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景 林風涼不絕
不可居無竹,清風動滿林。
長無如夏日,涼不絕予襟。
安得秋如許,能令午正陰。
兩間何舋舋,三徑自深深。
簟玉翻如水,簷冰語至今。
故人千萬里,明月兩知心。
不可居無竹,清風動滿林。
長無如夏日,涼不絕予襟。
安得秋如許,能令午正陰。
兩間何舋舋,三徑自深深。
簟玉翻如水,簷冰語至今。
故人千萬里,明月兩知心。
生活中不能沒有竹子,清風吹動,滿林竹子沙沙作響。好像沒有比夏天更漫長的時候了,但這涼風一直吹拂著我的衣襟。怎么能讓秋天的涼爽像這樣呢,能讓這正午也有陰涼。天地之間為何如此喧鬧,而那三條小徑卻幽深靜謐。竹席像翻動的水一樣清涼,屋檐的冰仿佛還在訴說著過往。老友遠在千萬里之外,明月能讓我們兩人心意相通。
不可居無竹:出自蘇軾“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強調竹子的重要性。
予襟:我的衣襟。
安得:怎么能夠。
舋舋(xìn xìn):喧鬧的樣子。
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
簟(diàn)玉:竹席。
簷冰:屋檐的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定。從詩中可以推測可能創作于夏日,當時詩人或許身處炎熱之中,渴望涼爽,同時思念遠方的友人,也流露出對寧靜生活的向往,可能是在其生活較為閑適,有時間感受自然和思念友人時所作。
這首詩主旨圍繞夏日感受,表達對清涼、友人及歸隱生活的情感。其特點是意象豐富、意境清幽。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
慕義名空在,輪忠孝不全。
報恩無有日,歸國定何年?
殷勤為報春風道,不貢新茶只貢心。
黃鶴摧殘漫有名,建時方始殄羅平。
飛?疊栱重裝束,刻檻雕甍又葺成。
十載興隆吳與越,二邦安肅弟兼兄。
從茲登賞云樓上,愿祝江南永宴清。
摩挲睡眼望山凹,非霧非煙景四郊。
一幅生綃不收拾,被風展卻掛林梢。
入蜀最宜游簡郡,尋山須是訪劉家。(《輿地紀勝》一四五《簡州》)
(〖1〗詩后原注:“此古詩也,簡池獨劉氏三溪號一郡之勝。”劉氏指劉昊,北宋天圣中人,其先人唐僖宗時遷簡州。)
五紀尊天立霸基,八方隣國盡相知。
興吳定越崇王道,殄物平兇建國儀。
忽有靈根彰瑞應,皆由和氣感明祗。
休言漢代芝房異,今日吾邦事更奇。
初晴何以慰?薄暮理輕舟。
白云銷向盡,黃河曲復流。
隨風依北岸,逐浪向南洲。
波瀾浩淼淼,懷抱直悠悠。
自覺生如寄,方知世若浮。
蓬萊何處在?坐使百年秋。
靈芝生河洲,動搖因洪波。
蘭榮一何晚,嚴霜瘁其柯。
哀哉二芳草,不植泰山阿。
文質道所貴,遭時用有嘉。
絳灌臨衡宰,謂誼崇浮華。
賢才抑不用,遠投荊南沙。
抱玉乘龍驥,不逢樂與和。
安得孔仲尼,為世陳四科。
翠巒齊聳壓平湖,晚綠朝紅畫不如。
寄詩紀商山閑四皓,好來各占一峰居。
凝神入混茫,萬象成空虛(一作“萬有成虛空”。)
走鹿枯風吼夜闌,頌花還喜向椒盤。
人情此日非前日,歲事新官對舊官。
竹[葉](里)莫辭終日醉,梅花已拚隔年看。
書生但恐寒為祟,不用朱泥卻鬼丹。
半徑尋仙跡,危峰望帝州。
千山紅日媚,萬壑白云浮。
坐石花容笑,穿林鳥語愁。
招呼玄鶴下,撚捋紫芝柔。
鑄鼎龍歸洞,驚旗虎負丘。
高棲謀未遂,勝景至須留。
巖谷連聲應,漳湖合派流。
飄然歌一曲,縹緲在瀛州。
一聲清磬海邊月,
十里香風澗底松。
何代沃洲今夜興,
倚欄干聽赤城鐘。
唇齒論交歲月長,豈其率意忽顛狂。
元戎統領三軍戰,巨孽奔沖一陣亡。
莫訝潼江剛入寇,都緣錦浦合興王。
武功蓋世光前后,堪向青編萬古揚。
漢朝征隱士,唐年訪逸人。
還言北山曲,更坐東河濱。
枌榆三晉地,煙火四家隣。
白豕祠鄉社,青羊祭宅神。
拓畦侵院角,蹙水上渠漘。
臥病劉公干,躬耕鄭子真。
橫裁桑節杖,豎翦竹皮巾。
鶴警琴亭夜,鶯啼酒甕春。
顏回惟樂道,原憲豈傷貧?
藉草邀新友,班荊接故人。
市門逢賣藥,山圃值肩薪。
相將共無事,何處犯囂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