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山中寄李處士
吾輩道何窮,寒山細雨中。
兒童書懶讀,果栗樹將空。
言論關時務,篇章見國風。
升平猶可用,應不廢為公。
吾輩道何窮,寒山細雨中。
兒童書懶讀,果栗樹將空。
言論關時務,篇章見國風。
升平猶可用,應不廢為公。
我們這些人的理想追求為何如此難以實現,只能在寒山中伴著細雨度過。孩子們都懶得讀書,果栗樹上的果實也快沒了。你的言論都關乎當世政務,文章里可見《國風》般的情懷。太平盛世還是能發揮你的才能,應該不會荒廢你為國家效力。
處士:指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
道何窮:追求的理想難以實現。
國風:《詩經》中的一部分,多反映民間生活和情感,這里指有現實意義的作品風格。
升平:太平盛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或許處于相對穩定但仍有問題的階段。詩人可能仕途不順,理想難以實現,看到山中景象有感而發,同時對友人李處士寄予期望,希望其能在太平之世有所作為。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才能的認可和期望其為世所用,同時也流露出自身的感慨。特點是將寫景與抒情相結合,語言平實。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社會和友人的關懷。
溪山軒豁逐時新,草樹欣欣雨后春。弄水看山添野興,可憐魚鳥自相親。
江流入海萬波鱗,誰識廬山面目真。十上建言關大計,千秋謬解作詞人。瓊樓玉宇終馀夢,芳草天涯忍送春。鋒隙三冬逋客淚,瓣香今又及茲辰。
名山遺跡表蕭梁,開卷猶疑貝葉香。口偈瀾翻原了了,人寰霧合自茫茫。孤生拳竹初宜杖,悲誦殘僧已穴床。如此登高應不負,分經臺上展重陽。
昨夜臨溪一樹開,人言應與雁俱回。霜葩只在寒梢上,卻是春風自去來。
北斗城高禁漏多,漢家宮殿奏笙歌。漫教青鳥傳消息,金簡長生得也么。
初度今朝又。嘆匆匆、年華逝水,豈堪回首。道老而今真是老,花甲已周之候。鐘鼎勒、此生何有。圣世虛叨風云會,春卿崇重慚虛謬。只此志,誓無負。朝來獨把梅花嗅。笑塵容、落寞蕭條,與花同瘦。俯仰乾坤箕裘事,喜有龍兒凝秀。抱迂拙、從來如舊。欲把年籌重再數,不知天意還從否。聊自適,且斟酒。
翎出王侯部落多,香風簇簇錦盤陀。燕姬翠袖顏如玉,自按轅條駕駱駝。
行邁何靡靡,惜別意留連。花底注瑤斝,柳陰停玉鞭。大旗懸落日,高蓋凌飛煙。笳吹茲辰發,凱歌何時還。邊風鴻雁來,應有捷書傳。
十月出秦關。竟日悠悠杳靄間。直到蠶魚開國地,躋攀。行盡千山復萬山。歸轡動歡顏。江路梅花笑往還。稚子候門何日到,癡頑。好把虛名付等閒。
山轉沙回江聲小。望盡冷煙衰草。夢斷瑤臺曉。楚云何處英英好。古寺黃昏人悄悄。簾卷寒堂月到。不會思量了。素光看盡桐陰少。
手結茅亭隱澗阿,香巖行住得婆娑。乾坤鰲足立四極,風雨漁翁安一蓑。舊與幽人同此屋,秋來杜老為誰歌。宦途想憶衡門事,可奈晴檐曝背何。
著行官柳拂人低,勾引風光挽客衣。正是斜川春事起,翻思戴月荷鋤歸。
香階寶砌靜無塵,遙指星河再拜人。若把離情今夕說,世間生死最傷神。
照影月斜寒瀨淺,吹香風細夜簾疏。萼綠華來誰得見,借君云佩與霞裾。
憫仰隨人違古道,寒溫服藥應天時。燈花未落瓶笙寂,明日陰晴那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