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興二十七首 其七
松柏生高岡,藤蘿托臭味。
結交青云上,緩急不相棄。
生平尚然諾,仿佛杜穉季。
出入王侯門,平地生翼翅。
兩都尚勛階,五管盛聲利。
朝挾尺書去,滿紙一署字。
贈我千黃金,揮斥猶涕淚。
兒女憐賤貧,誰知丈夫志。
松柏生高岡,藤蘿托臭味。
結交青云上,緩急不相棄。
生平尚然諾,仿佛杜穉季。
出入王侯門,平地生翼翅。
兩都尚勛階,五管盛聲利。
朝挾尺書去,滿紙一署字。
贈我千黃金,揮斥猶涕淚。
兒女憐賤貧,誰知丈夫志。
松柏生長在高高的山岡上,藤蘿攀附與它氣味相投。它們在高空中結交,無論緩急都不會相互拋棄。這人平生崇尚信守諾言,仿佛是杜穉季那樣的俠義之人。他出入王侯的家門,就像在平地上生出了翅膀般輕松。長安和洛陽看重功勛官階,五管地區盛行追逐名利。早上帶著書信前去,對方在紙上一簽字。贈送給他千兩黃金,他卻像揮淚般毫不在意地拒絕。兒女們只知道憐惜貧賤,誰能了解大丈夫的志向呢。
臭味:氣味,這里指氣味相投。
然諾:答應,允諾。
杜穉季:西漢游俠,以信守諾言著稱。
兩都:指長安和洛陽。
勛階:功勛官階。
五管:唐分嶺南為廣州、桂州、容州、邕州、交州五都督府,謂之“五管”。
揮斥:揮霍,毫不在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內容可推測,當時社會可能比較看重功勛名利,詩人或許是看到了一些重利輕義的現象,從而創作此詩來表達對重然諾、輕名利之人的贊賞。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重然諾、輕名利的大丈夫志向。其突出特點是通過意象和對比來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不一定有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風氣和詩人的價值觀。
山勢盤紆是幾重,溪行亂石水溶溶。
東西路口分雙洞,蒼翠群中起一峰。
石上仙翁留去跡,壁間羽客有吟蹤。
夜分不是紅塵境,清夢回時曉殿鐘。
系匏兩相憶,極目十余城。
積潦干斗極,山河皆夜明。
白璧按劍起,朱弦流水聲。
乖逢四時爾,木石了無情。
無法亦無心,無心復何舍。
要真盡屬真,要假全歸假。
平地上行船,虛空里走馬。
九年面壁人,有口還如啞。
高居大士是龍象,草堂丈人非熊羆。
不逢壞衲乞香飯,唯見白頭垂釣絲。
鴛鴦終日愛水鏡,菡萏晚風雕舞衣。
開徑老禪來煮茗,還尋密竹逕中歸。
定應春到今日幾,但覺耳邊多醉人。
已分余生不如舊,卻應佳句漸能新。
悲來徒有縈心淚,情盡空驚滿眼塵。
到得錐無真我輩,一簞猶是作家貧。
除卻吟詩總是塵,道人應笑可憐人。
固知參請能成佛,未到升騰且咽津。
村落風煙常似臘,禪房燈火已如春。
會須隨例餐??子,聊借明窗暫作鄰。
新春窮巷幾傷嗟,聯璧俄來照蔀家。
意厚旋傾新釀酒,眼明初見未開花。
百尋自是松難老,什襲終慙玉有瑕。
便覺賦成無用處,漫勞憔悴嘆長沙。
茅茨為居,脫粟為餐。
牛衣自暖,徒行亦鞍。
凡人皆友,是酒可歡。
略不踐跡,未嘗恤言。
山林城市,隨遇即安。
一旦義重,殺生非難。
彼強增飾,寧知吾全。
蓋庶幾不淫不移不屈者,而以樂吾之天。
釣筑收賢輔,天人與圣能。
輝光唐六典,度越漢中興。
百世神宗廟,千秋永裕陵。
帝鄉無馬跡,空望白云乘。
吾友陳師道,抱瑟不吹竽。
文章似揚馬,欬唾落明珠。
固窮有膽氣,風壑嘯於菟。
秋來入詩律,陶謝不枝梧。
一日復一日,新年即舊年。
本來無欠少,強自起攀緣。
妙悟通三境,清風寄七弦。
升騰如未果,且作地行仙。
牢落郊原正早收,書來起我頓風流。
弦歌韻里識琴賤,鴻鵠飛時逢奕秋。
極目煙云來指顧,何時談笑共沈浮。
文章落筆驚人眼,新有聲名舊姓侯。
我昔同登法云地,道場不異耆暗山。
指出后身自在通,當日曾聞新受記。
秀眉明目壞色衣,誰其寫成比丘相。
只這便是紫金容,在在處處咸恭敬。
落得清閑與物疏,扃門終日似山居。
案頭新有歸田賦,架上元留緯世書。
紫府未須窮秘簡,丹山重見引名雛。
詔恩咫尺來相繼,還許頻為賀客無。
尺五攀天天慘顏,鹽煙溪瘴鎖諸蠻。
平生夢亦未嘗處,聞有鴉飛不到山。
風黑馬嘶馿瘦嶺,日黃人度鬼門關。
黔南此去無多遠,想在夕陽猿嘯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