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裴舍人見寄
誰道重遷是舊班,自將霄漢比鄉關。
二妃樓下宜臨水,詩陪亞相逾三紀,石笥煙霞不共攀。
誰道重遷是舊班,自將霄漢比鄉關。
二妃樓下宜臨水,詩陪亞相逾三紀,石笥煙霞不共攀。
誰說再次調任還是原來的班次,我自己把朝廷當作故鄉。二妃樓下適宜臨水而居,陪伴亞相吟詩已經超過三十年,石笥山的煙霞美景卻沒能一同去攀登。
重遷:再次調任官職。
舊班:原來的班次、職位。
霄漢:原指天空,這里借指朝廷。
鄉關:故鄉。
二妃樓:具體所指待考,可能是當地有名的樓閣。
亞相:指裴舍人,唐時宰相又稱亞相。
三紀:十二年為一紀,三紀即三十六年。
石笥:山名,這里的煙霞指代石笥山的美景。
由于缺乏更多背景資料,推測此詩是詩人在再次調任官職后,裴舍人寄詩問候,詩人進行酬答之作。當時詩人可能在仕途上經歷了一些波折,對自身的境遇有所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酬答友人,表達仕途感慨與友情。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自然。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流酬唱。
密疎多不定,來往少曾停。
穿幌非陰燐,窺窗若曙星。
微能破幽暗,高欲傍青冥。
忽起江湖思,微茫隔遠汀。
不要元戎訪草堂,勿煩兒子表瀧岡。
一窗看設囊螢幾,四壁惟安夢蝶床。
聊與僧分半間屋,且無人奪上三房。
韓公作志潘郎誄,得似先生自舉揚。
虞翻骨體素多屯,垂老遭逢白發新。
豈有一辭裨袞斧,亦無三制報絲綸。
孤臣命薄難諧世,明主恩深欠殺身。
不道歸田無以報,暮年長作祝堯人。
初與游楊事伊洛,后聞王魏起并汾。
空令蟠結千年核,難掩光芒萬丈文。
兒似福郊傳舊學,友為子厚志新墳。
身今獨老西河上,欲酹生芻隔暮云。
新敞朱甍映碧岑,高門誰識慶源深。
畤郊已解傳家學,石禮皆堪直禁林。
七葉文章真有種,二郎官職本無心。
庭前玉樹成陰未,著手栽培昉自今。
絕喜有肉漢,何嫌逐臭夫。
形慳一粒粟,口徧四方糊。
魯叟袗??绤,荊卿袖匕圖。
朝來詢酒甕,莫已變酸無。
七袠骎骎病鮮懽,君恩猶許備祠官。
婢傳稚子屠蘇酒,奴笑先生苜蓿槃。
自嘆管君今老禿,更悲龐嫂不團欒。
新年辜負如篩餠,炮附煨姜胃尚寒。
召來未及擁青綾,麾去何妨拄赤藤。
粉署馮唐無輩行,鏡湖賀老有交承。
吏柂月給幫虛設,客怪冰銜字稍增。
猶勝亳州前管轄,鬒毛禿盡欲歸僧。
別我暑行三百里,使君此舉古今稀。
班荊不以牙旗從,剪韭都忘草具微。
浪汩鳶飛毋久住,潁川鳳下可遄歸。
未妨黠鬼揶揄笑,專壑專城孰是非。
井絡纏兵慘,瞿塘下棹輕。
命寧一錢直,腹載五車行。
姑覽無諸跡,休聽望帝聲。
世無韓十八,誰識玉川生。
競逐朱轓載酒行,熙熙物態與人情。
浴沂我欲尋儒服,涉洧公方厭鄭聲。
試問冶容遨夜市,何如赤腳馌春耕。
故山瓜圃應無恙,老去深知愧邵平。
叔季滔滔未見剛,每聞健論意差強。
向來曾劾燈籠錦,老去聊凝畫戟香。
世運橫流安所止,圣朝未舍豈容藏。
幾回欲上鈴齋謁,衰病無因可去鄉。
莫信天高虎守關,懶龍至此不容蟠。
須臾雨慰三農望,膚寸云彌六合間。
愈謂勾龍功配社,軻云后稷道同顏。
老儒負耒今無力,也趁田丁種蒔還。
在朝無友助,于野有人同。
生愧飲牛叟,死慙招鶴翁。
未應千載后,也似百年中。
一掬珠林淚,憑高灑北風。
群兒孰敢比肩隨,翻水成文出愈奇。
人欲關弓戕后羿,天寧飛箭中王羆。
愛材不忍淹叢棘,去惡真如斬亂絲。
珍重阿蒙宜努力,此生不可負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