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鄭令人二首 其二
宗伯中朝第一人,向來曾卜太初鄰。
凝香侯有孤高趣,擁絮翁余老病身。
嗟汝棄予寧返顧,祝公存我勿傷神。
瑞云道遠西風冷,想見齋居百歲新。
宗伯中朝第一人,向來曾卜太初鄰。
凝香侯有孤高趣,擁絮翁余老病身。
嗟汝棄予寧返顧,祝公存我勿傷神。
瑞云道遠西風冷,想見齋居百歲新。
宗伯是朝中首屈一指的人物,往昔曾有過如同太初般的交往。凝香侯有孤高的志趣,而我這擁絮老人只剩老病之身。嘆息你離我而去不再回頭,祝愿你保重自己莫要傷心。瑞云路途遙遠西風凄冷,想來你在齋居能得享百歲安康。
宗伯:古代官名,后世常用來稱禮部尚書。
太初:指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狀態,這里可能表示一種初始、純粹的交往情境。
凝香侯:可能是對鄭令人的尊稱。
擁絮翁:詩人自指,形容自己年老體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可知是為悼念鄭令人而作??赡墚敃r詩人與鄭令人或其家族有一定交往,在鄭令人去世后,詩人懷著悲痛之情寫下此詩,表達對逝者的緬懷和對生者的安慰。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鄭令人,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平實的語言和意象營造出哀傷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和悼念習俗。
萬指相從作正觀,出求臥席著蒲團。恬處斂雨野云薄,湛若磨風秋水寒。
卷去猶知鼻頭痛,坐來方信髑髏乾。蘆花明月阿誰事,人在江湖把釣竿。
吉祥長者草茸茸,香軟登機棱路通。卷去若人呈己事,得來與我展家風。
默游兩岸雪蘆外,瘦坐五湖煙水中。未許春眠夢蝴蝶,大方引步劫壺空。
金鳳初鳴,
玉人啟戶。
露冷風高,
子歸就父。
我聞通六津,頑鐵躍清池。氣類冥有感,其應能如斯。
與子各天末,萬里如相期。一朝恰萍梗,快合珠江湄。
肝膈燦古道,日飫珠玉遺。風塵塞宇宙,肯易為人知。
衰年厭徵逐,行采商山芝。君亦東海蹈,此別何逢時。
寸心惟自愛,秋水渺無涯。
梨花匼匝不見葉,
柳穟玲瓏初欲綿。
寒食清明等閑過,
日長翻覆壓書眠。
百尺樓前春正新,天公有意娛老人。
長林豐草樂更真,花氣芬芳草色勻。
開門掃徑邀青春,衰年有夢仍紱麟。
晝長何所事,如澠美酒時沾唇。
酒罷何所之,孫曾四五常隨身。
殘山剩水日相親,墻東避世非避秦。
舉頭嘆彼銜蘆雁,翻身喜若縱壑鱗。
有時溪邊閒濯足,有時石上間垂綸。
瓦盆石鼎無纖塵,黃粱春韭殊甘珍。
陽春有腳花有神,尋芳常涉桃花津。
花下持螯日幾巡,洼尊泥飲草為茵。
唾壺間擊歌采蘋,漉酒尚有頭上巾。
坦蕩蕩兮,不知何以擬其倫。
難窺測兮,生平不喜亦不嗔。
青山獨拜閬仙祠,
寒食春風雨似絲。
識得千秋詩骨瘦,
梨花開盡墓門枝。
衣冠留王氣,昭代挺真儒。絕學誰應續,微言幸不孤。瞽宗垂俎豆,幽谷想師模。瞻謁徘徊久,庭前下夕烏。
圣宗傳主靜,疑信乃猶繁。月旦于今定,宮墻百代尊。山非紫水路,俗儗白沙村。五世瞻遺澤,真憐未及門。
畫中我何似,大似抱窩雞。
未必卵金蛋,不辭啄凍泥。
鵬摶馳想像,鳳德待來棲。
雌伏君休笑,胸藏萬丈霓。
雪意垂垂浸碧虛,
香生一縷上琴書。
何須百萬西湖宅,
遇有梅花便可居。
主賓淮右三年余,相送江南問起居。
好共來調趙抃鶴,休思去釣子陵魚。
一帆風雪歸程遠,千里關河悵望虛。
計日春深應把晤,愿從禹穴乞藏書。
飲馬洞庭闊,連營笳吹聞。
南人知象主,漢表失番君。
斑竹祠邊水,蒼梧野外云。
何時真下瀨,一試習流軍。
淡月微云外,
街泥小雨馀。
人如墟市散,
燈似曉星疏。
萬里迢迢訪十洲,度人自度竟無由。
空勞造次探驪頷,僅得須臾看蜃樓。
苦心風波終日惡,神仙福分幾生修。
掉頭問訊西王母,桃熟瑤池倘可求?
含顰送酒。欲別無言空執手。
回顧松亭。不見王孫草自青。
如今歸去。野店黃昏風弄雨。
縱隔千山。難隔離人夢往還。
碧梧庭院西風,緊涼意羅帷先透。露垂珠點,蟾圓玉鏡,云鋪冰縐。捐了齊紈,裝成吳絮,寒生翠袖。乍欄干憑處,聲聲柔櫓,又是雁來時候。
絕愛閑窗清晝,映斜陽、疏花如繡。琴調綠綺,棋函白石,曲翻紅豆。多謝天公,勻量芳晷,平分蓮漏。待銜杯、探取秋英,簾外一痕香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