箭過遼東。
道人無心寧有相,以相求之無乃妄。更言壽夭吉與兇,空里覓痕鏡中像。
胡君得處初不然,無相之中以相言。圣凡良賤皆一目,但有絲毫俱現前。
說既無私聽無忤,禍福死生皆夢事。我惟以此入世間,猶如化人觀幻士。
孫陽于馬師曠琴,未可與之同日語。老僧大笑客出門,秋云駕雨過前村。
去去不須談此老,三年一偈真賺我。
參禪無悟處,如何得安樂。
置之空劫前,即為空劫縛。
任運日用中,拶著無不錯。
懵然百不理,奈此一絡索。
勇猛積勛修,翻成大過惡。
端坐審思惟,不如更行腳。
東山老病漢,聞之為喜躍。
愿爾發足時,出門便蹈著。
束髪鄙章句,清狂天下聞。
戔戔招隱賦,草草送窮文。
捫虱輕王猛,驅車揖范云。
皇家疏結網,麟鳳自為群。
四山如壁不可去,當處如火不可住。
上人既是要游方,可中須得超方句。
珍重便行萬八千,通霄有路恒沙數。
不落平常試道者。道道若道未得,此去秦溪有直指。
老子若能見之,必為汝道。
老胡遺下一則語,匝地普天無不舉。
傾湫倒岳是家常,物義不傷多莽鹵。
螗螂莫笑夏蜩癡,甘草酷似黃連苦。
黃連苦,南泉不打鹽官鼓。
人生何必論才良,賢否窮通脫未量。
運否蛟龍猶蠖屈,時來鳥雀亦鷹揚。
王侯螻蟻同歸盡,鐘鼎山林各所藏。
何用作文嗟不遇,已將名利等蠅翔。
奎文昭煥夢熊羆,正值英賢慶誕時。
人日空知經月是,斗杓才徧一年移。
銅靈仙氣鐘標格,罨畫溪光入句辭。
發策談兵知醞籍,操刀制錦見施為。
三年仁政春千日,萬口歡聲壽一巵。
愿祝我翁何許歲,紅蓮葉上見游龜。
大經本無文,唐梵錯翻譯。
瞿曇宣一字,至今猶未畢。
歷世癡圣人,出頭競分析。
要使其光明,轉見黑似漆。
若入衲僧手,自是不費力。
拈出大際山,般若波羅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