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若水出關
祖母秦州父錦州,
盧家少婦又邗溝。
百年骨肉拋三地,
萬死悲哀并九秋。
欲贈愧無銀絡索,
將離怕聽鈿箜篌。
漢庭早晚流人赦,
望爾歸鞭度隴頭。
祖母秦州父錦州,
盧家少婦又邗溝。
百年骨肉拋三地,
萬死悲哀并九秋。
欲贈愧無銀絡索,
將離怕聽鈿箜篌。
漢庭早晚流人赦,
望爾歸鞭度隴頭。
祖母遠在秦州,父親在錦州,年輕的妻子又在邗溝。百年間骨肉親情被拋散在三地,萬種悲愁齊聚這深秋。想贈你禮物卻愧無銀絡索,臨要離別最怕聽那鈿箜篌的哀音。朝廷早晚能赦免流放的人,盼你早日揚鞭歸來越過隴頭。
秦州:古州名,治所在今甘肅天水。
錦州:古州名,治所在今遼寧錦州。
邗溝:古運河名,這里代指今江蘇揚州一帶。
盧家少婦:化用梁武帝《河中之水歌》中“盧家蘭室桂為梁”句意,代指張若水年輕的妻子。
九秋:秋季,因秋季約九十天,故云,此處指時間長久。
銀絡索:銀制的裝飾物或贈別之物。
鈿箜篌(kōng hóu):裝飾華美的古樂器。
漢庭:借指朝廷。
流人:被流放的人。
隴頭:隴山,在今陜甘交界處,代指出關的要道。
此詩或為詩人送友人張若水出關(可能指流放或遠行)時所作。結合“流人”“赦”等詞推測,張若水可能因罪被流放,詩人通過此詩反映了當時流人及其家屬離散的苦難,以及親友間的離別之痛。
全詩以家族三地離散的慘狀開篇,繼寫離別時的愧疚與悲怕,最后以盼歸作結,層層遞進。既展現了流人命運的艱辛,又傳遞了人間至情,語言樸素而情感深厚,是一首情真意切的送別詩。
擊霜寒玉亂丁丁,
花底秋風拂坐生。
王母閑看漢天子,
滿猗蘭殿佩環聲。
細槳輕船賣石歸,
酒痕狼藉遍苔衣。
攻車戰艦繁如織,
不肯回頭問是非。
蓬顆何時與恨平,蜀江衣帶蜀山輕。
尋聞騎士梟黃祖,自是無人祭禰衡。
招靈閣上霓旌絕,
柏梁臺中珠翠稠。
一身三十六宮夜,
露滴玉盤青桂秋。
蒲茸承露有佳色,
茭葉束煙如效顰。
盈盈一水不得渡,
冷翠遺香愁向人。
晚天寒雨上灘時,
他已揚舲我尚遲。
自是檣低帆幅少,
溪風終不兩般吹。
靖節高風不可攀,
此巾猶墜凍醪間。
偏宜雪夜山中戴,
認取時情與醉顏。
萬峰圍繞一峰深,
向此長修苦行心。
自掃雪中歸鹿跡,
天明恐被獵人尋。
平吳專越禍胎深,
豈是功成有去心。
勾踐不知嫌鳥喙,
歸來猶自鑄良金。
枯貌自同霜里木,余生唯指佛前燈。少時寫得坐禪影,今見問人何處僧。
自有家山供衲線,不離溪曲取庵茅。舊曾聞說林中鳥,定后長來頂上巢。
波濤漱苦盤根淺,
風雨飄多著葉遲。
迥出孤煙殘照里,
鷺鶿相對立高枝。
渤澥聲中漲小堤,
官家知后海鷗知。
蓬萊有路教人到,
應亦年年稅紫芝。
小輪輕線妙無雙,
曾伴幽人酒一缸。
洛客見詩如有問,
輾煙沖雨過桐江。
滿目山川似勢棋,
況當秋雁正斜飛。
金門若召羊玄保,
賭取江東太守歸。
月午山空桂花落,
華陽道士云衣薄。
石壇香散步虛聲,
杉云清泠滴棲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