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化主造大目谿橋
擘開太華手,生鐵鑄就漢。
拈起白玉虹,跨著谿兩岸。
東西南北人,步步無間斷。
直造大歇堂,一生事成辦。
擘開太華手,生鐵鑄就漢。
拈起白玉虹,跨著谿兩岸。
東西南北人,步步無間斷。
直造大歇堂,一生事成辦。
你有像分開華山那樣的神力,如同生鐵鑄就的偉丈夫。你架起如白玉般的虹橋,橫跨在溪的兩岸。東西南北過往的行人,腳步從未間斷。一直走到那大歇堂,一生的大事就圓滿完成。
擘開太華手:形容有巨大的力量,像傳說中巨靈神擘開華山一樣。
生鐵鑄就漢:比喻人堅毅、有力量。
白玉虹:指橋,將橋比作白玉般的彩虹。
大歇堂:可能指一種修行圓滿、安歇的境界或場所。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是當時有化主發起建造大目谿橋這一善舉,詩人有感于其行為,創作此詩以表達贊美和祝福。在當時可能造橋對當地交通和行人往來有重要意義,體現了人們對善舉的認可。
此詩主旨是贊美化主造橋的善舉,突出其力量和貢獻。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社會對公益行為的肯定。
楚人不解聽吳歌,我獨燈前感慨多。記得通波亭下路,畫船歸去雨鳴荷。
紅愁綠怨,記春到梅梢,乍逢鴛侶。幾番凝睇,各蘊情絲萬縷。曾向妝樓問訊,對淺碧眉峰私語。可堪曲唱陽關,淚似綿綿春雨。南浦,分襟猶苦!料不定重來,兩懷酸楚。畫船蘭槳,載了綺情人去。可惜長堤綠柳,更難系征帆停住。何時夢到江南,化作催歸杜宇?
萬頃秋波里,擎天一柱孤。仙姬不可見,元氣自相扶。往返隨陽鳥,平安憶鯉魚。顧瞻江漢水,極目倍躊躇。
荔薜墻空雨氣深,濕苔滿徑竹森森。城中不得三農信,塞上爭禁十日陰。野佃負薪多未得,鄰翁乞米數相尋。笙歌飲散者誰子,命駕歸來醉墮簪。
慶吊浮沉只倏時,爭名不若養身宜。清風晴野鳥聲滑,翠阜紅崖蘿影垂。人假虎前矜得色,我從牛后覓生涯。樵耕自有樵耕樂,忙里偷閑來一詩。
春日紛紛一段奇,無言桃李任春欺。要須及熱蘆灣去,莫看風吹雨打時。
今夕非凡夕,璚樓影尚彌。才經一日隔,未覺半分虧。再索新篘酒,還賡昨賦詩。舉杯邀對酌,真足暢幽期。
酒缶宜為布道場,數升膽氣可開張。神祠歲月如能易,寧可蹉跎滯醉鄉。
日高三丈馀,先生睡初起。雪屋燒暖香,行庖鲙冰鯉。逍遙白氈巾,傲睨烏皮幾。鉤簾對青山,倚杖看流水。世事了不聞,無勞洗吾耳。
鳴佩朝來散紫宮,相逢意氣為誰雄。一尊醉憶江湖上,三月春殘風雨中。消渴文園臥司馬,題書碣石問冥鴻。青山南北吾將往,肯向人間泣路窮。
采采柔桑三月天,養成新繭作琴弦。君顏好似輕盈女,恐被蠶娘看少年。
身世真如寄,登臨得及時。地高風起急,天迥日沉遲。綠鬢欺紗帽,黃花照酒卮。不知陶靖節,歸去亦何為。
有懷江左彥,夙昔共蘭襟。報國青萍器,承家玉樹林。郎曹雙管舊,禁漏五云深。無恙西山色,猶堪柱笏吟。
衾鐵凌衰颯,無眠展轉頻。雞馀千慮枕,霜下五更人。夢緒不可續,窗光渾未真。兩童床腳底,?睡怕教晨。
荔枝鄉里玲瓏雪,來助長安一夏涼。情味于人最濃處,夢回猶覺鬢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