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圃雜書二十首 其十三
真山焉用假,山假意還真。
巨石起奇士,幽蘭延故人。
云生如望岳,地僻不爭春。
圖畫傳京洛,應多欲問津。
真山焉用假,山假意還真。
巨石起奇士,幽蘭延故人。
云生如望岳,地僻不爭春。
圖畫傳京洛,應多欲問津。
真山在前何須用假景?假的山若有真意也能逼真。巨石矗立如同奇士崛起,幽蘭綻放引來回味故人。云氣蒸騰仿佛在望泰山,地處幽僻不與春光爭艷。這園景圖畫傳到京洛之地,定會有許多人想前來探訪。
焉用:哪里需要。
延:邀請、引來。
望岳:此處指云氣繚繞如仰望高山之態,或暗合對自然偉力的贊嘆。
京洛:代指京城及周邊繁華地區。
問津:原指詢問渡口,此處引申為探訪、追尋。
《治圃雜書》應為詩人整治園圃時所作的組詩,此首或創作于其晚年退居、專注營造私家園林之際。詩人通過描繪園景,寄寓對自然本真的追求,反映了宋代文人注重精神棲居的生活態度。
全詩以園圃景物為依托,通過真山與假山的辯證思考,借巨石、幽蘭等意象,傳遞對自然真趣的推崇和隱逸生活的滿足,語言質樸而意境深遠,體現了宋代文人詩中常見的理趣與雅趣結合的特點。
雞鳴海色動,群類各有趨。猿猱解升木,蜣螂知轉珠。物性率自然,不假命與提。人生靈萬物,理一分則殊。賦形肖天地,仁義本良知。云胡日戕賊,冥然居下污。
妝閣閉長夜,幽蘭坐復春。猶疑挑錦字,不見掩羅巾。故物空在目,蕭條生網塵。虛窗明月滿,芳砌綠苔滋。花間時染翰,尚憶解題詩。寂寞幽泉下,貞心空自知。
微燈戀在白衣輕,清梵結于星外星。我本紅塵零落子,無名身后是空冥。
繁城燈火萬家浮,不掩青天碧海秋。悵望馀生仍故我,徘徊對影又高樓。聲名過早難勝老,風月吟馀只作愁。獨抱同明人未覺,丹心空向夜悠悠。
水亭六月冷如秋,捲幔看山百不憂。借問來舟何處客,江湖風浪幾時休。
鷓鴣啼,聲鉤辀,空林積雨寒蕭索。黃茅嶺上幾人行,綠樹村南萬花落。鷓鴣啼,聲格磔,誰使霸陵游,翻成夜郎別。惆悵偏傷行路心,苦道行人行不得。昨憶王門聞曙雞,今朝愁聽鷓鴣啼。驛樓宮樹曾不悟,旅舍郵亭應始知。鷓鴣啼,草凄凄。長淮路,去弗迷。
禁聲沖主積難平,東廡血刃馳專使。漢主勞軍遂不還,侍中此行何容易。將士終為劉氏仇,黃旗始立周人幟。三年美政不勝書,百官封事皆留意。所求百世帝王師,豈愛四方亡國器。在民猶己何用錢,養子如榮真得嗣。高平破漢驕將除,六合摧唐疲卒跂。大朝能令小朝羞,雄州改置幽州悸。武功烈烈文教成,遠望近趨歸一轡。加彼數年軼漢唐,豈惟五代君十二。殿前點簡爾為誰,欺人孤寡移天位。恭帝猶存開寶年,雒陽六廟應無墜。
漢魏以前猶古雅,宋齊而下稍淫哇。剪裁貧女機中素,撲賣都人擔上花。括帖不離初學記,管蠡烏睹大方家。世間跛鱉難鞭策,安得龍媒出渥洼。少喜浮名謬激昂,晚溫故讀稍精詳。易全何患乾坤毀,騷在堪爭日月光。漆簡字更經學誤,玉臺體出選詩亡。殘年欲尚鞭吾后,誰道先生已耄荒。
烏府何緣著佞臣,紫皇親擢得斯人。金丹半粒回元氣,玉宇崇朝作好春。不惜孤身輕一葉,坐令九鼎重千鈞。萬牛回首求梁棟,未要沱江理釣緡。
長樂觚棱接未央,至尊友愛獨賢王。宮中共用家人禮,日近清光侍太皇。
境勝愜棲遲,殘樽晚更宜。主人因苦詠,座客盡能詩。令負杯來密,聯遲句出奇。夕陽在高樹,醉首祇低垂。
金山萬壑斗聲清,山氣空濛弄晚晴。我愛長天漢家月,照人依舊一輪明。
君王昔在鎮南年,賓客風流日滿筵。上國旌旗分一半,層臺歌舞宿三千。豪華遽盡悲離黍,形勝空存慘暮煙。多少楚魂歸未得,江流無際海連天。
時變逢搖落,齋心對暮天。未擒可汗日,新起泰陵年。聽雁真無那,看花益泫然。將歸思臨水,愁絕宋生篇。
瀛海環神州,其谷洚無底。迤?八纮外,不知幾萬里。川輸而不盈,尾泄亦何已。陽侯鼓洪濤,怒立百丈水。試問王方平,揚塵特虛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