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纻歌二首 其二
館娃宮中春日暮,荔枝木瓜花滿樹。
城頭烏棲休擊鼓,青蛾彈瑟白纻舞。
夜天曈曈不見星,宮中火照西江明。
美人醉起無次第,墮釵遺佩滿中庭。
此時但愿可君意,回晝為宵亦不寐,年年奉君君莫棄。
館娃宮中春日暮,荔枝木瓜花滿樹。
城頭烏棲休擊鼓,青蛾彈瑟白纻舞。
夜天曈曈不見星,宮中火照西江明。
美人醉起無次第,墮釵遺佩滿中庭。
此時但愿可君意,回晝為宵亦不寐,年年奉君君莫棄。
館娃宮中春日將盡,荔枝樹與木瓜樹上繁花滿枝。城頭烏鴉歸巢,停止擊鼓,歌女彈奏著瑟,跳起白纻舞。夜空明亮不見星辰,宮中燈火照亮了西江。美人醉后起身,秩序凌亂,發釵玉佩掉落滿庭院。此時只希望能讓君王滿意,把白天變作夜晚也不肯入睡,年年侍奉君王,請君王莫要嫌棄。
館娃宮:春秋時吳王夫差為西施所建宮殿,故址在今江蘇蘇州靈巖山。
烏棲:烏鴉棲息,指傍晚時分。
青蛾:代指年輕貌美的歌女。
白纻舞:吳地傳統舞蹈,因舞者穿白色苧麻舞衣得名。
曈曈(tóng tóng):明亮的樣子。
無次第:沒有秩序,雜亂。
墮釵遺佩:掉落的發釵和玉佩,形容美人醉后儀態散亂。
《白纻歌》為樂府舊題,多寫宴飲歌舞之事。此詩當為詩人借古題詠宮廷生活,可能創作于南朝或唐代,反映當時貴族階層宴樂奢靡的社會風氣,以及宮人依附君王的生存狀態。
全詩以宮廷春夜宴樂為背景,通過對歌舞、燈火、美人醉態的細致刻畫,展現了貴族生活的奢華,同時暗含宮人對恩寵長久的渴望。語言濃艷,意象鮮明,是樂府詩中描寫享樂主題的典型作品。
沿河舟盡發,牽纜號齊鳴。
客夢驚初覺,離愁怕此聲。
行云中夜遇,折柳幾時生。
頓識長安近,茫然感慨并。
昨夜月明峰頂宿,隱隱雷聲在山麓。曉來卻問山下人,風雨三更卷茆屋。
野人權作青山主,風景朝昏頗裁取。巖傍日腳半溪云,山下聲聲一村雨。
天池之水近無主,木魅山妖競偷取。公然又盜山頭云,去向人間作風雨。
虛翁眼暗魯翁聾,聚散匆匆老病蹤。
近已有人傳我死,何期此地與君逢。
兩窮未必時流識,一笑猶為造物容。
自覺平生豪故在,能揮萬字飲千鐘。
避秦男女渡三千,
海外蓬瀛別有天。
鏡璽永傳笠縫殿,
倘疑世系出神仙。
夜行將落月,寒看欲曙天。事拋離岸后,心系放舟前。暝色攻衫薄,繁霜滴纜圓。此中辛苦意,專為送流年。
于我原無事,因人倍復忙。雁歸燕地雪,客犯嶺頭霜。山木何曾脫,江云只是長。所嗟非氣候,別有旅魂傷。
偶然為此役,行止笑難期。入夜依沙際,長吟山峽時。嶂深猿穴壯,名在水云疑。我亦從茲悟,寒江酌一卮。
已見三秋雁,猶行十月風。往來無至計,得喪欲將窮。沙迥寒鷗白,山高夜火紅。空將寥廓意,獨宿暮煙中。
世豈藏名地,山當驟鹿宜。偏舟生范蠡,片石死要離。寂寞惟看月,經營不及時。此時松柏色,難得是高枝。
別俗敦高尚,和光貴大乘。自來同嚼蠟,今更欲餐冰。白發徒兼鬢,黃金不作繩。孤舟迎浪上,此處若為平。
蒙叟夢先得,彭篯術未工。露兼涼月下,影逐大江空。雨過啼閒鳥,天低落近虹。玉鞭吾欲把,帝座莫為通。
無事孤騫興,秋江一棹尋。不因今日役,亦有此時心。星起猿啼澤,人醒月在林。更尋何處宿,前路一燈深。
才別還相逐,同行落后波。世難知己少,路遠受風多。谷口云初斷,檣陰雁已過。相看虛歲月,不及一漁蓑。
今歲菊花候,舟行未暫停。楓林秋岸赤,石色峽中青。身倦重朝夢,鷗寒集晚汀。微愁無計遣,力不到參苓。
春風南內百花時,
道唱梁州急遍吹。
揭手便拈金椀舞,
上皇驚笑悖拿兒。
南國中年節,西風下水船。
溪聲喧百里,峰影蘸雙蓮。
野祭人呼鬼,溫湯客試泉。
團欒明月上,照夢鶴山前。
妓有香分客有魚,
主君頭白總因渠。
枯楊此日悲風起,
寂寞無人哭墓廬。
蠟痕初染仙莖露,新聲又移涼影。佩玉流空,綃衣剪霧,幾度槐昏柳暝。幽窗睡醒。奈欲斷還連,不堪重聽。怨結齊姬,故宮煙樹翠陰冷。
當時舊情在否,晚妝清鏡里,猶記嬌鬢。亂咽頻驚,馀悲漸杳,搖曳風枝未定。秋期話盡。又抱葉凄凄,暮寒山靜。付與孤蛩,苦吟清夜永。
北渚水初落,天涯秋已分。
那知今夜月,各照一方云。
關塞渺無極,商聲不可聞。
薊門風雪早,況瘁劇思君。
披香殿里繡筵開,
九節菖蒲七寶杯。
應念臣勞如卷耳,
欲將厚意酌金罍。
百丈筑城身,
千步掘城壕。
咸陽三月火,
始悔此徒勞。
意外相逢是故人,衰顏燭影話重新。
花殘幾易羅含宅,燕到重沾杜甫巾。
無處避愁應擇地,有山送老不嫌貧。
吾家二妙欣相慰,懶向滄江再問津。
父讎固當復,臣道不可無。處宮復鞭墓,千載議子胥。
夷考楚棄疾,弒兄奪其居。新臺丑莫掩,殺賢信諂諛。
天倫既澌減,日君實愧諸。衡以順逆義,孝子刃獨夫。
間關出虎口,憤激生窮途。所惜屬鏤死,前智何后愚。
胡不早引退,伏劍明區區。我來胥歌村,荒煙吊平蕪。
漂女今安在,蘆中人亦殊。但聽社公鼓,幸未訛髭須。
無柰恩情密,臨別自依依。
思君如林鳥,同宿不同飛。
與君如林鳥,暫聚遝長離。
得夜乃共宿,入明不同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