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月墮霜空發上亭,土牛今日卻鞭春。
六花度臘慳呈瑞,二麥何時飽食新。
四序斡旋均一氣,萬殊元化托洪鈞。
已煩元帥調新律,早愿三邊靜戰塵。
月墮霜空發上亭,土牛今日卻鞭春。
六花度臘慳呈瑞,二麥何時飽食新。
四序斡旋均一氣,萬殊元化托洪鈞。
已煩元帥調新律,早愿三邊靜戰塵。
月亮落入霜空,天色漸明,來到了上亭。今天是立春,人們鞭打土牛迎春。雪花整個臘月都很少,沒能呈現祥瑞之象,冬小麥何時能成熟讓百姓吃飽新糧呢?四季循環流轉,都是這一氣的作用,萬物變化都依托于大自然。已經勞煩元帥制定新的歷法,早日希望邊疆平息戰火。
上亭:地名。
土牛鞭春:古代立春習俗,用泥土做牛,鞭打土牛以勸農耕,象征春耕開始。
六花:雪花,因雪花六角,故以六花代指。慳:吝嗇,稀少。
二麥:指冬小麥。
四序:四季。斡旋:運轉。一氣:指陰陽變化的統一之氣。
萬殊:萬物。元化:自然的變化。洪鈞:指天,也指大自然。
元帥:這里可能指掌管歷法的官員。調新律:制定新的歷法。
三邊:邊疆。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推測處于一個有一定農事生產和邊疆戰事的時期。立春是重要節氣,詩人在這一天看到迎春景象,聯想到農事和邊疆情況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百姓生活和邊疆和平的關注。其特點是將立春景象與現實問題結合,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特別突出,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生活和社會的普遍關切。
小景開園圃,層軒俯碧池。捲簾看雨竹,掃徑摘秋葵。社燕辭巢去,寒蟬抱葉悲。幽棲多野意,似與道人期。晨興方冠櫛,旭日到柴門。水漲知魚樂,林深厭雀喧。秋光來遠嶂,爽氣滿幽軒。近學漢陰老,忘機日灌園。
涼雨滴空庭。淅瀝閑聽。一星燈火掩疏欞。葉落風吟蛩又語,并作秋聲。綺窗耐宵清。小倚羅屏。龍須錦褥睡何曾。不管薄寒侵素指,久弄銀箏。
射蛟浦前天暮云,元封采仗過紛紛。輪臺一詔侈心死,與今高揖英雄君。運殊事極江蒲新,決河不塞海擁塵。前朝涕唾未沾處,此日戈戟生秋榛,卻令螻蟻東南人。
皓魄懸青霄,九垓照何廣。奔走汨囂塵,有月誰能賞。遂令太陰光,高空自來往。都城城東隅,安化勝地敞。卓哉山陰翁,襟懷超世網。雄幟樹詞壇,應聲紛肸蚃。余雖老不才,振策亦趨向。俗慮澄冰壺,新裁共抵掌。鬼伯妒高明,變故生俯仰。朱弦轉哀些,陰風吹穗幌。吟魂渺何追,風雅沈榛莽。開春月復圓,流暉照人朗。同輩集精廬,觸景情惝恍。山陽笛韻悲,泣下同慨慷。因思續舊盟,兼之慰靈爽。舊契燕名流,新知魯夙養。嗜好薄膏粱,章甫更鶴氅。道機生靜緣,奇情逗靈壤。愿言篤久要,姱修懋遠想。天地有陰晴,明月遞消長。同盟期不渝,渣穢慚滌蕩。大業貴大醇,磋磨望吾黨。
住,五合黃陳半瓢醋。見客來,般般皆要做。
祖德吾能說。憶當年、歸耕谷口,澆瓜刈葛。種得梅花三十本,歲歲早春香雪。封老干、斑斕蘚發。花里三間參佐屋,士龍居、獨傍東偏月。最窈窕,又明瑟。音容十載泉臺別。竟無端、破檐霜漏,壞墻風合。手縛把茅聊葺補,作苦全憑筋骨。要世守、門樞不絕。莫到兒曹拋擲易,學人家、驢券輕書鐵。南村宅,竟瓜裂。
金國蕭條萬事非,妝臺猶說李宸妃。芳塵無復凌波步,霞綺還疑舊舞衣。細雨禁城花自落,疏鐘太液燕空飛。雕欄玉砌春長在,應有香魂月下歸。
莫言種木事平平,多少行人上玉京。豈憚炎途依密蔭,云天大芘盡蒙成。
致幣牽羊禮頗優,四箴書了我何求。一錢不值秋官長,肯舍詩書對楚囚。
日氣曉澄鮮,山色秋寥泬。滿意見茲花,傾心在高節。
榴結東林秀,維揚得此栽。春風百花落,暑雨數苞開。轉影臨妝鏡,飛香上酒杯。江淮千里遠,安得一枝來。
張子目盲心不盲,吾知胸次有人倫。眼光安用如巖電,白首王戎不識人。
杜門本畏人,門開自無客。孤坐忽三年,心空無一物。
龍眠崇巘凌青漢,馬跑飛流瀉碧巖。一自李公歸去后,祇遺書舍護松杉。
先將荼蘼薰酒,卻采枸杞烹茶。子謂人非土木,賢知吾豈匏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