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蟋蟀有感
煎煎促誰織,機杼咽空林。
何處露藂下,入人秋思深。
清燈一線淚,孤枕百年心。
此意知誰會,悠然太古音。
煎煎促誰織,機杼咽空林。
何處露藂下,入人秋思深。
清燈一線淚,孤枕百年心。
此意知誰會,悠然太古音。
蟋蟀聲急,像是在催促誰織布?機杼般的鳴叫在空林中哽咽。它在何處的露草叢下?這鳴聲直入人心,引發(fā)深深的秋思。清冷的燈芯垂著一線燈淚,孤枕難眠,心中縈繞著無盡的愁思。這份心意有誰能理解?它仿佛是來自遠古的幽遠之音。
煎煎:象聲詞,形容蟋蟀的鳴叫聲。
促織:蟋蟀的別名,因鳴聲似催促織布而得名。
機杼(zhù):織布機,此指蟋蟀叫聲如機杼聲。
咽(yè):形容聲音低沉、哽咽。
露藂(cóng):即露叢,帶露水的草叢。
清燈:清冷的燈火。
百年心:指長久的思念或愁緒。
太古音:遠古的聲音,喻指悠長、深邃的意蘊。
此詩當創(chuàng)作于秋夜,作者獨處空林附近,聞蟋蟀鳴叫而觸景生情。秋夜的清冷與蟋蟀的鳴響,引發(fā)其對秋思的深切感悟,遂寫下此詩以抒懷。
《聞蟋蟀有感》以秋夜聞蟋蟀為觸發(fā)點,通過典型秋景與細膩心理描寫,抒發(fā)孤寂秋思。詩中意象契合秋夜氛圍,意境幽遠,情感真摯,體現(xiàn)詩人對生活細節(jié)的敏銳感知與含蓄的抒情風格。
居山四望阻,風云竟朝夕。深溪橫古樹,空巖臥幽石。日出遠岫明,鳥散空林寂。蘭庭動幽氣,竹室生虛白。落花入戶飛,細草當階積。桂酒徒盈樽,故人不在席。日暮山之幽,臨風望羽客。
巖壑澄清景,景清巖壑深。白云飛暮色,綠水激清音。澗戶散馀彩,山窗凝宿陰。花草共縈映,樹石相陵臨。獨坐對陳榻,無客有鳴琴。寂寂幽山里,誰知無悶心。
戍程經(jīng)月飯沙礫,豈有菜把供園官。
苦苣馬齒等星鳳,小人傷害姑勿論。
苦水驛舍置□頓,青青有色充朝餐。
此中何用較名實,到眼盡作嘉蔬觀。
杜陵賦詩寓意耳,客居詎識累臣艱。
眉山海外飽煙瘴,元修美植勞追嘆。
戈壁風光萬物槁,得見林木皆瑯玕。
蔓青遺種雜苜蓿,紫芝枯構(gòu)商南山。
秋莼春韭漫復道,食鮭今日良獨難。
印山館前鶯亂啼,
人行明發(fā)度平西。
離情祗似池南柳,
短葉長條未得齊。
水安宮中日欲落,榻前面拜遺孤托。先皇飲恨臣所知,忍見翠華終劍閣。臣身與賊不俱生,誓提義旅清中京。汛除九廟光舊物,上謝先帝酬忠貞。六師戒日臨河渭,曉發(fā)披忱表天陛。諄諄恢復次第陳,縷縷忠肝兼義氣。事關(guān)宮府在相通,親賢遠佞先漢隆。后王不鑒高祖訓,累我漢業(yè)遭塵蒙。漢家賊姓難兩立,王業(yè)偏安大無策。鞠躬盡瘁臣所安,利鈍成虧非可臆。炎精無光赤灰冷,五丈原頭將星殞。牙前長史整旋軍,巾幗老奴拜天幸。煌煌二表明丹青,文追伊傅光六經(jīng)。留傳人世勸忠藎,呵護時有神威靈。英雄無命古如此,大節(jié)堂堂映青史。君不見二十四疏請回鑾,東京留守銜悲死。
白云亭上白云閑,
云滿危欄雪滿山。
雪似白云云似雪,
不知何處是人間。
江湖處處尋春去,每到芳時醉不歸。
簾幕生香花欲語,池塘細雨燕交飛。
閒思此事真難得,或恐他生愿不違。
欲作三門終老計,買山囊罄值年饑。
夜何其。秋星暗水平池。怊悵子夜清歌,箏柱定場危。誤了漢皋佩解,料蟻珠九曲,不度愁絲。倚畫闌惜夢,回燈照影,新月如眉。
彈棋巾角,飛箋墨暈,去日來時。步步花生,珍重是香階苔滑,雨暗云迷。傳言玉女,早西頭風葉頻吹。幾悵望,是看花易老,問花無語,漏盡人歸。
楓葉全丹槲葉黃,江城殘角伴斜陽。琴書自足閑中樂,天地能容醉后狂。老死山林初不憾,夢游河渭獨難忘。谷城黃石今安在,取履猶思效子房。
萬鼓風聲吼屋邊,老人裘绔旋裝綿。晨梳墮發(fā)知衰甚,夜枕聞雞尚慨然。身后文章空飽蠹,眼前交舊半沉泉。飯蔬飲水平生慣,恥向天公更乞憐。
少學愚公一味愚,莫年仍似病相如。閑吟寄友惟生紙,草具留僧只野蔬。雨澀溪流殊未足,霜高木葉已無馀。潭州丞相憐衰疾,細字時收尺素書。
格林印度馬來由,
織路班蘭各自求。
老懶無心知四國,
況能從汝學咿嚘?
貴妃方辭坤寧去,
選侍旋向乾清住。
封后封妃許不許,
手提哥兒咄咄語。
防微杜漸爭移宮,
專制垂簾事不同。
先皇末命猶在耳,
嘒鸞一火何匆匆!
雉經(jīng)入井傳聞異,
保全母子無他意。
宮闈骨肉貴調(diào)停,
難將國事行家事。
諸君莫爭鄭與李,
奉圣夫人又至矣!
世事故難料,茲行信所如。
獨憐馳驛騎,遙別看花車。
鄙吝思常見,才猷重夙儲。
滁陽好山色,回首暮煙疏。
鱘鰉三月動云雷,
午夜狂風海上來。
雪涌寒濤天月暝,
波侵危纜客愁哀。
汪洋誰抱澄清志,
淪落深慚舟楫材。
明發(fā)漸看紅日近,
浮云飛盡彩云開。
掘盡人家好丘隴
冤魂欲訴更無由
先生若有堯夫術(shù)
何不先言去道州
山闇樹冥冥,
潮音振海生。
斷依殘漏盡,
喧雜曙烏鳴。
遠夢驚長樂,
迷途想化城。
如何長往客,
猶著夜衣行。
祖龍一何愚,筑城防胡虜。
驪山十萬徒,白骨沒黃土。
寧知逐秦鹿,乃在漢與楚。
寄語后世人,君國念頭苦。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