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暮山中紀事 其三
鄉風臘廿五,
比戶然爆竹。
窮陰挾黃昏,
霹靂起空屋。
梁間鬼拍手,
笑人未免俗。
罔兩白晝行,
渠爾一爆逐。
鄉風臘廿五,
比戶然爆竹。
窮陰挾黃昏,
霹靂起空屋。
梁間鬼拍手,
笑人未免俗。
罔兩白晝行,
渠爾一爆逐。
鄉村風俗在臘月二十五,家家戶戶都點燃爆竹。陰寒的天氣裹挾著黃昏,炸響的爆竹聲從空屋中響起。房梁上的鬼拍手,嘲笑人們還是免不了世俗。罔兩(精怪)在白天出現,它們被這爆竹聲驅趕。
臘廿五:臘月二十五,舊時歲末重要民俗日。
比戶:家家戶戶。
然:同'燃',點燃。
窮陰:陰寒濃重的天氣。
罔兩(wǎng liǎng):傳說中生于山川木石的精怪,亦作'魍魎'。
渠爾:方言指代,意為'它們'。
此詩當為詩人歲末隱居山中時所作。臘月二十五為民間傳統驅邪日,鄉村有燃爆竹逐除不祥的習俗。詩人觀察到此景,結合民間精怪傳說,以詼諧筆調記錄下這一民俗場景。
詩中通過爆竹驅邪的民俗描寫,將現實場景與精怪想象融合,既展現了歲末鄉村的生活圖景,又以'鬼笑人俗'的獨特視角,賦予傳統習俗幽默的人文思考,是一首兼具民俗記錄與文學趣味的小品。
天涯一見便綢繆,二十年間詫兩優。
不以聲名夸眾雋,欲將文行輩前修。
懷章趁酌椒觴壽,分幙還尋璧水游。
蜀客念歸歸路梗,卜鄰儻許傍丹丘。
斯文一線流,伊川師弟子。
萍梗記經行,丹青肖容止。
升堂如有聞,虛心探厥旨。
毋與時俗競,溺心于口耳。
幼學自魯鄒,素心卑管商。
誰令簡書縛,課我星火忙。
我自友古人,渠肯兄孔方。
飛檄浩盈幾,泛窺隠中腸。
閣束且登樓,云鴻秋著行。
九萬云程不作遙,暫教六月息鵬游。
騷情吟徹湖天曉,義膽寒生石劍秋。
想見床頭談屑墮,時澆椀面乳花浮。
云山不隔師墻戀,憑仗緘書乞點頭。
久聚未知樂,??離能許愁。
清江一輪月,后夜兩般秋。
語倦且呼酒,寒侵頻索裘。
鼎湖龍去遠,憂憤涕滂流。
出門厭氛囂,歸臥集萬感。憑高一以眺,忽覺岷峨慘。
岷峨山色千古同,非煙非霧愁溟蒙。杜陵昔嘆珠玉走,彼猶有幸天府供。
人才何但珠玉貴,不得與爾包貢同上明光宮。山靈對我有慙色,茲事如何專汝責。
非關地氣有衰旺,直恐峽山之流日夜蕩潏傷土脈。不然君相造命天地同其公,車書萬里文軌通。
南金東箭輸不竭,岷峨之產何獨窮。沉思夜繼日,嘆息復嘆息。
忽夢神官自天下,手持山靈一尺檄。鴻蒙昔剖分,帝命作鎮主坤文。
石紐之禹為帝平水土,周家創業系我彭濮人。紀信忠漢世,甘受黃屋焚。
何武仗劍起,義不屈莽新。費貽任永恥為井蛙辱,張綱李固義烈排秋旻。
炎精焰冷國鼎峙,惟我全蜀倔強為漢臣。人人名節九鼎重,余事文章兼隠淪。
子云相如王子淵,康山之李金華陳。涪江釣叟卜君平,千載猶能想清塵。
皇皇藝祖得天統,北辰中天眾星拱。蜀遠只在殿西頭,一言撤盡藩墻壅。
陳蘇范氏奮孤寒,事業詞華兩推重。渡江勛績張與虞,太史之李如晉董。
江漢炳靈世載英,摭之前牒如丹青。昔何烜兮今昧昧,山靈未必真忘情。
富貴由來多捷徑,強聒最為蜀人病。君不見山澤之臞宋郎中,奏篇語泄經遠屏。
經明行修李兵部,陛對萬言傷骨鯁。氣豪最說薛秘書,去國七年惟日飲。
陛下何曾讐讜言,睢盱萬目寧汝捐。傷哉三君皆九原,抵玉于地那得全。
幸今耆舊滿巖穴,一一無非爽邦哲。柱史德望國蓍龜,開府忠丹老彌烈。
參政未起東山臥,李也立螭著名節。少卿仙谷勤著書,渡瀘歸釣二江雪。
侍郎斥還病少瘳,校書執喪憤尤切。廟堂何忍蜀才棄,渠自方頭觸人忌。
岷峨為渠方含羞,渠不知悔尚我尤。汝行為我丁寧說與諸賢道,二府榮途豈難到。
