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溪西子弟降僊
似有物憑箕,傍觀競卜疑。
曾從師授易,肯問鬼求詩。
巖穴雖高枕,乾坤尚弈碁。
老儒心下事,未必紫姑知。
似有物憑箕,傍觀競卜疑。
曾從師授易,肯問鬼求詩。
巖穴雖高枕,乾坤尚弈碁。
老儒心下事,未必紫姑知。
似乎有神靈憑附在箕上,旁觀的人都競相猜測懷疑。曾經跟隨老師學習《易經》,怎會向鬼神去求詩。雖然在巖穴中高枕無憂,但天下局勢還如棋局般變幻。老儒心中所想之事,未必是紫姑神能知曉的。
憑箕:指扶乩,一種占卜方法,扶著箕在沙盤上寫字以問吉兇等。
卜疑:猜測懷疑。
授易:傳授《易經》。
紫姑:民間傳說中的神,能降乩預言。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些迷信風氣,扶乩等活動較為常見。詩人可能是看到溪西子弟進行降仙活動,由此引發思考而創作此詩。詩人或許處于隱居狀態,但仍心系天下。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迷信行為,展現詩人的理性思考和對天下的關注。其特點是將生活場景與深刻思考相結合,以小見大。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詩人獨特的思想和創作風格。
柴桑臥病一茅廬,或棹孤舟或命車。
道喪今朝逢祖謝,詩工獨步過應徐。
萬山不隔相思字,數月之間兩得書。
廊廟方將訪喬木,碧梧翠竹看新除。
艮齋先生門下士,寒星向曉今余幾。
春風堂上劉更生,十年桂山問奇字。
艮齋正派誰真傳,更生得髓仍得肝。
春風卷著兩袖里,放出摶扶天地間。
納祿惟愁晚,蒙恩未聽辭。
猖狂思再瀆,感戀獨多時。
但有花開日,無非飲醉時。
白頭何所用,滿與插花枝。
東皇封作萬花王,更賜珍華出尚方。
白玉杯將青玉緣,碧羅領襯素羅裳。
古來洛口元無種,今去天心別得香。
涂改歐家記文著,此花未出說姚黃。
桂嶺梅花欲爭發,融水幕賓來訪別。
可憐疋馬犯霜風,吟徧梅花更吟雪。
我如病蠶已三眠,作繭不就黏壁干。
君如云表秋健鶻,政好摶扶整羽翰。
中書落筆看給札,歸時過我聊投轄。
遠緒傳媯水,高風似太丘。
萱堂魚躍雪,蘭砌鶚橫秋。
杖屨疎金谷,鶑花冷玉舟。
行看紫鸞紙,告第賁松楸。
周家天球祇一只,張家今有雙白璧。前稱紫薇后文昌,衙官二陸仆兩唐。
金章玉句迭清鏘,天孫云機織錦裳。松心竹節爭老蒼,冰壺水鏡明秋霜。
君不見于湖先生掌綸綍,二典三謨才一筆。君不見篤素先生立朝端,五臣十亂半武間。
聽履星辰踐臺斗,翻身鳳池屈伸肘。夢入飛云卷雨簾,袖卻筑巖作霖手。
滕王閣上唐阿舒,春生秋殺震江湖。吏部未見張尚書,春生盡有秋殺無。
江西十州百萬戶,父非姓召母非杜。也祇周人兩句詩,豈弟君子民父母。
又去南徐作好春,落霞秋水亦眉顰。南徐父老錯欣欣,玉皇催渠轉鴻鈞。
瑤霜珠露兩相鮮,玉宇金鉦萬里寬。
欲作一晴多少日,早知祗費數朝寒。
暴禾場里雞豚樂,試筆窗前紙墨干。
兒女莫餐新淅飯,打頭荷甔且輸官。
天知老子厭凡山,別放潛瓌伏寶看。
一行橫林遮嶺腳,兩峰如筍出云端。
舉頭瞥見還驚遯,到骨清奇特地寒。
彼此相遭有緣法,悔將嗔喜觸巑岏。
今代吾家后子云,新詩也解乞陳人。
銀河波浪痕痕玉,花縣風光字字春。
大勝十年燈火讀,更無半點簿書塵。
鶚章塞得公車破,便合留渠立紫宸。
夢里邯鄲熟,談間栗里親。
不聞擔板漢,曾羨采薇人。
停待容來日,商量尚小貧。
只欺五斗米,典沒萬金身。
隨牒江湖四十年,寄名臺閣兩三番。
全家廩食皆天賜,晚歲祠官是地仙。
匹似分司轉閑散,也無拜表及寒溫。
明朝更省毛錐力,十字名銜尚請錢。
洞庭波上木葉脫,巫山宅前野花發。
子規啼殺不見人,空令千載憶靈均。
春蘭九畹百畝蕙,自榮自落誰能佩。
澤國東山最上頭,有客玩芳杜若洲。
扁舟夜上人鲊甕,手掇騷人眾芳種。
歸來夢到閬風臺,靈均花草和露栽。
寄言眾芳未要開,更待誠齋老子來。
寅清堂上初相識,君如玉樹逢春碧。
滕王閣下重相從,君如天驥追秋風。
九州四海王魯公,有子不減漢八龍。
君才況是廊廟具,登庸衣缽親分付。
筍班小試云霄步,州麾妙琢湖山句。
君不見西京韋家父子間,阿成官職似阿賢。
皇朝呂家也不惡,大申小申相后先。
看君一武超韋呂,奄有龜蒙再封魯。
聽雨初假寐,還成睡著休。
夢中簷奏樂,夜半簟知秋。
今歲應須熟,余生有底愁。
無人知喜事,課仆織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