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鳳凰山遠望大江
鳳凰山對鳳凰臺,
曳屐攀援破紫苔。
長塹當年稱地險,
石門終古向天開。
孤帆云盡橫江去,
九鎮春深細雨來。
莫望長安愁日暮,
鄉關乘興且徘徊。
鳳凰山對鳳凰臺,
曳屐攀援破紫苔。
長塹當年稱地險,
石門終古向天開。
孤帆云盡橫江去,
九鎮春深細雨來。
莫望長安愁日暮,
鄉關乘興且徘徊。
鳳凰山正對著鳳凰臺,拖著木屐攀爬,踩破紫色的苔蘚。長江天塹當年號稱地勢險要,石門自古就向天空敞開。孤帆在云散后橫江而去,九鎮在深春時節細雨飄來。不要望向長安因日暮而發愁,在故鄉趁興徘徊吧。
曳屐:拖著木底鞋,形容登山時的狀態。
紫苔:紫色的苔蘚,指山間潮濕處的苔類植物。
長塹:指長江,古代常稱其為天塹,形容其作為天然屏障的險要。
石門:可能指江邊天然形成的石崖或山口,狀如門扉。
九鎮:泛指長江沿岸多個城鎮,非實指。
長安:代指都城或心中向往之地,此處隱含對仕途或遠方的聯想。
鄉關:故鄉。
此詩當為作者春日登臨鳳凰山時所作。鳳凰山臨大江,地勢高峻,登之可遠眺江景。詩人攀山望水,見自然之奇險與生機,聯想到歷史上“長塹地險”的往事,又由“孤帆”“細雨”觸發對歸處的思考,最終以“鄉關徘徊”收束,反映其寄情山水、淡看塵緒的心境。
詩以登鳳凰山望大江為線索,描繪江天壯景與春深細雨,融歷史感慨與個人情思于一體,主旨由遠眺的蒼茫轉向近觀的鄉關,表現超然豁達的人生態度,語言凝練,意境開合有度。
櫓聲搖破秋煙,紅闌綠浪隨詩硯。乍來新爽,未收殘暑,淺衫團扇。紫漾觚棱,黃皴鴟尾,何王故殿。嘆陳宮艷曲,南唐小令,都翻入,新笳管。憶昔祖龍開鑿,沸東南、鬼愁龍怨。那知添作,千年風月,萬家鶯燕。今我來游,步留邀笛,渡亡麾扇。但茫茫此水,時時流恨,繞金陵縣。
百年天地小蘧廬,種竹為林與世疏。滄海一星堪是酒,青山二酉盡成書。葛巾漉后寧辭醉,藜杖錢多不愿馀。白眼沉冥君自愛,蘇門長嘯意何如。
兩岸蛩聲切,前林笛韻清。鄉心與秋思,耿耿夢難成。
星言夙晨駕,千里睦州城。去去山如發,東南第幾程。閒觀垂釣者,乃見古人情。棄世猶敝屣,浮名安足榮。桐廬一江水,可以濯吾纓。雞鳴風雨夕,既見子如何。不樂復誰待,相看華發多。秋江有清興,明發聽謳歌。市就君平卜,岷峨有使過。言歸當十月,華省集鳴珂。
一枝嫩綠,數葉老蒼。夜半月明,清露瀼瀼。
奔湍急景兩堪驚,剩有孤懷對海生。斜日流霞渾莫辨,亂禽碎語驟難明。同舟矍鑠如翁少,舉世邅回豈我爭。一卷鄭詩能刻意,欲從底處換無情。
為怕因詩題姓名,特尋孤處隱吟身。當時祗向梅花說,不道梅花說與人。
東風海上來,吹作三日雨。之罘起微云,蜿蜒拖一縷。茫茫海氣生,與之互吞吐。闔辟變陰陽,瀰漫連四宇。老龍蟄深淵,出與馮夷舞。我欲狎天吳,赤手施網罟。波濤輕性命,與汝快一睹。皎皎曉日開,云歸龍亦俯。凌波立飛仙,綽約揮白羽。群靈驅匝沓,制伏不在武。海天湛青藍,容光相媚嫵。欲竟從之游,忝作之罘主。
吟盡江南草木春,只今臺閣有詩人。漢廷安用滄浪句,容我持竿詠白蘋。
夢歷百城路,笑翻床上身。惟應個些子,所以見吾人。玉蘊西山重,花開南浦春。異時冰雪里,仍舊一枝新。
秋高夜氣清,露下涼風發。三老應未眠,吹簫弄明月。
紫云一片土花結,寒光隱隱凝霜雪。流落人閒三千年,不隨碑碣同磨滅。古來宮闕盛炎劉,未央宮與阿房侔。阿房一炬成焦土,漢家片瓦猶千秋。片瓦功能奪真宰,蛟龍泣罷啼痕在。質堅不為歲月磨,色古豈歷風霜改。昌溪吳氏寶用之,滄桑變幻不可知。洪子嗜古有奇癖,得從古市光陸離。盛以寶盒盤蛟螭,奇氣掩映珊瑚枝。岱翁銘字工刻鏤,酂侯古篆形模舊。精金可鑠石可灰,此物永并鼎鐘壽。
待掃蘼蕪開菊徑,雨馀天氣愔愔?;ù靶×⒆猿烈?。隔欄拈倦蝶,輕粉浣蘭襟??燮龇蓟陭啥蕢?,十分寒透春心。西風無力上花簪。飄飖驚墜葉,秋思渺難尋。
東風有信招游屐,夢趁蝶魂先去。酒盞權拋,茶經手挈,翠碾槍旗新雨。閒情自許。盡乞火村庵,問泉鄰渚。就石支爐,瘦煙裊裊出深樹。面城宛同物外,茅亭剛斗大,四山青聚。風物他鄉,情懷春盡,嫌殺尋花雙羽。詩題短柱。怕布襪青鞋,后期多阻。無限幽悰,對輕甌絮語。
不仕緣慈母,山林七十年。識高翻似劇,語妙欲無禪。未肯桴浮海,真將劍倚天。滄波今夜月,空向白沙圓。近讀慈元記,知公用意深。若非碑矗矗,空有樹森森。南海諸陵淚,東山十載心。春秋遺策在,請聽石翁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