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二十二首 其一九
云收幽谷靜,雨歇幽澗鳴。
風暖幽鳥語,日融幽草青。
二祖不知,截斷一手臂。
歸宗不會,拭壞雙眼睛。
致使衲僧,個個半疑半信,半醉半醒。
爭知道自來滿口,咀華而嚼英。
云收幽谷靜,雨歇幽澗鳴。
風暖幽鳥語,日融幽草青。
二祖不知,截斷一手臂。
歸宗不會,拭壞雙眼睛。
致使衲僧,個個半疑半信,半醉半醒。
爭知道自來滿口,咀華而嚼英。
云霧消散,幽深的山谷一片寂靜;雨停之后,幽深的山澗傳來潺潺水聲。暖風輕拂,幽林里鳥兒歡唱;陽光融和,幽草變得青蔥翠綠。二祖慧可不明禪理,截斷了自己一條手臂。歸宗智常沒能領悟,擦壞了雙眼。這使得僧人們,個個半信半疑,似醉似醒。怎會知道自己本就滿口都是精華。
偈(jì)頌:佛經中的唱詞,此處是禪僧所唱的類似偈語的內容。
二祖:指禪宗二祖慧可,傳說他為求達摩祖師傳法,立雪斷臂。
歸宗:指歸宗智常禪師,他曾因對禪理的困惑有一些特別舉動。
衲僧:指僧人,衲是僧衣,借指僧人。
咀華而嚼英:比喻品味、體會詩文中的精華。
這首偈頌創作于禪宗發展時期,當時禪宗思想廣泛傳播,但很多人對禪理的理解流于表面,未能真正領悟其精髓。作者可能是一位禪僧,看到僧人們對禪理的困惑和誤解,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揭示世人對禪理的認知誤區,突出禪理本就蘊含于日常,不應舍本逐末。其特點是借自然之景和禪宗典故表達禪意,在禪宗文學中有一定代表性,有助于后人理解當時禪宗的思想和修行狀況。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喜老時。
明著衣冠為士子,高談仁義作男兒。
敢于世上明開眼,肯向人間浪皺眉。
六十七年無事客,堯夫非是愛吟詩。
鳳凰山對鳳凰臺,
曳屐攀援破紫苔。
長塹當年稱地險,
石門終古向天開。
孤帆云盡橫江去,
九鎮春深細雨來。
莫望長安愁日暮,
鄉關乘興且徘徊。
四月過新雨
西湖羅綺春
荷花嬌綠水
妒殺采蓮人
歌筵長白日
舞袖亦青春
試看西湖上
能游有幾人
夜半鐘聲曉漏酣,龍飛虎座可同探。九天日月開乎一,萬國衣冠祝者三。班列幸隨元老肅,朝回喜為圣人譚。小臣愧獻椒花頌,款馬充庭數馬堪。
東上紅輪瑞色酣,平津領袖百官探。共祈圣壽無疆萬,獨亮天工不朽三。會際龍云頻授簡,歡同魚水可紓談。春風春日頒春酒,酒后詩成是孰堪。
長安弦管鬧聲酣,元老登壇月窟探。昨夜青藜燃太乙,今朝紫氣映臺三。純忠報國因詩發,馀力籌邊對奕談。卻怪稽生成底事,千秋事業讓今堪。
元日題詩興未酣,相依險韻競相探。寧誇世廟詞人七,直倡吾曹學士三。祇為漢家宣淑氣,寧從晉代尚清談。垂衣圣主求玄藻,肯令元臣賦不堪。
張王偏宜月,
雄豪更得秋。
岸頭渾破膽,
浪里有行舟。
簾外雨初晴。草色青青。飛花不肯再消停。幾日魂銷無數蝶,無數啼鶯。
扶病送春行。悄悄冥冥。人生何苦忒多情。不見海棠容易睡,容易飄零。
榆葉里,楝花前。燒盡白礬煙。嬌龍自走不須鞭。最喜是鶯遷。歌羽歌,舞羽舞。人在掌中飛去。霧絲裙子本蹁躚。何處更留仙。
杏苑北,曲江西。殘雪尚依依。輕輪輾絮著人衣。拊馬夜歸遲。蓬宴遙,蓮漏淺。紅燭萬條深院。曉來唯聽乳鶯啼。移上綠楊枝。
歸田君解組,
世事識盈虛。
結社唐九老,
知幾漢二疏。
文章燕許筆,
蹤跡光黃居。
尋得桃源里,
相從共訪漁。
三賢無像亦無堂
敗柳猶垂赤土墻
官賣神祠有前例
熙寧丞相起坊場
官軍西出過樓蘭,
營幕傍臨月窟寒。
蒲海曉霜凝劍尾,
蔥山夜雪撲旌竿。
河之水,其流泄泄。
維今臨流,乘舟利涉。
載詠載歌,我心則悅。
嬌態殿馀春,芳名艷花譜。樽酒暖風前,僛僛為君舞。
清暉流玉宇,繁陰覆金井。露警鶴鳴馀,先生酒初醒。
一樣春光艷
淩波態倍妍
畫中花不落
相對樂陶然
赤眉銅臭,欲揚州騎鶴,槐安城里。卷地東風吹夢破,須有大原公子。玉立裼裘,風馳杖策,商略澄清計。長天人困,江頭黃鵠呼起。
不道夫子關西,諸生蜀郡,同此花時會。菽乳菘菹肥且白,況有椒蔥紅鯉。惆悵檐前,海棠已落,待牡丹舒紫。都應牢記,今年谷雨天氣。
秋士無好懷,新爽卻喜秋。墻頭數點山,寒碧與目謀。
蟬聲引苔屩,鳥路穿林陬。巖腹呀然入,繞戶眾綠稠。
石骨鬼斧削,竹根禪床幽。循磴??萏\,開軒臨清流。
雜卉響笙筑,古藤蟠蛟虬。撲衣山翠濕,斂袂塵慮收。
惟嘆紹興年,題壁窮雕鎪。其時南渡初,戈鋋遍中州。
蕭然《人間世》,胡為《逍遙游》。曩賢豈無意,詩人工寫憂。
興感在千載,寄懷聊一丘。青草藉可坐,素醪醉即休。
徑當結茅庵,佳處為我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