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遷鶯
榆葉里,楝花前。燒盡白礬煙。嬌龍自走不須鞭。最喜是鶯遷。歌羽歌,舞羽舞。人在掌中飛去。霧絲裙子本蹁躚。何處更留仙。
杏苑北,曲江西。殘雪尚依依。輕輪輾絮著人衣。拊馬夜歸遲。蓬宴遙,蓮漏淺。紅燭萬條深院。曉來唯聽乳鶯啼。移上綠楊枝。
榆葉里,楝花前。燒盡白礬煙。嬌龍自走不須鞭。最喜是鶯遷。歌羽歌,舞羽舞。人在掌中飛去。霧絲裙子本蹁躚。何處更留仙。
杏苑北,曲江西。殘雪尚依依。輕輪輾絮著人衣。拊馬夜歸遲。蓬宴遙,蓮漏淺。紅燭萬條深院。曉來唯聽乳鶯啼。移上綠楊枝。
在榆葉紛披處,楝花綻放前,白礬燃燒的煙霧已散盡。駿馬自在奔走無需馬鞭,最歡喜的是黃鶯遷飛。歌聲清脆如羽鳴,舞姿輕盈似羽飄,人如在掌中輕飛。霧一般輕柔的裙裾本就翩躚,何處還需留仙之態?杏苑北,曲江西,殘雪仍戀戀不舍。輕便的車輪碾過柳絮,沾上人衣。拍馬緩行,夜歸已遲。蓬菜般的宴會漸遠,蓮花漏壺水漸淺,深院紅燭萬條。清晨只聞幼鶯啼鳴,已飛上綠楊枝。
楝花:楝樹的花,春末夏初開放,為二十四番花信風之尾。
白礬煙:燃燒白礬產生的煙霧,古代常作熏染或驅蟲用。
嬌龍:代指駿馬,以“龍”喻馬之神駿。
鶯遷:黃鶯遷徙,《詩經》有“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后喻美好事物的變動或升遷。
杏苑:杏樹園,或指唐代新科進士宴飲的杏園;曲江:唐代長安游覽勝地,文人雅集處。
蓮漏:蓮花形漏壺,古代計時工具;乳鶯:幼鶯,鳴聲清嫩。
此詞約創作于春季,描繪了詞人春日游賞、宴飲歸晚的生活片段。或為詞人于杏苑、曲江等文人雅集之地游玩后,見鶯遷、殘雪、柳絮等春日景象,感于生活閑適而作,反映了對自然與日常之美的敏銳感知。
全詞以“喜”為核心,通過春日游賞、晚歸庭院等場景,展現詞人對自然生機與生活情趣的喜愛。上片動景(鶯遷、歌舞)與下片靜景(殘雪、紅燭)相映,語言清新明快,意象鮮活,是一首細膩刻畫生活小趣的抒情之作。
萬里溟蒙起戰埃,翩翩勒馬出金臺。
同君遠使山頭去,如朕親行岳頂來。
野廟橫斜挨老樹,古碑顛倒枕荒苔。
瞻天只有丹心在,香篆爐熏達九垓。
伊昔西湖上,孤山幾樹梅。
斷籬深院落,流水舊亭臺。
明月無今古,春風自去來。
逋仙不復作,消瘦為誰開。
伊昔李少卿,筑臺望漢月。
月落淚縱橫,凄然腸斷裂。
當時不受死,心懷歸漢闕。
豈謂壯士身,中道有摧折。
我行到寰州,悠然見突兀。
下馬登斯臺,臺荒草如雪。
妖氛靄冥蒙,六合何恍惚。
傷彼古豪雄,清淚泫不歇。
吟君五言詩,朔風共嗚咽。
禾黍興悲兩鬢皤,千年荊棘幾銅駝。
義熙處士流風遠,天寶詩人舊恨多。
雨露又新周草木,煙塵空想漢山河。
庾郎謾有江南賦,得似先生醉后歌。
萬里歸來舊布衣,笳聲不斷轉桐絲。
十年秋入肩吾鬢,四海人傳云叟詩。
窖里雪氈魂些短,江南月砌夢歸遲。
白頭惆悵相逢晚,況是人間落葉時。
我聞銅雀瓦,只覆嬌屋姝。
又聞端溪石,只近貪泉夫。
胡為得貴重,置我幾案隅。
尚恐習氣膩,解使簡冊污。
我有一寸鐵,秉心與之俱。
永矢磨不磷,千載明區區。
彼哉瓦與石,飄擲付太虛。
煌煌五星聚,瑞世啟文治。
明道十事奏,橫渠一方議。
有志不得行,曲學竟持世。
六經亡其一,此責竟誰諉。
禾黍離離滿故都,君詩讀罷淚傾珠。
立朝食祿千官富,為國忘軀一事無。
兵革已將臨北闕,笙歌猶自醉西湖。
黃冠氅服今誰識,前宋遺賢有此儒。
涌翠豈蘭亭,唐峰非山陰。
一渠疏曲水,四野成茂林。
對此坐嘆息,超然起遐心。
當年諸王集,幽情暢登臨。
虛曠非遠識,絕勝名利襟。
近代翁李游,至理窮高深。
云何夸毗子,清談且骎骎。
抗志有近遠,撫事無古今。
此日復何日,有酒始酌斟。
援琴不敢發,誰歟為知音。
澹然幽貞姿,乃是夕英菊。
托根九秋抄,霜露凄已肅。
我疑靈均伴,只有淵明獨。
采采黃金花,豈意杜陵曲。
衛人將授甲,鶴有乘軒寵。
愛人不如禽,士固不為用。
唐人競朝梁,怒殺孫供奉。
獸猶知有君,人胡不愧悚。
風檣陣馬不可羈,我亦回首薊北馳。
為我援琴作商聲,和以長吟商聲悲。
遼鶴一去不復返,茫茫天海秋雁飛。
黯然十操發金石,掩卷忍讀胡笳詩。
相逢把臂不可別,白蘋洲渚菊花時。
天涯地角聚復散,水云云水同襟期。
十日不得出,坐窗窺古音。
五言臣武淚,百詠阿雄心。
對雪遂忘夜,看詩如聽琴。
年時塵稿在,便擬石頭沉。
結屋萬山頂,柴扉晝懶開。
搗茶驚鶴醒,拋果引猿來。
筍短和泥掘,松高倚石栽。
有時尋勝去,多趁暮鐘回。
昔年變姓走淮濱,虎豹從橫獨愴神。
青海茫茫迷故國,黃塵黯黯泣孤臣。
魏雎張祿夢中夢,越蠡陶朱身后身。
今日相看論往事,劉洙元是姓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