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虛翁涌金門城望五詩韻以寫幽居之興 其五
堂標野趣豈虛傳,坐看朝嵐與夕煙。
支逕縈迂斜傍竹,幽池清淺倒涵天。
少年心付沾泥絮,晚景身猶順水船。
卻喜傳家惟老硯,麝煤磨盡可曾穿。
堂標野趣豈虛傳,坐看朝嵐與夕煙。
支逕縈迂斜傍竹,幽池清淺倒涵天。
少年心付沾泥絮,晚景身猶順水船。
卻喜傳家惟老硯,麝煤磨盡可曾穿。
堂前標著野趣并非虛傳,我坐著觀賞早晨的山霧和傍晚的炊煙。小路曲折縈回斜靠著竹林,幽靜的池塘水淺倒映著天空。少年時的心思已如沾泥的柳絮不再飛揚,晚年的我就像順水而行的船。令人欣喜的是家中傳承的只有這方老硯,磨盡了麝香墨,它可曾被磨穿?
堂標野趣:堂前標有野趣的字樣。
朝嵐:早晨山間的霧氣。
支逕:小路。縈迂:曲折縈回。
沾泥絮:比喻不再有輕狂的心思。典出蘇軾《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聞汝平生遭際,十載黃州。翠袖翩翩,舞余衫袖香凝處,顧盼多情,笑語盈盈暗香去。 白發蒼顏,正是維摩境界,空方丈、散花何礙。朱唇著點,更髻鬟生彩。這些個,千生萬生只在。好事心腸,著人情態。閑窗下、斂云凝黛。明朝端午,待學紉蘭為佩。尋一首好詩,要書裙帶。”中柔奴“此心安處是吾鄉”,王鞏歌女寓娘隨王鞏被貶歸來后,蘇軾問她“廣南風土, 應是不好?”她答“此心安處,便是吾鄉”,蘇軾遂作此詞,其中“心如已灰之木,身似不系之舟”后演變為“沾泥絮”之意。
麝煤:一種用麝香制成的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處于晚年幽居生活中。此時他歷經世事,心境趨于平和,遠離塵世喧囂,在幽居之處享受寧靜生活,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幽居生活的閑適與淡泊心境。其特點是景色描寫清幽,情感抒發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特定時期的生活感悟和文學表達。
建剎基千古,凌云閣數層。
成群皆舊衲,那個是真僧。
未滅惟心火,長明總佛燈。
泉靈名惠濟,濟物有時增。
才識無前輩,文章有古風。
愛時甘屢黜,報國仗孤忠。
夙有請纓志,竟成標柱功。
子孫傳善慶,不獨在其躬。
文脊佳峰巒,煙云密帷幕。
窮深到幽處,無路通馬腳。
天意忽蕪沒,神功為開鑿。
周環列蒼石,直上撐碧落。
伏暑坐其下,凜凜風霜作。
俗客頻往來,只恐卻鎖鑰。
至道潛心信有功,目前超悟忽圓通。
三身不在諸塵外,萬象全歸一照中。
念絕去來隨處樂,法無取舍自然空。
護持雅屬當仁力,枉問麻陽懶鈍翁。
錢塘山色飽相從,復此登臨景物同。
舊國池臺余草碧,夕陽樓閣半山紅。
當時言笑如朝夢,今日心顏盡老翁。
終愛巖間坐禪客,能將萬事付虛空。
天寶當年寺,魚池此日存。
溪移古岸腳,殿壓舊山根。
月照霜鐘遠,風開霧閣昏。
網綸雖廢禁,和氣滿乾坤。
春入花房次第開,上林先望屬車來。
時忘萬物均民樂,恩許群臣奉燕杯。
鳳下朝陽時鼓舞,魚游太液自徘徊。
愚心愿獻千年壽,豈特歡娛一日陪。
始彼南康責,誰知睿澤寬。
還為半刺史,不失古虞官。
別乘今誰厚,朱轓舊最歡。
遙憐春色好,并蓋縱游鞍。
二紀金華侍從臣,升平看足作閑人。
身躋顯仕由稽古,世有陰功為庇民。
但見朝廷方貴老,那知河岳遽收神。
哀榮終始公無憾,況有清名服搢紳。
歷數當興運,謳歌屬太平。
成康能述業,文景善持盈。
海外咸來獻,區中不識兵。
至仁終莫報,何以盡群情。
前日移舟就近村,送君西望大梁門。
九重宮闕天光遠,千里江湖水氣昏。
壯士遨游應自適,少年離別枉傷魂。
北州為政須當厲,即上青云款帝閽。
傍砌釃小渠,回環是流水。
石蜃吐珠涎,清響醒人耳。
風徹竹影碎,月皎波光起。
颯爽無塵囂,靜適心所喜。
濃陰結秋意,疏林嘯松聲。時節感壯懷,挈酒慰友生。
友生冰玉士,節行映古清。十五簪儒冠,四十無華纓。
家貧道彌富,身困譽益榮。殷勤數賓侶,足趨顏巷輕。
高齋面幽圃,修筠擁軒楹。班班寒露叢,竟吐籬下英。
食具簡且潔,盤蔬亦晶明。飲適言笑和,至樂不亂情。
郁然蘭芷芬,薰灼通心誠。因嗟朝市間,利欲空自兵。
兄事兒童日,情親五十年。
西州官共久,畿邑政相連。
謫籍孤蹤遠,亨衢眾望先。
那知不復見,一別遂終天。
再擁平陽節,麟符守洛宮。
禮賢多孺子,交政得裴公。
寬簡宜民化,歡游與俗同。
行看歸宰席,致主詠南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