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吳君平游蔣山兼呈王安國二首 其二
錢塘山色飽相從,復此登臨景物同。
舊國池臺余草碧,夕陽樓閣半山紅。
當時言笑如朝夢,今日心顏盡老翁。
終愛巖間坐禪客,能將萬事付虛空。
錢塘山色飽相從,復此登臨景物同。
舊國池臺余草碧,夕陽樓閣半山紅。
當時言笑如朝夢,今日心顏盡老翁。
終愛巖間坐禪客,能將萬事付虛空。
我曾飽覽錢塘的山色,如今又在此處登山,所見景物與往昔相似。舊國的池臺旁只剩碧綠的荒草,夕陽映照下樓閣的一半被染成紅色。當年的歡聲笑語如同早晨的夢一般,如今我們容顏老去都成了老翁。我始終喜愛那在巖間坐禪的僧人,能把萬事都拋諸虛空。
飽相從:指看了很多、看夠了。
舊國:可能指舊地、故地。
心顏:心情和容顏。
坐禪客:指僧人。
付虛空:意為將一切放下,不掛于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感慨時光流逝來看,可能是詩人在經歷了一定人生閱歷后,與友人登山游覽時所作。當時或許社會相對穩定,但詩人個人在歲月流轉中,有了對人生的諸多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時光易逝、人事變遷,向往超脫的生活。其特點是借景抒情,情感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經典名作,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人生的思考。
白帝城中客,清秋碧海旁。乾坤方洶洶,身世獨遑遑。萬里空形影,全家墮虎狼。悲歌三百首,一一斷人腸。
長擬求閑未得閑,又勞行役出秦關。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滄洲鎮上草茸茸,白水青塘春正同。柱杖褰裳無遠近,牧雞人是白頭翁。
勘得天地心,舉頭驚坐起。巨靈矗我前,一萬年在此。
空山十日想清輝,兩笠真同坐翠微。論道我慚非白鹿,好賢君已到緇衣。禹周天下應難少,沮溺于今敢厚非。出處論心能不異,溪山何用久相依。
敢誇異種出云南,老圃新畦也自堪。擊節有誰知此味,介君能辣白能甘。
諸公對奕我高眠,此法非人不可傳。四腳棋槃皆黑子,孝先從此便爭先。
宛轉一臂斷,流落二喬輕。覆水巳無及,通家如有情。歸來妝粉暗,啼罷淚痕清。莫道紅裙怯,官家盛甲兵。
經禪不出戶,山色舉頭新。絕磴應妨馬,危途轉畏人。塵勞余裹足,電路爾觀身。莫更生嗔惱,西游本宿因。
面面峰巒絕,橫天鐵壁青。飛泉若煙霧,白晝走雷霆。激石成三疊,穿云出九屏。無人知此勝,來往水精靈。
晚花開爛熳,宿雨滯淋漓。且蠟黃桑屐,難拋白接?。南山空悵望,秋色半離披。可笑餐英客,陰晴兩不知。
平地安知禍有機,一跌永負青云期。舉群驚雊墮罝網,袞背煥爛光陸離。山梁三嗅不忍嘬,如皋一笑吁可悲。開籠放汝須遠去,莫遣韓公賦病鴟。誰令孤鷕遂專場,剪迭籠中看鳥翔。文章正坐虎毛柄,鎩羽一落千丈強。翠翎低摧少顏色,奇禍非汝能遮防。匆匆應媒莫浪出,尊拳毒手正交相。
四壁琴聲羨臥游,繁華搖落漫悲秋。當年花國三千牘,曾數江南第一流。
披云撥雪鵝兒酒。澆公枯燥談天口。秋夢浪翻江。雨窗深炷香。風煙公耐久。宜結神明友。醉里好微言。君平莫下簾。
梅花照歸眼,春色戒行裝。君命不俟駕,安敢懷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