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中秋
金風吹徹玉簫寒,志士悲秋思萬端。
千古凄涼更余閏,百年圓缺又重看。
清輝照膽渾無寐,蒼昊催人自鮮歡。
斗酒屬公今夜看,只虧些子莫長嘆。
金風吹徹玉簫寒,志士悲秋思萬端。
千古凄涼更余閏,百年圓缺又重看。
清輝照膽渾無寐,蒼昊催人自鮮歡。
斗酒屬公今夜看,只虧些子莫長嘆。
秋風凜冽,吹透玉簫,讓人感到寒意,有志之士在這悲秋時節思緒萬千。歷經千古,這中秋因閏月更添凄涼,人生百年,又一次看著月亮的圓缺。清冷的月光照著內心,讓人難以入眠,蒼天仿佛在催人老去,讓人少有歡樂。今晚與您共飲這斗酒賞月,月亮只是缺了一點點,不要為此長嘆。
金風:秋風。
志士:有志向、有抱負的人。
余閏:農歷閏年多一個月,這里指閏月讓中秋更添凄涼。
蒼昊:蒼天。
屬:勸酒。
些子:一點兒。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作者可能在一個閏八月的中秋夜,感慨時光流轉、人生起伏,由景生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悲秋傷懷,感慨時光與人生。特點是情感深沉,借景抒情自然。在文學史上雖不具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在特定時節的常見情感。
五十余年讀道書,老來所得定何如。
目光焰焰夜穿帳,胎發青青晨映梳。
甚畏蝮蛇寧斷手,已烹熊掌敢兼魚。
春蕪二畝扶犁去,空憶高皇賜對初。
偶扶藜杖過傍村,卻倚禪床坐小軒。
日落鴉棲津樹暗,人歸鶴踏釣船翻。
挽弓從笑識丁字,刺繡終勝倚市門。
羹芋一杯吾自飽,諸兒強為置盤飧。
我似傷禽帶箭飛,更憐汝作雁行稀。
異時恐抱終身恨,此日寧知徒步歸。
萬里外應勞遠夢,三年前已掛朝衣。
斷編蠹簡相從老,絕念功名亦未非。
袖手東窗初日明,殘編未負老書生。
不勝多病畏寒雨,正得一霜方快晴。
客戶餉羹提赤鯉,鄰家借碓搗新秔。
柴荊莫怪無車馬,恰要無人識姓名。
富貴不可為,禍機發須臾。
貧賤不可為,饑寒死路衢。
我亦貧賤者,死期幸少紓。
春雨兩耕犢,西疇破煙蕪。
秋風一釣舟,南浦宿菰蒲。
辛勤異退之,亦復有屋廬。
堂北鑿明窗,可以陳琴書。
文章不傳世,自適亦有余。
連年寬水旱,天若相懸車。
粗有芋魁豆,并忘熊掌魚。
先生飯不足,賢者食無余。
老我知何幸,晨盤厭美蔬。
忍病停朝藥,捐書省夜燈。
都門下第客,山寺退居僧。
天每臨幽隱,人何與廢興。
能輕馬千駟,肯慕稷三升。
幽人新制葛衣成,二寸藤冠覺發輕。
凈掃中庭延月色,緩拖拄杖聽蟬聲。
微涼便欲疏紈扇,小醉何妨倒玉罌。
八尺風漪真美睡,故應高枕到窗明。
蒲柳深復淡,桃李白間紅。
東皇一稅駕,萬物酣春風。
煙村在何許,小屏團扇中。
一笑喚稚子,相扶上短篷。
山近云生易,人稀鳥下頻。
瘦篁穿石竅,古蔓絡松身。
熟摘巖邊果,干收澗底薪。
經過不相識,喚作避秦人。
烏帽圍寬帶眼移,閉門慣忍日長饑。
文章雖愧聲名誤,志節寧隨血氣衰。
天地無私非困我,圣賢可學有余師。
短檠正嘆經時別,涼入郊墟喜可知。
已向煙霞著腳深,世間萬事不關心。
舊攜鴉觜供鉏藥,新典魚須用買琴。
井上引藤初滿架,池南移竹漸成陰。
話行不必須今日,五百年間有賞音。
欲曉不能寐,亟起坐北堂。
齋莊對斷簡,左右陳朱黃。
湛湛一池墨,裊裊半篆香。
老生不自逸,幸此夏日長。
奇哉長頭兒,好勇不可當。
安得數年健,與兒講虞唐。
十日雨晴湖水深,暖催新綠上橫林。
分泥海燕穿花徑,帶犢吳牛傍柳陰。
夏近漸低游舫價,日斜殊費寺樓吟。
歸來支枕還無事,一縷微煙看水沉。
趁朝把笏著烏靴,不似歸來買短蓑。
尚鄙朱公養魚術,肯為寧戚飯牛歌。
逢時有命求何益,觸事無心得最多。
樂處卻嫌兒輩覺,出門十步即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