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夜納涼
幽人新制葛衣成,二寸藤冠覺發輕。
凈掃中庭延月色,緩拖拄杖聽蟬聲。
微涼便欲疏紈扇,小醉何妨倒玉罌。
八尺風漪真美睡,故應高枕到窗明。
幽人新制葛衣成,二寸藤冠覺發輕。
凈掃中庭延月色,緩拖拄杖聽蟬聲。
微涼便欲疏紈扇,小醉何妨倒玉罌。
八尺風漪真美睡,故應高枕到窗明。
幽居之人新做好葛布衣服,戴著二寸藤冠感覺頭發都輕快了。把中庭打掃干凈迎接月色,拖著拄杖慢慢走聆聽蟬聲。稍有涼意就想把紈扇閑置,小醉一番何妨傾倒玉瓶美酒。八尺的竹席在微風中泛起漣漪,正適合美睡,所以應該高枕到窗外明亮。
幽人:幽居之人,這里可能指詩人自己。
葛衣:用葛布制成的衣服,葛布是一種夏布。
藤冠:用藤條編制的帽子。
延:迎接。
紈扇:細絹制成的團扇。
玉罌:玉制的酒器,這里泛指酒器。
風漪:指竹席在微風中像水波一樣起伏。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詩中可以看出詩人處于一種閑適的生活狀態,可能是在夏日夜晚,于家中庭院納涼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夏夜納涼的愜意生活。其特點是語言清新自然,畫面感強。展現了詩人閑適的心境,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對日常生活細致入微的觀察和詩意表達。
飛云一卷遞中來,上有封題是石齋。喜把炷香焚展讀,了無一字出安排。為經為訓真誰識,非謝非陶亦浪猜。何處想公堪此句,絕無煙火住蓬萊。
杯酒從容相勸酬,須臾墮幘自搔頭。玉山傾倒從人笑,我醉欲眠君罷休。
滿城榕葉坐寒庭,卻恨高賢嘆獨醒。僻性未能隨候改,回風誰遣帶秋聽。英雄佐世須行役,魑魅依人亦效靈。茅屋數椽南海曲,松陰開處粵山青。
望幸君王輦不來,香塵甘自老青苔。當時幸有和親約,得向呼韓笑口開。
抱病逢秋感慨增,空庭莫莫蔓枯藤。商歌白石憑誰和,舊業青門忝世承。大澤短衣聊射虎,荒臺長嘯漫呼鷹。一官心薄真如棄,落魄人間任愛憎。
鶴老翻辭侶,松寒乍剪蘿。孤舟將幼累,北海望南訛。亂葦藏村社,枯槎臥古河。所嗟人異路,不畏客程多。
妄言翰墨不須功,全仗聰明興趣濃。信手拈來多得意,爭將蛇蚓作虬龍。土穴椎輪已過時,卻將復古作新奇。時人不識羲皇字,滿紙橫陳木乃伊。榮名翰墨總相關,達士涂鴉播九寰。書到如公人不賞,何當投筆效馀閒。書法幾人憑實力,贅言絮語聽紛紜。口頭評議費千紙,筆底功夫無二分。
記花陰映燭,柳影飛梭,庭戶東風。彩筆爭春艷,任香迷舞袖,醉擁歌叢。畫簾靜掩芳晝,云剪玉璁瓏。奈恨絕冰弦,塵消翠譜,別鳳離鴻。鶯籠。怨春遠,但翠冷閑階,墜粉飄紅。事逐華年換,嘆水流花謝,燕去樓空。繡鴛暗老薇徑,殘夢繞雕櫳。悵寶瑟無聲,愁痕沁碧,江上孤峰。
塞雪曾遼左,蠻煙復海南。風塵雙短鬢,去住一征衫。山向望中闊,書從夢里緘。道情偏自重,翹首見慈嚴。
石砌蝸居入目來,矮墻幾見豁牙開。豁牙開處春光漾,淺紫深紅掩綠苔。青倦眼,振幽懷,生涯甘苦自安排。此花能使心澄澈,小小吾園亦遍栽。
浴德宜先浴我身,個中人是此中人。從今可誦湯盤句,日日新兮又日新。
百年世祿煥綸絲,身隱新朝志未衰。姓氏下邳橋上客,一篇仍似授書時。
凈極光通跬步初,謹終宜密不宜疏。掌中穢濁三千剎,覷定根源著一鋤。
無限。號角逼人顫。軍壘森嚴,恐把年華換。動離憂。釀新愁。一陣晚風,黃葉又颼颼。
功名固有更何疑,平步青云不用梯。他日玉堂風雨夜,略移清夢到荊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