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愛靈溪渡風物之美歸途由浙而江即目成詠
黃竹弄口雨初晴,靈溪渡頭水漸生。
兩岸桑麻人著本,一川鷗鷺我同盟。
風環搖日浣紗影,云杵打波舂稻聲。
少日經行渾草草,暮年歸路不勝情。
黃竹弄口雨初晴,靈溪渡頭水漸生。
兩岸桑麻人著本,一川鷗鷺我同盟。
風環搖日浣紗影,云杵打波舂稻聲。
少日經行渾草草,暮年歸路不勝情。
黃竹弄口的雨剛剛停歇放晴,靈溪渡頭的水漸漸漲了起來。兩岸種著桑麻,人們都安于本業,滿河的鷗鷺與我結為同盟。風吹著圓環般的水波,仿佛是浣紗女搖曳的身影,云朵如杵擊打水波,好似傳來舂稻的聲音。年少時路過這里總是匆匆忙忙,暮年歸來的這條路上,我感慨萬千。
著本:安于本業。
風環:風吹水面形成的環形波紋。
云杵:形容云朵形狀像杵。
少日:年少的時候。
渾草草:全是匆匆忙忙的樣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少日”“暮年”可推測,詩人在暮年重歸舊地靈溪渡,看到這里依舊美好的風物,回想起年少時的經歷,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相對安定,鄉村生活寧靜祥和。
這首詩主旨是通過描繪靈溪渡的美景,抒發詩人對往昔的感慨和對眼前鄉村生活的喜愛。其特點是畫面感強,語言質樸。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情感的真摯表達。
新筍。
初引。
煙梢墜粉。
花闌蒸菌。
斑痕隱隱。
舞透銀墻翠畛。
小園春已盡。
釜中一斛瀟湘碧。
霜刀劈。
糝芼河?白。
留幾圍。
籠澗扉。
他時。
成龍破壁飛。
荷氣夜涼生枕席,
水聲秋醉入簾幃。
一帆千里空回首,
寂寞船窗祇自知。
巍巍有晉,道隆虞唐。元宗中興,明祖重光。我帝承基,圣后作皇。生而神明,誕質圭璋。有亂同符,恢我王綱。
臺衡增耀,元輔重輝。泉哉若人,之顏之徽。知文之宗,研理之機。入銓帝評,出綱王維。
帝曰爾徂,往鎮江土。俾爾旄麾,授爾齊斧。昔周之宣,有熊有武。在漢五葉,營平作武。推轂委誠,惟余與汝。
俯僂勤時,非遑晏豫。星陳宿駕,玄旌首路。輕舟龍驤,武旅云布。
我戀惟愛,爾勤王度。遲遲之感,監寢宵悟。
人亦有言,德輶如毛。重非千鈞,人鮮克效。武有七政,文敷五教。義在止戈,威崇戢暴。勖爾遠猷,邁爾英劭。
已喜青山在眼前,
午陰佳樹更清圓。
枕書閒與尋幽夢,
洗盡京塵意灑然。
江流南下第三岡
曲徑回闌繞畫廊
最是杏花春色里
縠紋浮動木蘭堂
樂使金花鼓,
蠻衣紫錦鞍。
蕃官船過界,
驛吏報平安。
龍護朝元閣,
鶴棲封禪臺。
中原垂白叟,
只望羽書來。
館娃宮中春日暮,荔枝木瓜花滿樹。
城頭烏棲休擊鼓,青蛾彈瑟白纻舞。
夜天曈曈不見星,宮中火照西江明。
美人醉起無次第,墮釵遺佩滿中庭。
此時但愿可君意,回晝為宵亦不寐,年年奉君君莫棄。
尋幽愛獨往,發興因落日。
坐眺湖南山,光影互吞蝕。
湖中與山外,倒見兩輪赩。
暝色下村?,十花發光澤。
澄波忽凝練,新月皎然出。
初疑琥珀光,俄作琉璃色。
依然此石上,變態何恍惚。
風細來林香,露涼減酒力。
仰觀快澄霽,俯瞰畏深墨。
林端見遠火,歸徑迷欲失。
已自傷余燼,何勞廚傳災!
早應防厝火,空復冀燃灰。
鼎俎渾輕擲,盤盂且盡隤。
明朝添菜色,那得爨煙開!
蹄涔那可較天池,
欲謝蹄涔未冠期。
吟看秋山詩骨聳,
醉聽春雨酒杯遲。
雞能搏擊應留距,
蠶自縈纏漫吐絲。
不分薰風苦相笑,
待教年下買馀癡。
七子高風拂混茫
丹青遺影尚琳瑯
山王偶爾兼榮遇
不得延年贈短章
昔誦前賢傳,
今即高人居。
奉親賢子孫,
努力躬三馀。
一層云閒一層峰,峰影不如云影濃。忽地風吹云盡散,馬前了了翠芙蓉。
路半崎嶇壁半斜,竹籬茅舍野人家。紅紅白白扶疏處,開遍空山鶯粟花。
韓侯嶺上陣云蒼,韓侯嶺下衰草黃。行人下馬拜祠宇,肅肅野風吹夕陽。
霍山萬疊翠鉤連,上有蒼松不計年。我欲結茅山下住,松花如雨打琴弦。
黃沙屑屑水蕭蕭,慘淡寒云國士橋。畢竟士為知己死,金臺何事笑燕昭。
水田種稻旱種麥,低嶺種蕎高種桑。一種土風淳且樸,臣居原是古平陽。
一曲橫汾繼大風,漢家天子自英雄。年年汾水秋飛雁,只剩河山夕照中。
土嶺層層穩結廬,流水活活暗通渠。田家風景清如此,笑問征人如不如?
將家須向習池游,
難放西湖十頃秋。
從此七橋風與月,
夢魂長到木蘭舟。
野煙直。疏柳依依弄碧。長亭路、尊酒送君,席帽黃塵黯行色。回頭念故國。憔悴長安倦客。蘆花外、秋水自生,一夜愁心抵千尺。
前歡墜無跡。只舊日斜陽,紅上離席。一聲珍重調眠食。看玉盞未釂,錦車何在,漫天煙草失故驛。隔形影南北。
心惻。淚痕積。嘆送客天涯,如此岑寂。飄零俊侶愁無極。剩日暮窮巷,幾聲風笛。黃昏殘雨,卻又向,夢里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