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夕
插花呼酒少年場,爛賞花燈十里香。
璧月當天星緯少,珠簾排戶樂聲長。
非緣風景今殊昔,自是情懷老不狂。
贏得安禪心似水,碧琉璃照佛龕旁。
插花呼酒少年場,爛賞花燈十里香。
璧月當天星緯少,珠簾排戶樂聲長。
非緣風景今殊昔,自是情懷老不狂。
贏得安禪心似水,碧琉璃照佛龕旁。
年少時在熱鬧的場所頭戴鮮花、舉杯暢飲,盡情欣賞十里飄香的花燈。圓月當空,星星稀少,家家戶戶掛著珠簾,樂聲悠揚。并非如今的風景與往昔不同,而是自己年老后沒了那份輕狂。如今能讓內心如禪定般平靜,像碧琉璃映照在佛龕旁。
燈夕:指元宵節。
璧月:圓月。
星緯:星星。
安禪:佛教語,指靜坐入定。
碧琉璃:青綠色的琉璃,這里比喻平靜的心境。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晚年。元宵節是熱鬧的節日,詩人回憶起年少時的歡樂場景,而如今自己年老,心境已變,在熱鬧的節日里更感內心的平靜,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詩人心境的轉變,從年少的輕狂愛熱鬧到年老的平靜向禪。其特點是今昔對比鮮明,情感真摯。在文學上,它體現了詩人不同人生階段的情感體驗。
長江之水荊門來,勢激鵝峰萬壑雷。汪洋環繞七千里,其中往往生奇才。
我從鄉閭識朱子,行芳志潔爭蘭芷。聞君更有金石交,高情復欲淩云霄。
一在荊門一吳下,睽隔何啻汐與潮。大海萍蹤忽相聚,一見投契如漆膠。
遂令畫工肖厥象,入座怡怡分弟長。千里一室哲不違,豈獨豐神傳暢朗。
嗚呼世之人夫妻,相苦兄弟為仇君,臣冰泮父子云浮。
而況朋友適相值,本非天合由人謀。展君斯圖肅然敬,日月并曜東西頭。
名流景仰動歌詠,感令交誼崇山邱。丹青垂耀永無極,不廢雙江萬古流。
俱著錦衣裳,
憑誰辦綠黃。
可憐君耄矣,
賢嬖不賢姜。
揠苗鄙宋人,
抱甕慚蒙莊。
何如銜尾鴉,
倒流竭池塘。
?稏舞翠浪,
籧篨生晝涼。
斜陽耿衰柳,
笑歌閒女郎。
密字珍珠側理裁,問郎何處恣徘徊。終年細數無多見,隔日幽期不定來。鳳響誤猜搴繡箔,花陰閑看過妝臺。芳心一寸蕓香瓣,爐篆成灰未肯灰。
日來憔悴瘦腰身,蘭語當窗囑付諄。隨意清游聊遣悶,韜精沉飲恐傷神。蔗梢細嚼終無味,桃核雙歡別有仁。每到花叢須記憶,東風岑寂倚樓人。
靈府不搖神泰定,
病根已去脈和平。
金丹妙處無多子,
只要先生兩眼明。
祖母秦州父錦州,
盧家少婦又邗溝。
百年骨肉拋三地,
萬死悲哀并九秋。
欲贈愧無銀絡索,
將離怕聽鈿箜篌。
漢庭早晚流人赦,
望爾歸鞭度隴頭。
真山焉用假,山假意還真。
巨石起奇士,幽蘭延故人。
云生如望岳,地僻不爭春。
圖畫傳京洛,應多欲問津。
召客焦桐入夜鳴,
虛疑猶有補蟬聲。
當筵漸覺水云起,
坐月遙臨猿鶴清。
昆山瑞玉題真篆,
閬苑蟠桃刻印文。
并獻春閨延美慶,
億年嘉氣永氤氳。
嗚咽清渭濱,
紛披灞橋柳。
今古傷別離,
揚鞭各揮手。
別懷難共海云開,
更向何人借酒杯?
本領依然心計拙,
可憐還唱渭城來。
幽并聞騎射,閭里藉輝光。朝游從許史,夜宴挾姬姜。鳴鞭當大道,調瑟坐中堂。傍人爭借問,云是羽林郎。
聲蓋少年場,名冠壯夫籍。行人總憚塵,坐賓皆避席。彈劍恥依人,探丸恒借客。一朝負罪逋,不受追兵迫。
悲歌白日變,裂眥秋云高。仇家諒不釋,怨吏幸無遭。全生脫虎口,獲死等鴻毛。豈效儒冠子,終歲濡柔毫。
一筵揮萬金,徵歌仍調舞。白面洛陽童,素腕邯鄲女。希意色斯升,含情目相與。恣歡馀萬端,惟憂竭清醑。
應募去幽燕,長驅出酒泉。樓煩既已破,休屠亦復殘。恥隸驃騎部,豈屑輕車官。歸來見天子,長纓牽左賢。
洪濛擘破出云窩,石色青蔥自郁峨。倒掛玉蓮鉤地軸,平分銀漢礙天河。月臨樞室光先滿,路轉陰厓穴更多。黑帝一碑靈氣壯,飛來猶自鎮山阿。
城西三里泐溪陰,覽勝先存避世心。湖海巖巒原不少,風塵歸客只難尋。流霞且酌壺中月,清夢能披物外襟。峴首至今傳盛事,肯將華鬢換黃金。
柳微黃,蟬未歇,已是可憐秋色。煙痕又向柳邊多,柳外一彎微月。
盡蕭條,無處說,獨伴寒蛩凄咽。不堪搖落向天涯,更值清秋時節。
青山于我豈無因,
到處抬頭便見親。
時更一班逢好句,
玄暉端恐是前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