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王以成歸廣昌
印山館前鶯亂啼,
人行明發度平西。
離情祗似池南柳,
短葉長條未得齊。
印山館前鶯亂啼,
人行明發度平西。
離情祗似池南柳,
短葉長條未得齊。
印山館前黃鶯紛亂地啼鳴,友人將在清晨啟程,越過平西之地。離別的愁緒恰似池南的柳樹,長短不一的枝葉,參差不齊。
明發:黎明、清晨。
度:越過。
祗:通'只',只是。
未得齊:指長短不一,不齊整。
此詩為送別友人王以成歸廣昌而作。詩人與王以成于印山館相聚,當友人將在清晨啟程返回廣昌時,詩人觸景生情,借眼前之景抒發離別愁緒。具體創作時間或為春季(鶯啼時節),地點在印山館前送別途中。
詩寫送別,以景起興,以柳喻情,通過黃鶯啼鳴、清晨啟程、池柳參差等細節,將離情的復雜與不舍具象化,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是一首典型的抒情小令。
平涼歃血不濡齒,奚車轔轔臨渭水。
一丸未及封函關,已復胡歌飲都市。
近聞移屯集岐下,戰聲日震長平瓦。
兩軍相持久未決,將軍寶帳皆在野。
野田秋深風力勁,邊云日滿青泥嶺。
三軍雨立甲裳重,諸將露宿旃裘冷。
原頭霜落黃蘆干,西風獵獵邊亭寒。
從軍之樂今有幾,仲宣寄詩煩說似。
出林云未斷,入坐雨初霑。
急點鳴高瓦,寒聲瀉壞簷。
懸墻閑玉麈,散帙亂牙簽。
誰道幽居勝,吾今吏隠兼。
水落灘聲急,風來樹影移。
懶窮千里目,空誦四愁詩。
白帽何妨隠,黃粱未遣炊。
要令鄉國夢,暫向枕中遲。
路出蒼江上,云生亂石間。
中年幸強健,今日試躋攀。
湍硤寒鳴地,頹陽暮隠山。
仆夫問行李,早晚遂東還。
今日祁門縣,沖泥怯遠行。
含風云葉細,間雨雪花輕。
溪晚白鷗下,草寒黃犢鳴。
吾今更何往,漂泊愧平生。
五更驅倦仆,發軔古城邊。
月色潮初上,鐘聲人正眠。
自憐筋力在,無補歲時遷。
遠愧陶彭澤,歸心獨浩然。
節往天始肅,地炎霜尚微。
靜聞木葉下,晴見荻花飛。
積水蛤猶吠,并隣雞正肥。
孤云吾所羨,獨有故山歸。
渺渺蒼江遶郭流,菰蒲杜若滿汀洲。
山云不動飛黃鶴,春水無邊沒白鷗。
日落荒城聞戍鼓,天清絕浦見行舟。
老夫舊有湘吳興,聊復今年作遠游。
皇天嗇甘澤,為農生理休。哀哉桑麻瘁,得意蓬蒿稠。
一夜溜簷雨,曉屋喧鳴鳩。驚濤注空壑,秀色溢平疇。
田舍無宿儲,及此寬百憂。陌上誰家郎,惟恐阻春游。
脫畧簿書外,按行池籞中。
筍長風解碧,蓮浄雨欹紅。
佳客常契濶,良宵難會同。
巾車幸過我,取別莫匆匆。
郡縣紛紛數代更,循良少似漢西京。
未聞子產能寬服,誰見翁歸有急名。
所望家無空杼柚,常令天不害粢盛。
打門不怕催科吏,愿與君王竭地征。
玉井晨不冷,茅簷午欲焚。
月搖看畫箑,榴吐認紅裙。
迥野都如火,奇峰空自云。
衣巾負芒刺,曝背有人耘。
此去夔州氣倍增,白鹽赤甲兩崚嶒。
喜看司隸李校尉,往事高人王右丞。
若使主公登紫殿,亦歸郎省臥青綾。
老夫只擬安田畝,他日烝民頌中興。
壤畫東西劔,川分上下江。
論才難塞職,逐食強為邦。
曉起雨南畝,晚來風北窗。
幽懷得陶寫,頼有酒盈缸。
四無市聲身燕閑,更居高明益清安。
銅缾水冷碧井凍,冰漿飯香白雪寒。
味毋致和夏小正,仗當早歸漢從官。
此身不愿奉朝請,但愿常甘藜藿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