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晦庵二首 其一
道大誰能與,才難圣所嘆。
浮云雖??掩,寶氣不終蟠。
走卒稱司馬,蒼生起謝安。
縱無臨賀送,當有翰林觀。
道大誰能與,才難圣所嘆。
浮云雖??掩,寶氣不終蟠。
走卒稱司馬,蒼生起謝安。
縱無臨賀送,當有翰林觀。
大道宏大誰能與之相比,人才難得連圣人都曾感嘆。浮云雖然暫時遮蔽,但寶物的光芒不會永遠被埋沒。連走卒都稱贊司馬,蒼生盼望謝安出山拯救。縱然沒有臨賀的送別,也會有翰林的關注。
道大:指大道宏大。
才難:人才難得。圣所嘆:出自《論語》“才難,不其然乎”。
??:同“暫”。
蟠:盤伏,這里指被埋沒。
司馬:指司馬光,這里借指賢才。
謝安:東晉名相,這里比喻能拯救蒼生的人。
臨賀:可能指特定的送別之人或事件。
翰林:指翰林學士等文人。
由于“寄晦庵二首 其一”作者未明確,難以確切知曉創作背景。晦庵一般指朱熹,推測此詩可能是作者在時局動蕩、人才難得的情況下,寫給朱熹表達對賢才的看法和對時局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賢才的推崇和期待,認為賢才不會被長久埋沒,能拯救蒼生。其突出特點是善用典故,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人們對賢才的渴望。
換卻冰魂月魄胎,丹心一點逐春臺。
疏枝彷佛紅霞遏,密蕊依稀絳雪堆。
映日只疑花是錦,迎風始悟有香來。
自從林逋留情去,盡染相思血淚開。
湘簾漠漠晚陰陰,四壁寒燈一夜心。往事幾回還執手,離憂大半付悲吟。薄裳應怯秋風勁,弱質寧堪夙露侵。咫尺柴門天萬里,畢家莊上暮云深。
當年有竹軒中酒,半榻清風一局棋。今日周溪橋下路,兩行紅淚幾篇詩。夜談不盡雞偏惡,秋色含悽鳥未知。歸去西園尋舊跡,梧桐蕭瑟雨聲悲。
訪道尋師積有年,晚逢夫子嘆高堅。玄關啟處功深矣,妙指傳來意豁然。氣會三宮馳圣轂,理歸一轍棄塵編。工夫到后神明出,奪得天機運用權。
神龍一去渺無蹤,落日孤云為慘容。溪繞練光秋更白,黛橫山色晚尤濃。細看風物曾經眼,深達根源自點胸。寄宿僧寮清不寐,一輪明月掛枯松。
火炙胸前暖,
風吹背后寒。
西來的的意,
親切不相干。
飲散齊山晚,
夕陽秋浦紅。
不須鞭五馬,
十里聽松風。
深林人靜野花妍,
云里相留欲暮年。
暫出新詩開笑口,
休題生事到荒田。
約尋梅過鄰村路,
遲載酒來臘月天。
溪北漁翁曾舊識,
重游不用買舟錢。
龜堂一老翁,短褐立秋風。
時過同籬菊,身衰似井桐。
新霜萬瓦白,朝日數欞紅。
且復尋書卷,悠然度歲窮。
西湖兒女地,長堤畔、銷盡古今魂。看兩嶺送青,云偷眉色,重波皺碧,水學羅紋。更誰處,鶯調曲玉管,蝶舞郁金裙。蘭葉舫頭,翠觴涼月,柳絲樓上,紅袖斜曛。
忽風吹塵世,再來處,已是路阻漁人。空記尋香梅市,索笑桃門。嘆霜高水瘦,鄂王祠廟,渚寒花謝,蘇小鄉鄰。幾度斷橋佇立,惆悵黃昏。
舊約名山共息機,年來真得遂初衣。
秋高鄴下雙鳧至,歲晏遼東一鶴歸。
袖里龍文人罕識,枕中鴻寶世全稀。
丹成且莫沖霄去,還記江門有釣磯。
絳節霓旌降下方。玉卮娘怨瑣瑤房。桃花阿母難拘管,流出桃源賺阮郎。
紫鳳輦、碧霞觴。麒麟為脯玉為漿。人間別有黃姑夢,笑把云和引鳳凰。
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擬還差。隔翠幌銀屏,新眉初畫,半面猶遮。須臾淡煙薄靄,被西風掃盡不留些。失了白衣蒼狗,奪回雪兔金蟆。
乘云徑到玉皇家。人世鼓三撾。試自判此生,更看幾度,小住為佳。何須如鉤似玦,便相將、只有半菱花。莫遣素娥知道,和他發也蒼華。
暮霞镕日爛流丹,并入花光敵晚寒。常恨壟塍為際極,不應明赩有彫殘。
稱心風味瞢騰好,垂老歡悰邂逅難。憑寄遠州同此意,莫將怊悵擬東闌。
父沒不扶歸,母老不侍旁。積此萬古恨,饑驅游他鄉。
南風蒸六月,客子汴梁歇。西風下太行,艱險磨瘦骨。
瘦骨不自恕,云飄海東去。回憶北堂萱,意馬索難馭。
君歸步金鑾,天顏為之歡。愿一見吾母,言驥身平安。家遠知自愛,天寒知著裳。勿為游子念,倚閭朝暮望。
歲華冉冉走塵沙,
望著家山便仙家。
竹所夜深風戛玉,
道人消坐共梅花。
元蟬潔而餓,蜣螂穢而飽。茍念嘑蹴羞,猶謂餓死小。
何況劫火人間燒,故宮離黍愁蕭條。何地可掛箕山瓢,何路可吹吳門簫。
侏儒侏儒亦孔丑,爾曹飽死竟何有。夷齊結隊下山中,巢許爭先迎馬首。
眼前突兀惟有孫登之高臺,嵇康死后無人來。芒鞋竹杖偶此過,劃然長嘯山為開。
千仞山,三尺土,餓夫之骨香千古。誰其題者孫徵君,至今字字龍蛇舞。
我欲拜其墓,惜無介山田。我欲吊其魂,惜無雍門弦。但覺餓夫赫然在,生氣凜凜干云天。
嗚呼,先生竟以一餓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