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道中書懷 其二
儒生不知變,區區誦陳言。
時人熟見之,嬉笑相排拫。
江流去不返,何時復虞軒。
餼羊誠無用,禮意儻可存。
儒生不知變,區區誦陳言。
時人熟見之,嬉笑相排拫。
江流去不返,何時復虞軒。
餼羊誠無用,禮意儻可存。
儒生不懂得變通,只是一味地誦讀陳舊的言論。當時的人看慣了他們這樣,就嬉笑并排擠他們。江水奔流而去不再回來,什么時候才能再回到虞舜、軒轅的盛世呢。祭祀用的餼羊確實沒什么實際用處,但禮儀的意義或許還能留存。
區區:形容拘泥、局限。
排拫(hén):排擠。
虞軒:指虞舜和軒轅黃帝,代表古代的圣明時代。
餼(xì)羊:古代祭祀用的活羊。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社會可能處于變革時期,傳統思想和文化受到沖擊,儒生們仍固守舊學,詩人對此有所感觸而創作此詩。
主旨是批判儒生的守舊,感慨時代變遷,強調傳統禮儀文化內涵的重要性。其特點是思想深刻,直抒胸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一部分文人對社會現象的思考。
田翁真快活,婚嫁不離村。
州縣供輸罷,追隨鼓笛喧。
盤飧同老少,家計共田園。
自說身無事,應官有子孫。
草白河冰合,蕃戎出掠頻。
戍樓三號火,探馬一條塵。
戰士風霜老,將軍雨露新。
封侯不由此,何以慰征人。
本國兵戈后,難官在此時。
遠分天子命,深要使君知。
但遂生靈愿,當應雨露隨。
江山勝他郡,閑賦庾樓詩。
海漲兵荒后,為官合動情。
字人無異術,至論不如清。
草履隨船賣,綾梭隔水鳴。
唯持古人意,千里贈君行。
律到御溝春,溝邊柳色新。
細籠穿禁水,輕拂入朝人。
日近韶光早,天低圣澤勻。
谷鶯棲未穩,宮女畫難真。
楚國空搖浪,隋堤暗惹塵。
如何帝城里,先得覆龍津。
痛飲復高歌,愁終不奈何。
家山隨日遠,身事逐年多。
沒雁云橫楚,兼蟬柳夾河。
此心閑未得,到處被詩磨。
吾輩道何窮,寒山細雨中。
兒童書懶讀,果栗樹將空。
言論關時務,篇章見國風。
升平猶可用,應不廢為公。
在我成何事,逢君更勸吟。
縱饒不得力,猶勝別勞心。
凡事有興廢,詩名無古今。
百年能幾日,忍不惜光陰。
吾道在五字,吾身寧陸沈。
涼生中夜雨,病起故山心。
燭共寒酸影,蛩添苦楚吟。
何當遂歸去,一徑入松林。
衲外元無象,言尋那路尋。
問禪將底說,傳印得何心。
未了群山淺,難休一室深。
伏魔寧是獸,巢頂亦非禽。
觀色風驅霧,聽聲雪灑林。
凡歸是歸處,不必指高岑。
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
就中偏愛石,獨上最高層。
有果猿攀樹,無齋鴿看僧。
儒門自多事,來此復何能。
大道本無幻,常情自有魔。
人皆迷著此,師獨悟如何。
為岳開窗闊,因蟲長草多。
說空空說得,空得到維摩。
欲住住不得,出門天氣秋。
惟知偷拭淚,不忍更回頭。
此日只愁老,況身方遠游。
孤寒將五字,何以動諸侯。
人生當貴盛,修德可延之。
不慮有今日,爭教無破時。
蘚斑題字壁,花發帶巢枝。
何況蒿原上,荒墳與折碑。
賈島憐無可,都緣數句詩。
君雖是后輩,我謂過當時。
溪浪和星動,松陰帶鶴移。
同吟到明坐,此道淡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