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蘇臺用袁憲韻贈兩趙提干
勝賞多從暇日違,眼中朋友欲星稀。
退休不復思三顧,能賦猶堪廣七依。
游鹿臺前空逝水,棲烏曲里只斜暉。
書生懷古真癡絕,看盡閑云入棟飛。
勝賞多從暇日違,眼中朋友欲星稀。
退休不復思三顧,能賦猶堪廣七依。
游鹿臺前空逝水,棲烏曲里只斜暉。
書生懷古真癡絕,看盡閑云入棟飛。
美好的賞游大多因忙碌而錯過,眼前的朋友也像星星一樣稀少了。我已退休不再想著被人三顧茅廬,還能寫詩足以續寫《七依》。游鹿臺前只有江水白白流逝,棲烏曲里只剩斜暉殘照。書生懷古真是癡迷到極點,看盡悠閑的云朵飄入棟宇間。
勝賞:美好的賞游。
三顧:指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這里表示被人看重任用。
七依:漢代劉廣所作的一篇賦,這里指能作詩。
游鹿臺、棲烏曲:可能是蘇臺附近的景點。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退休’可推測是詩人退休后所作。當時可能社會相對平穩,詩人在閑暇時登蘇臺,看到眼前景象,有感而發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對時光、友情和歷史的感慨。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歷史的思考。
庭幽蟄談口,
燭盡輟書卷。
墻外醉客喧,
堪憎更堪羨。
夏涼無復雪花稠,
到此炎威一旦收。
細品茶經思往事,
十年開放任人游。
蕭瑟閑窗。任寒蛩凄切,月繞回廊。愁深忘漏永,夢淺記情長。攜手處、舊瀟湘。低語訴參商。道別來、天涯信斷,雁字茫茫。
梧桐一葉飄黃。破深閨幽夢,玉枕生涼。羅幃添寂寞,粉淚濕殘妝。重疊恨、斷柔腸。暮雨散巫陽。知何日、花前攜手,再訴情傷。
虞羅滿山筍在梁,
天時人事兩未央。
扶顛誤喜相司馬,
竭澤誰與烹弘羊。
殘客亡人同所愿,
監軍使者空相望。
泥行賃舂換一飽,
雨積壞麥愁青黃。
我從南嶺來,
引轡下云木。
不知溪流處,
但見翠滿谷。
涼葉覆山泉,
脩篁翳茅屋。
云關寂寂鎖幽曇
鴛瓦新晴色倍藍
萬里碧空收暮雨
滿樓明月憶江南
桃笙夢醒聞街柝
竹寺鐘疏落枕函
起看玉繩天外墮
綠窗槐影露華酣
枇杷花里誰家院,近叢壇。青漆左廂開繡戶,坐雙鬟。著地畫簾飛燕燕,當階碧草映蘭蘭。車輪未必成三角,叉住門邊那得還。阿侯十六南鄰女,對門居。相視欲申無限意,口中朱。朝起青煙縈獸爪,晚來紅燭透蝦須。牙箱實裹冰蠶繭,骨里相思豈是虛。
金斗熨開魚子襭,襯紅裳。銅瓶注暖獅頭炭,理黃妝。頻呼小玉因聲巧,欲寫泥金恐恨長。那見瑤臺成粉幛,果然銀漢是紅墻。
倡道東來欲訂頑,昌黎一脈可躋攀。青藜光照清華地,玄草聲傳霄漢間。鳳渚莫緣開虎觀,龍池自是接龜山。歸與定作千年計,豈肯浮生半日閒。
十載褰帷賁海濆,瀛州瑞色有馀芬。漢家長者頻過我,魯國日生半事君。黑發懸車師道重,青山納履主恩存。時人莫訝衣裘敝,劍氣長看繞白云。
舊日輞川圖上翁
而今孫子尚家風
如何寂寞黔陽去
五兩青綸一畝宮
微聞步屧響長廊。挾瑟更笙簧。吳娘暮雨蕭蕭曲,冶歌好、轉更凄涼。小立徘徊,何人倚伴,衫袖一時香。
勝游莫說碧雞坊。疏柳綠成行。截湖小艇橫帆去,待清曉、露上荷塘。塘畔小樓,菜羹蒸餅,不道似維揚。
堯夫非是愛吟詩,
詩是堯夫憑式時。
亂法奈何非獨古,
措刑安得見于茲。
當時既有少正卯,
今日寧無孔仲尼。
時世不同人一也,
堯夫非是愛吟詩。
山中事事勝人間,
莫怪山翁喜入山。
才說出山心不喜,
又將身世墮塵寰。
端午印山曾共飲,重陽佳節又登臨。
蒼苔白石寒潭靜,紅葉黃花僻徑深。
落帽從教秋色冷,班荊應待月華侵。
不須細把茱萸看,后會還同舊盍簪。
夜來飛夢墮滄江,曉起詩魔未易降。天闊忽看歸鶴杳,渚清遙見浴鳧雙。云移山色侵羅幌,風遞花香拂玉缸。為問騷壇諸作者,許誰來往附名邦。
公馀閒坐綠莎廳,對案峰巒晚更青。往事十年心尚醉,故鄉千里夢初醒。人家巧趁山坳勢,詩句工排月露形。系著浮名未歸去,幾回慚愧草堂靈。
江南芳信夢遲徊,
羌笛聲聲酒滿杯。
耐得孤山風雪迥,
一枝消息報春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