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王去非侍郎韻二首送林元質提干秩滿造朝并呈侍郎 其二
叔季滔滔未見剛,每聞健論意差強。
向來曾劾燈籠錦,老去聊凝畫戟香。
世運橫流安所止,圣朝未舍豈容藏。
幾回欲上鈴齋謁,衰病無因可去鄉。
叔季滔滔未見剛,每聞健論意差強。
向來曾劾燈籠錦,老去聊凝畫戟香。
世運橫流安所止,圣朝未舍豈容藏。
幾回欲上鈴齋謁,衰病無因可去鄉。
末世風氣隨波逐流,難見剛正之人,每次聽到剛健的言論,心里還算欣慰。你過去曾彈劾過燈籠錦一事,年老時在官署中任職。世道混亂,不知何時能止,圣明的朝廷不會舍棄人才,哪容你隱藏。我好幾次想前往官舍拜訪,無奈年老多病,無法離鄉。
叔季:指末世,衰亂的時代。
差強:尚好,還能使人滿意。
向來:過去,從前。燈籠錦:一種錦緞,此處可能涉及具體的彈劾事件。
畫戟:古代一種有彩畫的兵器,常列于官署。畫戟香:指在官署任職。
鈴齋:指州、府長官辦事的地方。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處于一個社會風氣不佳、世道混亂的時期。詩人友人林元質任滿入朝,詩人寫此詩送別,同時也寄給王去非侍郎。詩人可能年老體衰,困于家鄉,對友人的經歷和世道的變化有所感慨。
此詩主旨在于表達對友人剛正品格的贊賞和對世道的憂慮。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具體事例展現友人形象。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人的情感。
一種奇花,素秋濃染胭脂色。岸然高幘。細麗紋如織。
五德兼全,笑爾名空得。東方白。不聞聲息。悄向霜風立。
越城煙樹曉蒼蒼,歲晏征車驛路長。
禹穴書存懷太史,曹娥碑斷吊中郎。
歸鴉半帶江云黑,佳菊都隨野草黃。
正是叢林搖落際,天臺末葉好流芳。
一水依秋碧,
孤松夾岸疏。
濤聲來雨后,
遠籟在風初。
輕籠小徑近誰家,
玉馬追風翠影斜。
愛把長條惱公子,
惹他頭上海棠花。
梵唄聲沈香霧銷,月明金殿影岧峣。夜深唯有龕燈在,風露滿庭人寂寥。
娟娟云月照窗扉,紙帳形開夢覺時。庭下風篁自成韻,吹簫安用玉人為。
擊劍吹簫意爽然,且拋塵事學逃禪。
林花淡淡經秋媚,水竹蕭蕭映日妍。
省識是空還是色,自然如帝又如天。
歸車謾趁疏鐘晚,遙指寒鴉幾點煙。
夾道楊花撲玉鞍,隋堤三月正漫漫。
知君日向平臺醉,猶作梁園雪里看。
虛傳車騎故園來,侍宴無非繞吹臺。
雪賦幾篇才脫稿,諸王已報牡丹開。
懸魚拔薤羨神君,為政風流迥不群。
訟簡綵毫常散綺,庭閒玉軫獨迎薰。
韓蘇往跡曾重揭,召杜賢聲喜復聞。
最奏帝心知簡在,賜金增祑播芳芬。
平岸朝陽已映光,
高林宿靄尚深藏。
客中亟起繇何事,
要趁侵晨數刻涼。
南枝舊約,愜素心得似,何遜東閣。彩筆禪仙,玉貌臞仙,天涯已忍淪落。劫灰一度春消息,省縞袂、豐姿如昨。盡海桑、著意遷流,不改綠華紅萼。
遙憶前芳晚晼,故園佇翠羽,初別黃鶴。泛雪重湖,鋤月空山,底事煙霞孤卻。溪藤百幅恁珍重,問冷艷、幽香誰托。待料量、物外琴書,占取幼輿丘壑。
井水中藏東海魚,
側盆翻雨洗凡夫。
隔山欲共公相見,
莫道從來一滴無。
浣花溪畔樹榆枌,芻酒年年酹使君。
正似西充憑吊地,靈祠風雨至今聞。
何來發剪紙人妨,謠惑城鄉夕未遑。
獨爾隨親苕水上,安居略不涉慌張。
急手輕調北苑茶,
未收云霧乳成花。
靈襟習習清風起,
歸夢遙知不到家。
磁州城外柳毿毿,
一路雙渠夾翠藍。
十七年來重回首,
北風催雪又邯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