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黃修職
宰士當年棣萼情,世科心許白頭登。
詩書早已傳家學,場屋誰知負夜燈。
老矣尚余英氣在,嗟哉獨慕善人稱。
一經分付曾何憾,看取于門自此興。
宰士當年棣萼情,世科心許白頭登。
詩書早已傳家學,場屋誰知負夜燈。
老矣尚余英氣在,嗟哉獨慕善人稱。
一經分付曾何憾,看取于門自此興。
官員當年有著兄弟間的深厚情誼,心中期許著在科舉之路上到白頭時能有所成就。詩書學問早就傳承著家族的學術,誰能料到在考場上辜負了那夜以繼日的苦讀。年老了還留存著英氣,可嘆他只愛慕被人稱作善人。把儒家經典的學問交付下去又有何遺憾,且看這于家從此興盛起來。
宰士:指官員。
棣萼情:兄弟之情。
世科:累世科舉。
場屋:科舉考試的地方。
一經:指儒家經典。
于門:泛指家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是在黃修職去世后,作者為悼念他而作。當時可能社會仍重視科舉,而黃修職雖有才華和志向,但科舉上或許留有遺憾,不過他品德為人所稱道,作者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此詩主旨是悼念黃修職,突出他的兄弟情、家學傳承和高尚品德,雖科舉未竟但無憾,表達對其家族未來興盛的期望。在文學上以質樸語言展現了情感,具有一定的悼念詩特色。
文公名節冠當年,沒世清風更凜然。
梁父舊廬空德里,西州華屋慟時賢。
平生奏御三千牘,不朽文章二百篇。
瀟灑建溪遺俗在,至今弦誦滿山川。
先生秦博士,秦禮頗能熟。
量主欲有為,兩生皆不欲。
草具一王儀,群豪果知肅。
黃金既遍賜,短衣亦已續。
儒術自此凋,何為反初服。
雁生陰沙春,冬息陽海澨。冥冥取南北,豈以食為累。
咨予愁病軀,樸鄙人所戲。無才治時難,量力當自棄。
豈知塞上霜,飄然亦何事。高堂已白發,愛日負明義。
悲風吹平原,秣馬聊一愒。含懷孰與語,仰屋思嘆喟。
孟母知身從,萊妻恥人制。一肉儻易謀,萬鍾非得計。
圣代登庸年獨少,清時得謝齒尤高。
官如中令躬無疾,文似司空思不勞。
玉座案經涓對日,金壺加禮賜春醪。
祝公倍享靈椿算,長副吾君序燕毛。
鍛金以為曲,揉木以為直。
直曲相后先,心手始兩得。
秦人望屋食,以此當金革。
君勿易耰耡,耰耡勝鋒鏑。
越山長青水長白,越人長家山水國。
可憐客子無定宅,一夢三年今復北。
浮云縹緲抱城樓,東望不見空回頭。
人間未有歸耕處,早晚重來此地游。
斯文實有寄,天豈偶生才。
一日鳳鳥去,千秋梁木摧。
煙留衰草恨,風造暮林哀。
豈謂登臨處,飄然獨往來。
淮上陂阤百畝岡,誰言形勢占高強。
郊居擬卜東陽宅,屋壁將營闕里堂。
四面松篁分種藝,百家圖籍待收藏。
何人欲課三冬學,向此潛心事素王。
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盤根雖巨壯,其末乃修纖。去縣尚百里,側身勇前瞻。蕭條煙嵐上,縹緲浮青尖。
徐行稍復逼,所矚亦已添。精神去亹亹,氣象來漸漸。卸席取近岸,移船傍蒼蒹。窺觀坐窮晡,未覺晷刻淹。
江空萬物息,四面波瀾恬。峨然九女鬟,爭出一鏡匳。臥送秋月沒,起看朝陽暹。游氛蕩無余,瑣細得盡覘。
陵空翠纛直,照影寒铓铦。冢木立紺發,崖林張紫髯。變態生倏忽,雖神詎能占。當留老吾身,少駐誰云饜。
惜哉秦漢君,黃屋上衡灊。等之事嬉游,舍此何其廉。我疑二后荒,神物久已厭。埋藏在云霧,不欲登昏??。
又疑避褒封,蔽匿以為謙。或是古史書,脫落簡與簽。當時備巡游,今不在緗縑。
終南秦之望,泰山魯所詹。天王與秩祭,俎豆羅醯鹽。茍能澤下民,維此遠亦沾。
方今東南旱,土脈燥不黏。尚無膚寸功,豈免竊食嫌。神莽吾難知,士病吾能砭。
文章巧傅會,智術工飛箝。薦寶互珪璧,論材自楩柟。茍以飾婦妾,謬云活蒼黔。
豈如幽人樂,茲山謝閭閻。穴石作戶牖,垂泉當門簾。尋奇出后徑,覽勝倚前簷。
超然往不返,舉世徒呫呫。高興寄日月,千秋伴烏蟾。遐追商洛翁,秦火不能炎。近慕楚穆生,竟脫楚人鉗。
吾意竊所尚,人謀諒難僉。
占星昏曉中,寒暑已不疑。
田家更置漏,寸晷亦欲知。
汗與水俱滴,身隨陰屢移。
誰當哀此勞,往往奪其時。
兩馬齒俱壯,自驕千里材。生姿何軒軒,或是龍之媒。
一馬立長衢,顧影方徘徊。一馬裂銜轡,奔嘶逸風雷。
立豈飽芻豆,戀棧常思回。奔豈欲野龁,久羈羨駑駘。
兩馬不同調,各為世所猜。問之不能言,使我心悠哉。
常愛君房言語妙,仍欽叔度德名高。
受厘宣室行膺召,置酒梁園喜譽髦。
辯博方親談袞袞,別離俄起恨勞勞。
臨岐更辱殷勤句,衰拙何勝異日褒。
六月因山葬,三年率土哀。
風云金殿暗,霧露石門開。
羽衛環神岳,衣冠返帝臺。
悲涼九虞禮,不見大安回。
越從景祐至元豐,儷極坤儀四紀中。
復辟先朝尊啟母,助勤熙旦廣堯聰。
深居高拱收淵默,盛德成功絕比隆。
太史方修長信注,續詩應首二南風。
天下不用車,人人乘馬馳。王良雖善御,攬轡欲從誰。
漢武伐大宛,殺人若京坻。孝文卻走馬,獨行先安之。
萬物命在天,取舍各有時。陰陽更用事,冬暖豈所宜。
卞氏強獻玉,兩刖亦已癡。幸終遇良工,已剖得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