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 其二
不占南徐地,遙分北固天。
削瓊標巨浸,堅壁下長川。
城柝偏遙夜,淮烽直近壖。
建炎天子圣,翠輦到層顛。
不占南徐地,遙分北固天。
削瓊標巨浸,堅壁下長川。
城柝偏遙夜,淮烽直近壖。
建炎天子圣,翠輦到層顛。
金山不占據南徐之地,卻遙遙分隔了北固山的天空。它如瓊玉般峭立在大海中,堅固的山體屹立于長河之下。城上的更柝聲在長夜中格外悠遠,淮河岸邊的烽火離海邊很近。建炎年間天子圣明,曾乘坐翠輦登上這金山之巔。
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今江蘇鎮江。
北固:指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北。
削瓊:形容金山像被削過的美玉。巨浸:指大海。
城柝:城上打更用的梆子。遙夜:長夜。
淮烽:淮河岸邊的烽火,指戰事。近壖:靠近海邊。
建炎:宋高宗趙構的年號。
翠輦:皇帝的車駕。
建炎年間,南宋政權初立,局勢動蕩不安。詩人可能在此時游覽金山,看到金山的壯麗景色,又聯想到當時淮河一帶的戰事,以及宋高宗曾登上金山之事,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在于描繪金山的地理形勢與周邊局勢,展現了詩人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其特點是景中含情,將自然景觀與時代背景相結合。在文學史上,它為研究南宋初期的社會風貌和文人心態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晷運推移,日南長至
分明一道恩光,照徹十方三世
全彰諸祖玄關,漏泄衲僧巴鼻
靈云剛道無疑,彌勒徒誇授記
爭如李四張三,相賀街頭巷尾
不是海印發光,亦非楞嚴三昧
林下高人,休要瞌睡
令余暗里笑舒眉,直是清風動天地
一見青山便是家
苦無人可共煙霞
枯腸不受春風膩
莫汲花邊水煮茶
松柏有佳色,矯矯澗谷涯。
要經鸞鳳棲,豈怨人跡遐。
匠石初未逢,千歲甘枯槎。
萬牛送明堂,亦不以自誇。
奇物固落落,念此毋嘆嗟。
君看蒿蓬茂,正足供鳴蛙。
深根忍霜雪,生意日已嘉。
終然拔青云,勿慮歲月賒。
慈親白發同而母,阿舅飄零愧老甥。
骨肉有書投遠海,亂離無路到孤城。
背人新燕還家早,老我殘花入眼明。
鄉園登臺望鄉國,春風楊柳不勝情。
西風吹雁渡江關
高閣梧桐露葉殷
為客獨看秋盡月
還家多上夢中山
南浮路接蒼梧外
北望云迷紫極間
獻賦十年猶未遇
陸離長劍土花斑
物與吾何異,春隨地不同。游歌盡墨客,亭榭半花風。身世一杯外,山河雙眼中。無言時未夏,巳報石榴紅。
老為春憐酒,閒將客問花。檻楊晴故雪,階藥晚能霞。地與歌鶯轉,人爭舞燕斜。但來須共醉,莫使負韶華。
羌笛落花天,辦香韉兩兩,愁人歸去。連夜夢魂飛,飛不到、天塹東頭煙樹。空郵古戍,一燈敗壁然詩句。不信黃塵消不盡,摘粉搓脂情緒。
登車切莫回頭,怕回頭還見,高城尺五。城里正端陽,香車過、多少青紅兒女。吟情太苦。歸來未算年華誤。一劍還君君莫問,換了江關詞賦。
破襕衫,閑抖擻。穴鼻針,穿不透。穿得透,日出扶桑,朝朝如舊。
無絲線,拽不斷。盡力提撕,日勢稍晚,驢年成片段。
拶得當陽線路通,大千捏聚一針鋒。不堪提掇堪提掇,破綻全無始見功。
秋醒意,
抱碧契靈襟。
生長茝蘭工雜佩,
較量臺鼎讓清吟。
欣戚導源深。
佳客過窮巷,良朋復可要。
靜緣棋局亂,愁逐酒杯銷。
花底鶯聲度,林間雨點飄。
晚春頻一醉,何必擬松喬。
稍喜清閑正入手,小窗青映叢筠。靜看蘿蔓繞籬樊。引溜添殘雨,汲澗采絲莼。
心賞未須拚樂事,酒慵思怯聲聞。樹梢低度一溪云。鳴禽改節候,逸景掛疏榛。
四時美景知多少。算惟有、春光好。園梅爭報齊開了。只幾日、東風峭。
問何處、玉簫聲繞。倚亭畔、暗香飄渺。那得瑤臺月夜,醉索巡檐笑。
臺廢已無蹤,
臺名在人耳。
大江天際來,
疊嶂云邊起。
空見梵王宮,
占斷黃山趾。
舊碑何處尋,
塔影秋空里。
五月晝晦天欲雨,街中人面不相睹。風聲撼山翻怒濤,雨點飛空射強弩。
一雨三日姑可休,龍其玩珠歸故湫。千里連云慶多稼,牲肥酒香作秋社。
女伴藏鉤賭玉杯
聰明十度九贏回
就中偏是郎心湣
卻費沉吟半晌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