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仁圣烈皇后挽辭五首 其四
六月因山葬,三年率土哀。
風云金殿暗,霧露石門開。
羽衛環神岳,衣冠返帝臺。
悲涼九虞禮,不見大安回。
六月因山葬,三年率土哀。
風云金殿暗,霧露石門開。
羽衛環神岳,衣冠返帝臺。
悲涼九虞禮,不見大安回。
六月在因山進行安葬,三年間全國百姓都沉浸在哀傷之中。風云籠罩使得金殿暗淡無光,霧露彌漫石門緩緩打開。羽林軍護衛環繞著神圣的山岳,皇后的衣冠送回帝臺。舉行悲涼的九虞祭祀之禮,卻再也不見皇后平安歸來。
因山葬:指帝王或后妃葬于山中。
率土:指整個國家。
羽衛:帝王或后妃的儀仗衛隊。
九虞禮:古代葬后祭祀名。虞,安也,謂使死者安魂。天子九虞。
大安:這里可能代指宣仁圣烈皇后。
宣仁圣烈皇后是宋英宗皇后、宋神宗生母高氏,她在宋哲宗時期垂簾聽政,政治清明,被后人譽為女中堯舜。這首詩應是在她去世下葬時所作,當時全國哀悼,詩人通過此詩表達對她的悼念。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宣仁圣烈皇后,通過描寫葬禮場景,展現其莊重與悲涼。其特點在于以景襯情,語言莊重。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為研究當時的喪葬文化和對皇后的尊崇提供了資料。
顧影矜毛羽,
晴川偶泳游。
不知誰打鴨,
驚去不回頭。
輪鐵南交走電軿,蒼梧西上又揚舲。
河山破碎羊腸險,樓閣空濛蜃氣腥。
百粵安危關互市,五洲消息迫重溟。
謝公高臥應難穩,絲竹中年帶淚聽。
湖頭新漲拍天時,萬口同聲互出奇。硬語如聞獨樂樂,微生容有不平私。松濤雜雨翻空遠,池草經春入夢遲。寥落水鄉人境別,且憑鼓吹代催詩。
好音過耳及春時,直突聲喧也獻奇。居向水安如遁跡,鳴從天假豈營私。弄晴羞逐鶯簧巧,出土寧同蚓竅遲。何幸遭逢歸品第,斗雞須藉孟韓詩。
辛苦孤花破小寒,
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留連得,
未作愁紅怨綠看。
蹩躠經千里,試聽勞者歌。
無衣難卒歲,有淚獨傾河。
白日行尸滿,青山戰骨多。
向來憂國意,不敢眄庭柯。
荊國風流遠,幽閨女教循。
鸰原驚逝水,鶴發倍沾巾。
厚夜招香魄,英詞列翠珉。
祇愁書字拙,貽笑衛夫人。
塞云宮月遠蒼蒼,蕭后妝樓亦渺茫。四百余年池水換,依然風動芰荷香。
漢畤秦原罷曉鐘,黃綃牙軸市塵封。畫圖往往多隆準,傳是先朝舊御容。
崎嶇南北舊相聞,晚困羈縲托后塵。
盜賊馀風如振槁,里閭和氣似深春。
雀巢絕探終能鷇,烏喙雖長自不伸。
所去見思猶可想,九泉赍恨彼何人。
遠漏風回報四更,
寒秋悶擁對孤檠。
思量家事方愁絕,
檐溜何堪遞楚聲。
擬撥殘書出郭行,
浮云忽已敗春晴。
窮閻今雨無車馬,
臥聽深泥濺履聲。
造廬得披圖,小小只尺幅。易于摩軀干,難于繪眉目。遺貌而取神,妙手得真訣。
因柳以為號,是乃泉明屬。翳余十五齡,侍父登門讀。堂上列尊彝,庭前蒔花木。艇子系垂楊,一水紆回綠。
時公正強盛,湖海氣充足。所篤在乎行,所崇在乎學。刀圭救生靈,粟米贍親族。治心猶治文,驪珠已在握。
每待落課時,入塾衣冠肅。米家書畫船,趙氏金石錄。公本賞鑒家,嗜古兼收蓄。
地以人著名,人為地造福。宜乎繼起者,庭除富蘭玉。
忽忽十馀年,變遷感陵谷。斯圖得重展,怎不三薰沐。
手筆羅燕許,香艷摘宋屈。永永壽貞珉,懸為正與鵠。
予果何所云,敷述平生熟。逸事倘傳聞,再倩名賢續。
六幕垂同凍不埃,舞霙呼我燕窗開。
已從衣上霏微見,未肯檐前汗漫來。
就砌拾看呵指筍,隔簾迎數斗妝梅。
衰髯卻怪全相似,且置閒愁撥蟻醅。
不知歡心變,約儂月出時。
歡自知月晚,要接儂家雞。
耶婆不肯睡,呼儂到五更。
歡如樹頭鶻,儂似韝中鷹。
小妹笑大姊,結歡莫作儂。
東垞鴛鴦橋,不見雙飛虹。
消耗雄心強自寬,家園春宴正承歡。
閒居境偶同潘岳,大事人終遜呂端。
落日聞鼙思上將,空山觀弈感長安。
可能再為蒼生出,莽莽神州海色寒。
頗覺衰容倍昔年,敢將飄泊怨皇天。求齊應悔徒工瑟,作賦曾聞不值錢。幽谷蘭荃長寂寞,春風桃李易芳妍。羈懷正爾無聊賴,何處聲聲叫杜鵑。
九萬扶搖志已訛,情如籠鳥自慵歌。春風又見新桃李,鄉夢長懸舊薜蘿。不事冶游非興減,尚耽微祿奈貧何。晨興盥櫛臨青鏡,惟見蕭蕭白發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