九重天上列仙班,厚祿高官清且要。鑿方何能入枘圓,使少貶之寧不然。
我聞斯言意戃怳,夢覺披衣獨惆悵。窮達其如天命何,為士當先識趣向。
諸賢等是儒中英,秉心那知有得喪。憑誰為我謝山靈,彼達觀兮寧可誑。
嗚呼參井之躔五十有六州,文風自古能與齊魯侔。三光氣全愛護猶如心與腹,今半天下視之乃若贅與疣。
戀芻伏下姑汝留,不然朝奏暮斥急理溯峽之扁舟。君看兩三使節晨星猶,下此六六州縣皆依流。
縱有志士能姱修,長安日遠可想不可游。立賢無方自古訓,誰能叩閽上訴十二之冕旒。
才生于世養之艱而折之易,譬諸豫章杞梓倉猝寧可求。風塵澒洞暗宇縣,不有烝徒誰與謀。
白駒空谷長逍遙,可能縶之永今朝。我歌慷慨兮豈獨私為岷峨愁,勞心悄悄兮實與天地先其憂。
凜秋天氣佳,令節天賜沐。客居意莫展,勝賞諾已宿。
風澹湖不波,霧斂山更簇。畫舫厭囂喧,筍輿恣追逐。
閑尋水樂洞,嵌空韻琴筑。煙云互吞吐,臺館適涼燠。
非無人力勝,亦自天巧足。側步滑青苔,醉面爽飛瀑。
風篁轉幽徑,龍井鑒寒玉。默堂定未起,清風誰與續。
四海兩仙翁,三生緣契熟。定知明月夜,屐響答空谷。
歸路取名園,移尊屢更仆。凍雨不成泥,騶騎未須趣。
峨岷渺何在,萬里勞遠目。安得天瓢翻,盡把邊塵沃。
文昌德宏毅,承旨氣肅穆。溫雅奉常卿,忠憤膠庠博。
宮講靜有儀,正字竭忠告。而我贅其間,自省羞樸樕。
明堂索桴棟,底用采卷曲。平生邱壑姿,本不耐羈束。
撫事長鬰陶,臨觴轉顰??。故園俯大江,繞屋藝嘉木。
何以娛歲晚,籬落森杞菊。糗糧幸有儲,那不返耕筑。
月墮霜空發上亭,土牛今日卻鞭春。
六花度臘慳呈瑞,二麥何時飽食新。
四序斡旋均一氣,萬殊元化托洪鈞。
已煩元帥調新律,早愿三邊靜戰塵。
河流貫陜虢,底柱自中立。
江水迸瞿唐,滟滪制其溢。
豈此一拳多,云根閟奇質。
檜柏相因依,煙霞老山澤。
閟世縱堅久,于人果奚益。
漲洪彌八埏,睨視如己溺。
巖巖國嵩岱,萬仞峙鐵壁。
只手障狂瀾,九鼎奠磐石。
我自不動心,深根而寧極。
還歸金泉山,采藥煉金液。
繡段輕投報苦遲,隔關那復共襟期。
艱虞敢自求安宅,懶慢欣知不入時。
王粲登樓初有賦,杜陵屏跡可無詩。
邊聲又逐秋風勁,誰有良籌動玉墀。
坤維以文瑞,民俗本柔淑。
何代無戰爭,冤哉今爾酷。
戎馬塞里墟,劫鈔遍林谷。
平生金石交,屈指半鬼錄。
從子尤可哀,別歸奉水菽。
伯姪并戕殞,荼毒復荼毒。
探囊數幅書,吞聲不忍讀。
昆崗焮烈焰,寧辨石與玉。
叩首一爐香,請為遺黎贖。
史本乎公,不厭于復。重觀紹圣以來之記述,初無及于鄭雍。非親札之具存,雖欲考之而孰從。
如王誼李祉之實跡,徧考史錄,皆無預乎此案之中。酈保姓名,亦各不同。
至于韓忠彥力諫興獄,直乞陛下且與含容。安燾面析章惇,以為鄉風。此皆系其人之大節,而金匱之汗青,皆泯泯于二人之忠。
凡此帖紙之所具,以同時附會白帖子之人,猶能秉直以寫其衷。抑可以見人心之是非,本無所蔽蒙也。
然于此時,凡六人者皆有所抗論,獨雍首尾噤然若不預者。佩玉端委,接武夔龍,又何其無一言之獻替,廣于四聰耶。
迎合于始,循默于終,而迄不免于黨籍之歸,此枉道事人之所以不勝于直躬也。
唱第八年久,折腰三考書。
上官容我拙,樸學與時疏。
冷落隨陽鴈,蹣跚上竹魚。
平生經世志,窮達豈關渠。
豈不懷歸畏簡書,人生何處不蘧廬。
靜看世態冥心久,貪問生涯畫計疏。
休作勞神狙賦芧,可同貪啄鳥馴除。
飯疏有味親長健,此樂千金莫換渠。
縱之而矩不逾,歛之而鋒無余。
實蘊而華敷,云爛而霞舒。
雖曰近世之書,亦足以為軒幾之娛。
久而信,信而傳,其殆留而為后世之須。
噫嚱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