謁白沙先生祠
衣冠留王氣,昭代挺真儒。絕學誰應續,微言幸不孤。瞽宗垂俎豆,幽谷想師模。瞻謁徘徊久,庭前下夕烏。
圣宗傳主靜,疑信乃猶繁。月旦于今定,宮墻百代尊。山非紫水路,俗儗白沙村。五世瞻遺澤,真憐未及門。
衣冠留王氣,昭代挺真儒。絕學誰應續,微言幸不孤。瞽宗垂俎豆,幽谷想師模。瞻謁徘徊久,庭前下夕烏。
圣宗傳主靜,疑信乃猶繁。月旦于今定,宮墻百代尊。山非紫水路,俗儗白沙村。五世瞻遺澤,真憐未及門。
祠中留存著先生的衣冠,彰顯王者氣象,圣明時代挺立出這樣的真儒。那絕世學問誰來接續,好在精妙言論并未失傳。在學府中先生受祭祀,遙想他在幽谷中的風范。我瞻仰拜謁徘徊許久,直到庭院前暮鴉歸巢。圣人之學傳主靜之說,人們對此仍有諸多疑信。如今對先生的評價已定,其學問千百代受尊崇。這里并非紫水之畔,風俗卻近似白沙村。我五代人都受先生恩澤,只可惜我未能親入師門。
昭代:政治清明的時代。
絕學:失傳的學問。
微言:精深微妙的言辭。
瞽宗:殷代的學校,后泛指古代的學校。俎豆:古代祭祀、宴饗時盛食物用的禮器,引申為祭祀。
師模:老師的楷模、典范。
月旦:指品評人物。
宮墻:比喻師門、學問高深。
儗:類似,比擬。
遺澤:遺留的德澤。
白沙先生即陳獻章,明代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書法家、詩人。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前往白沙先生祠拜謁時。當時陳獻章的學說已在一定范圍內傳播,其“主靜”學說引發學界討論,詩人在瞻仰先生祠時,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白沙先生的尊崇與追思。其突出特點是將對先生的敬仰融入到對其學問、風范的描述中。在文學史上,此詩反映了當時文人對白沙先生的態度,對研究陳獻章及其學說的影響有一定價值。
一代持風雅,宗臣道自優。離騷多諷諫,比興即春秋。空翠浮槎落,微茫淝水流。后生師典則,不向杜陵求。
今古浮生亦自憐,中原搔首望祁連。長城北繞千秋塞,大夏西開萬里天。碣石宮前鹽作海,玉門關外酒為泉。秦皇漢武元英杰,莫道年年但戍邊。
出家不舍田與里,住山不別城與市。長齋不斷酒與葷,參禪不離妻與子。聲聞現作居士身,青蓮花發紅塵里。雙林傅老襄州龐,眼中之人誰得似。偉哉伍君非等閒,須髯蒼蒼修且美。手抱無弦入鼎湖,志在高山與流水。閒房借得木人居,僧來便問無生旨。我亦山中躲懶人,相逢大笑無彼此。團圞一日當三生,回首門閭頻陟屺。乘興能來乘興歸,悵別松閒書片紙。雨過西江水急流,指點歸程無幾幾。朝辭高峽暮汾江,一路山光伴行李。同舟況有羅戒軒,正好從容談性理。還家倘遇舊同游,為我將心報知己。別來飯食不如前,菜根打落當門齒。
汗融畏日,豈知高處有風清。倚闌襟袖涼生。坐上看崩云脫壞,不礙亂峰青。待目窮千里,卻怕傷情。河汾古城。聽裂岸、怒濤驚。好是烽沉幽障,鼓臥邊亭。西樓老子,更無用、胸中十萬兵。酒到處、莫放杯停。
一葉落天地,秋風生永傷。聞弦思古韻,論道感剛腸。佳句閒猶得,微言靜已忘。百年栽萬樹,大夜起晨光。
中庭淡月照三更,白露洗空河漢明。莫遣西風吹葉盡,卻愁無處著秋聲。
石鐘以聲名,無聲安取此。風水月明中,我憶東坡子。
主人素性愛筼筜,南壑移栽護北堂。任取他年棲鳳處,清陰聊得且尚羊。
枝上渾無一點春,半隨流水半隨塵。柔桑欲椹吳蠶老,稚筍成竿綵鳳馴。荷嫩愛風攲蓋翠,榴花宜日皺裙殷。待封一?傷心淚,寄與南樓薄倖人。
夾岸千章柳,青春翠浪浮。如將曲池水,共作繞堤流。長蛇偃青蔭,水鳥悅芳柔。試于垂縷處,一系木蘭舟。
魁壘萬夫雄,堂堂望一宗。名聯千佛土,籍著九圍重。月旦推三鳳,風流屬二龍。哀哉埋玉樹,一塢閟金鐘。巨室蔭華榱,驚聞一柱摧。辛勤三世種,寂寞萬牛回。猶抱萊衣泣,俄興楚挽哀。功名付難弟,榮路正崔嵬。
群山江上走蜿蜒,直引潮聲到寺前。樓閣下頭生雨氣,樹林高處出香煙。流傳只守千家缽,受用單承一指禪。白發老僧東塔住,自言將及趙州年。
風御鸞驂控太清,連宵秋徹步虛聲。紫壇鳴佩封章秘,玄鬢勝冠拜舞輕。欲賦為云慚宋玉,漫勞入夢見飛瓊。刀圭自搗神仙窟,百感遙遙對月明。
君是含香吏,花能作意開。折來方玉蕊,植下向瑤臺。淡薄勻春色,飄零入酒杯。芳菲雖可惜,不是故園梅。
山林自有山林伴,冠蓋還同冠蓋心。久已山林避冠蓋,何煩冠蓋絕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