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舍紀事二首 其二
豈不懷歸畏簡書,人生何處不蘧廬。
靜看世態冥心久,貪問生涯畫計疏。
休作勞神狙賦芧,可同貪啄鳥馴除。
飯疏有味親長健,此樂千金莫換渠。
豈不懷歸畏簡書,人生何處不蘧廬。
靜看世態冥心久,貪問生涯畫計疏。
休作勞神狙賦芧,可同貪啄鳥馴除。
飯疏有味親長健,此樂千金莫換渠。
難道我不想回家嗎?只是畏懼公務文書。人生無論在哪里,都像是在旅舍一樣漂泊。靜靜地看著世態炎涼,我已潛心思考很久;過于關心生計,謀劃卻很粗疏。不要再像那勞神的猴子為‘朝三暮四’計較,應像那被馴服的鳥一樣不貪婪。吃著粗茶淡飯也有滋味,親人長久康健,這樣的快樂,即便給千金也不換。
懷歸:思歸,想家。簡書:指官方文書。
蘧廬:旅舍,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
冥心:潛心,專心。
畫計:謀劃。疏:粗疏。
狙賦芧:出自《莊子·齊物論》,狙公給猴子分橡子,說‘朝三暮四’,猴子不高興,說‘朝四暮三’,猴子就高興了,比喻聰明人善于使用手段,愚笨的人不善于辨別事情。
馴除:馴服。
疏:粗糙的飯食。渠:它,指這種快樂。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公務繁忙、身不由己的狀態,在面對復雜的世態和生計問題時,產生了對淡泊生活的向往。當時社會或許充滿了名利紛爭,詩人在這種環境中保持著自己的內心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淡泊生活的追求和對平凡之樂的珍視。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以生動的故事闡述人生道理,語言質樸卻富有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人生感悟和精神境界。
舊隱五云下,翩然又賦歸。秋風三徑菊,春日北山薇。牛渚云連樹,龍河雪滿衣。歲華看漸暮,忍見雁南飛。
北海移尊覓勝游,朝暉浮動暮煙收。人從鳥道捫蘿入,泉帶雷聲咽石流。古洞有碑蒼蘚合,閒云無伴野僧留。湘江迥隔紅塵遠,誰識人間有十洲。
雨意涵江閣,沖寒趣曉行。彤云半浮沒,銀海憶陰晴。邐逯足能健,敲推句未成。征旗忽林筱,遐思邈莘耕。
歙中右族老云孫,半百年來住鹿門。三日山城好風雪,可能來訪浣花村。
小坐同吾子,荒齋寡四鄰。林鵂鳴近夜,山月迥隨人。太乙青藜杖,先生烏角巾。中宵莫說劍,恐益鬢毛新。
朝夕開帷納彩霞,和風也請入吾家。遠師陶侃閒移甓,懶乞羲和暫駐車。顧影未生鴻鵠翼,踏春且賞李桃花。臨窗試讀相如賦,飄若淩云興最賒。
盛年辭水鏡,垂老即林皋。今古雙垂涕,乾坤一擬騷。恩非罷官薄,骨為著書高。滄海茫茫在,何人問釣鰲。
四圍山繞舍,一帶水平湖。遠近俱堪畫,登臨自足娛。
崇隍懸處萬山中,曲折梯山一徑通。重嶺絕無鹽鐵利,荒原多是馬牛風。村儒飽蠡天窺井,苗婦盤鳩發轉蓬。地屬峒酋游牧久,桑弓竹矢各稱雄。
天欲做奇事,清寒發化機。一云無不覆,萬物盡同輝。水合漁煙暝,山空獵火微。夜窗歌七月,三嘆及無衣。
錦樣年華留不住,如水如煙,脈脈成今古。眼底風光催歲暮,來朝待覓新詩句。一片愁懷誰共語?極目遙天,隱隱黃昏路。匹馬空山無系處,斷鴻寂寞飛歸去。
他山十日此樓居,感昔懷今夢不虛。半榻流云愁雁遠,一簾飛雨聽鶯疏。閑敲詞客金聲賦,靜讀仙人玉字書。身世自慚如櫪馬,路迷空禮白云車。
滿地種荷花,紅妝照綠水。白鷺不驚人,立在荷花里。
金粟如來是后身,澄潭孤月凈無塵。看同鏡里人何似,話到聲銷道易親。鐵樹開殘寒臘燄,雪花藏得舊年春。水云上下深深意,鶴影松虬好結鄰。
飽聞玉樹階庭長,今見憑虛意欲仙。遣我池塘夢春草,阿連風味劇堪憐。短李門前無寧馨,書淫詩癡類天成。多情喜有謝康樂,步屧同尋鷗鳥盟。平生抱瑟齊門立,不比吳宮誇靚妝。周鼎商盤甚淳古,君來獨慰九回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