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溪煙雨
摩挲睡眼望山凹,非霧非煙景四郊。
一幅生綃不收拾,被風展卻掛林梢。
摩挲睡眼望山凹,非霧非煙景四郊。
一幅生綃不收拾,被風展卻掛林梢。
揉了揉睡眼望向山坳,四周郊野的景色似霧又非霧、似煙又非煙。就像一幅未被收起的生綃畫卷,被風展開掛在了林梢。
摩挲:用手撫摸、揉搓。
生綃:未漂煮過的絲織品,古人多用以作畫,這里比喻如畫卷般的景色。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身處常德郊野,晨起看到梅溪一帶煙雨朦朧的景色,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社會環境或許相對平和,詩人有閑情欣賞自然美景。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梅溪煙雨的美景。其突出特點是比喻生動,以生綃畫卷喻景,使景色躍然紙上。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有限,但展現了古代詩人對自然景色敏銳的觀察力和獨特的審美。
歲晚周南見此翁,未應抵苦厭塵籠。人須老后心方定,詩到工時例合窮。飯顆盡從嘲杜甫,荊釵元不笑梁鴻。倚楹三詠鴟梟句,始信《離騷》繼國風。
珍重繡衣直指,遠煩白絹斜封。驚破盧仝幽夢,北窗起看云龍。
魚軒容與夸王國,鳳詔聯翩出帝州。太母別封加紫綬,將軍新第枕丹丘。稱觴珠履三千客,繞膝斑衣十九侯。共曉含飴今日樂,不知丸膽向時愁。
喧枕浪浪直到明,驅車欲謝卻成晴。天人契合豈無意,草木□途俱有情。剩作寰中三日施,依前巖畔一泓清。愿言嗣此長沾足,得暇還來聽午鯨。
皂帽遼東客,青門漢代瓜。寧知汴水上,更有野人家。巾服臨秋換,壺觴自遠賒。閑身與逸興,并向物情夸。
江頭何處帶春歸。玉川迷。路東西。一雁不飛、雪壓凍云低。十里黃昏成曉色,竹根籬。分流水、過翠微。帶書傍月自鋤畦。苦吟詩。生鬢絲。半黃煙雨,翠禽語、似說相思。惆悵孤山、花盡草離離。半幅寒香家住遠,小簾垂。玉人誤、聽馬嘶。
為性本薄劣,聊樂在詩書。稍與古人近,頓覺世人疏。飽飯藉高臥,忽起臨前除。隱隱帶西山,歷歷薄吾廬。百里距非邇,爽氣時吞噓。出門復入門,舉足愁塵污。以茲欣散秩,牢落揚雄居。
黍離麥秀嘆周原,憔悴蘭英散澧沅。才得騷歌吊魂魄,又無王土寄愁根。棄之沙礫花無語,寫向云箋淚有痕。繡檻珠簾重佇目,風流不及趙王孫。
隔竹紅梅酷似桃,政宜修澗綠周遭。武陵風景何時別,不絕人來意更高。一燈清坐欲三更,月到疏欞朧松明。除了當欄松上鵲,無人聽得讀書聲。
遠期終不歸,節物坐將變。白露愴單衣,秋風息團扇。誰能久別離,他鄉且異縣。浮云蔽重山,相望何時見。寄言遠期者,空閨淚如霰。
氣曾江湖忽兩汊,北風飛逐幾帆斜。大姑點破千波頃,五老高盤天一涯。樹帶曉煙籠絕景,豚輪駭浪噴浮花。蘆茅深處鷗眠穩,莫遣催舟鼓急撾。
土斷川亦分,北下成陰澗。秀石得佳名,服膺吾敢慢。
愿作合歡草,夜則為一莖。與郎纏綿死,地下猶相并。
北柵園林稱隱居,高名應似魯璠玙。墨研鐵硯時臨帖,燈粲銀缸夜讀書。舊種蒼松應長大,新栽碧筱想扶疏。容臺幾度思君處,賦罷停云意有馀。
高崖入煙霧,下有清泠淵。青鸞云中來,照影故蹁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