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興道中遇張叔舉翎檢討同年典試陜西回京
父沒不扶歸,母老不侍旁。積此萬古恨,饑驅游他鄉。
南風蒸六月,客子汴梁歇。西風下太行,艱險磨瘦骨。
瘦骨不自恕,云飄海東去。回憶北堂萱,意馬索難馭。
君歸步金鑾,天顏為之歡。愿一見吾母,言驥身平安。家遠知自愛,天寒知著裳。勿為游子念,倚閭朝暮望。
父沒不扶歸,母老不侍旁。積此萬古恨,饑驅游他鄉。
南風蒸六月,客子汴梁歇。西風下太行,艱險磨瘦骨。
瘦骨不自恕,云飄海東去。回憶北堂萱,意馬索難馭。
君歸步金鑾,天顏為之歡。愿一見吾母,言驥身平安。家遠知自愛,天寒知著裳。勿為游子念,倚閭朝暮望。
父親去世未能扶靈歸鄉,母親年邁不能侍奉身旁。積攢下這萬古的遺憾,為生計所迫遠游他鄉。六月的南風悶熱難當,游子在汴梁稍作歇涼。西風吹過太行山崗,一路艱險磨瘦了脊梁。瘦骨嶙峋仍不停步,如浮云飄向海東一方。回憶起母親的模樣,思親之心難以阻擋。你即將步上金鑾殿,面見天子喜悅歡暢。懇請代我問候老母,說兒在外平安無恙。離家遙遠要多自愛,天寒記得添衣保暖。莫要為游子多掛牽,不必早晚倚門盼望。
北堂萱:北堂指母親的居室,萱草代指母親,出自《詩經》,后以“北堂萱”稱母親。
倚閭:指父母倚門盼望子女歸來,典出《戰國策·齊策六》:“女朝出而晚來,則吾倚門而望。”
金鑾:指金鑾殿,皇帝處理政務的地方,此處指張叔舉面見皇帝。
檢討:官職名,掌修國史,屬翰林院。
同年:科舉時代同榜考中的人互稱同年。
典試:主持科舉考試。
饑驅:因饑餓驅使,指為生計所迫而奔波。
此詩為詩人于定興道中偶遇同年張叔舉(時張叔舉典試陜西后回京)所作。詩人因生計漂泊他鄉(“饑驅游他鄉”),未能為父扶靈歸鄉、侍奉老母(“父沒不扶歸,母老不侍旁”),內心愧疚;見友人回京,托其轉達對母親的問候(“愿一見吾母,言驥身平安”),表達牽掛與勸母勿念之意。
全詩以質樸語言自述漂泊之苦與思親之痛,通過“父沒不侍”“饑驅他鄉”“艱險磨骨”等細節,展現游子未能盡孝的愧疚;借托友人傳話(“愿一見吾母”“家遠知自愛”),傳遞對母親的深切牽掛。情感真摯,直抵人心,是一首反映游子親情的感人之作。
日用事無別,惟吾自偶偕。頭頭非取舍,處處勿張乖。朱紫誰為號,青山絕點埃。神通并妙用,運水及搬柴。
竅于山川載神氣,開辟而來畫何異。無隱乎爾觀爾志,子敬為子敬敬識。
刺水森森露碧纖,宰烹端為厭齏鹽。政須留襯雙輪軟,未用來供一餉甜。
秋光全為一山濃,磊落嵚?十萬松。未遠雍乾明圣世,猶馀林壑帝王容。時危強興成佳會,地勝逢辰起舊慵。斷雁分飛天萬里,何當放眼最高峰。
麝沈灰暖瑞煙輕,十二闌干轉畫屏。翠袖閒調鸚鵡語,牙牌分榜牡丹名。半垂簾幕因春冷,未放笙歌為宿酲。飐飐流蘇風不定,隔墻時送賣花聲。
嵩岱國之鎮,鳳麟天所生。有人占寶氣,無耳著修名。斯道自神圣,爾曹聊重輕。晉書定一付,一代聽權衡。
日高春睡足,帖馬賞年華。倒插銀魚袋,行隨金犢車。還攜新市酒,遠醉曲江花。幾度歸侵黑,金吾送到家。
參差樓閣淩云起。疏星搖曳空蒙里。燈火出空櫳。簾垂燈影紅。行人回懶步。誰解馀心素。海氣動輕寒。歸來興已闌。
桂輪逼采,菱沼漾金,潛虬暗動鮫室。水路乍疑霜雪,明眸洗春色。年時事,還記憶。對萬頃,葑痕龜坼。舊游處,不認三潭,此際曾識。今度涌金樓,素練縈窗,頻照庾侯席。自與影娥人約,移舟弄空碧。宵風悄,簽漏滴。早未許、睡魂相覓。有時恨,月被云妨,天也拚得。
山居常與白云俱,小筑東軒著藥爐。消遣客魔須底物,竹間葉葉有靈符。
十方同聚會,個個學無為。此是選佛場,心空及第歸。
解綬歸來繼二疏,賜金留得起山居。天書藻翰猶飛動,云臥松巢任卷舒。亭倚孤山初放鶴,座臨西澗靜觀魚。飛來靈鷲多佳氣,長日相看樂有馀。
入俎溪毛亦細纖,調和終恐費梅鹽。故應黃面瞿曇老,只說中邊蜜最甜。
物外方絪缊,白云山之巔。匡廬下馬墳,是家卜牛眠。人子豈不養,生人無百年。至今心眼孤,皎如香爐煙。人人有此云,回望俱可憐。霜降春雨濡,何獨君拳拳。終身知孝慕,體受當歸全。一舉足出言,而親長在前。因君與世人,死生安者天。不見南陽行,荒哉原巨先。但威太行險,勿羨懷英賢。
少陵曾賦閬州詩,苦說城南天下稀。鈴閤訟閒簾半卷,胡床客好麈頻揮。著鞭尚及春耕勸,促詔應隨曉仗歸。他日遺簪猶在念,端容杖策扣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