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師還道院求詩
師已無言矣,今吾何所云。
惟知佛照子,曾管雁山云。
天下閑為寶,人間熱似焚。
筠州郡齋近,安坐過秋分。
師已無言矣,今吾何所云。
惟知佛照子,曾管雁山云。
天下閑為寶,人間熱似焚。
筠州郡齋近,安坐過秋分。
師父已然沉默不言,如今我還有什么可說。只知道佛照禪師的法子,曾掌管雁蕩山的云。天下以閑適為珍寶,人間卻像烈火焚燒般熾熱。筠州的郡齋離得近,師父可安穩地度過秋分。
無言師:詩中主人公,一位僧人。
佛照子:可能指某位有影響力的高僧或某種佛法理念。
雁山:即雁蕩山。
筠州:地名??S:郡守居住的房舍。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較為紛擾,人們忙于世俗事務,而無言師能保持超脫。詩人或許在與無言師的交往中,感受到其閑適自在的生活態度,從而創作此詩表達贊賞。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無言師超脫塵世、安于閑適的生活。其特點是對比鮮明,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部分文人對閑適生活的追求和對世俗的反思。
庭草真傳到晦翁,無端萬紫與千紅??芍文懼扉T學,不在經書傳注中。
風月無邊問荅時,青山活水滿吾詩。若除流動天機外,老子平生自不知。
斯道乾坤自古今,濂溪主靜獨吾心。孔顏樂處真何事,愿與諸賢更一尋。
舉業經書也圣功,人間道眼費圓融。夜來睡醒羅浮夢,月滿秋江數十峰。
百泉清,叢檜碧。風卷虬枝,箕踞依頑石。迤邐太行疏乳液。中有高人,俯仰尋遺跡。
晉公和,曾卜宅。明哲全生,寒暑陶然適。半嶺嘯聲驚木客。阮屐嵇琴,此輩無容責。
廟略清談領搢紳,
中書堂上太平身。
極知氣數天公事,
焉用安危社稷臣。
夷甫遠籌營兔窟,
季鷹秋興憶鱸莼。
過江名士知誰在,
太息夷吾一輩人。
大甲行過又大安,
雙流中峙好岡巒。
百年遺恨傷亡國,
一代孤臣此駐鞍。
辟地有功民愛戴,
回天無力涕汍瀾。
我來訪古尋遺井,
萬丈沖霄劍氣寒。
旁人嘲我。甚鬢毛都禿,齒牙頻墮。不記是、何代何年,盡元祐熙寧,儂常喑么。退下驢兒,今老矣、豈堪推磨。要掛冠神武,幾番說了,這回真個。
親朋紛紛來賀。況弟兄對榻,兒女團坐。愿世世、相守茅檐,便宰相時來,二郎休作。白苧烏巾,誰信道、神仙曾過。揀人間、有松風處,曲肱高臥。
蕭蕭竹樹暮窗疏,
鎮日孤吟嘆索居。
滿地落花人去后,
一天寒雨雁來初。
馮生有鋏家何在,
蘇子無田愿久虛。
薄宦窮愁成底事,
一回搔首一躊躇。
天開圖畫好溪山,
星聚亭依水石間。
錦繡叢中堆翡翠,
白云深處聽潺湲。
電光莫追,石火猶遲。搆弗及處,心不可識,智不可知。
天際真人想,于今可得言。東西懸日月,吳楚畫乾坤。題壁飛鰲矯,攢巖伏虎尊。劃然成一笑,翠石落驚猿。振衣千仞處,徙倚得奇觀。劍指浮云冷,鴉飛落照寒。附庸稱小從,鼎立逼幽巒。為念韶光逝,山靈誦到難。俯視壑前云,松濤足下聞。游人能拔俗,到者信超群。石竇留丹灶,金庭閟赤文。茫茫天近,仙眾有誰分。
斜風細雨清宵永。徘徊忽見燈前影。命薄每傷神。偏憐薄命人。
輕羅回小扇。省識如花面。百媚坐來生。無情若有情。
南中烽火未銷兵
故舊傳書問死生
豈意秋蓬余斷梗
尚攜危涕到蕪城
諸公意氣爭雄長
天下瘡痍忘姓名
已分逃秦更無地
不須料理武陵行
高枝花自舞,低枝花自笑。上有濃露濯,下有清溪照。開落十日間,誰識春工妙。一杯亦頹然,獨醒時所誚。
盎盎酒杯綠,披披花萼笑。雖無同心客,幸有白日照。趨時性已拙,悲歌聲不妙。素發未能歸,猿鳥應相誚。
停車滕國廟,寒月四更天。
老屋鐙昏壁,寒林霜化煙。
平原五十里,殘碣一千年。
愿與迂儒說,閑來試井田。
度關紫氣曉初開,
海外文光落上臺。
往日云山猶北拱,
使星冠蓋自東來。
茗馀談笑皆詩史,
劫后滄桑付酒杯。
依舊素車白馬地,
可憐周室亦蒿萊。
街頭大雪一尺馀
相思不見不怨渠
先生東門種茹藘
悠然不異山中居
憂時百年弗一攄
卻緣病起心眼舒
行將徙宅通明車
載來家具一半書
可許借讀資抄胥
南村舍人復何如
西山載酒寧忘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