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道間二首 其一
芙蓉山上芙蓉尖,向人咫尺分毫纖。
或如冠劍或鳥獸,令我左右煩窺覘。
平生退之南山句,為渠持騁筆力嚴。
那知刻畫果辦此,造物至是無留殲。
芙蓉山上芙蓉尖,向人咫尺分毫纖。
或如冠劍或鳥獸,令我左右煩窺覘。
平生退之南山句,為渠持騁筆力嚴。
那知刻畫果辦此,造物至是無留殲。
芙蓉山上有那芙蓉尖,看起來離人很近且十分纖細。它有的樣子像戴著冠帽持著寶劍的人,有的像鳥獸,讓我左右不停地仔細觀看。我平生很欣賞韓愈描寫南山的詩句,他為此盡情施展嚴謹的筆力。哪知如今真能有如此刻畫入微的景致,大自然到這般地步真是毫無保留地展現了它的奇妙。
咫尺:形容距離近。
分毫纖:形容十分纖細。
窺覘(chān):暗中察看,這里指仔細觀看。
退之南山句:退之是韓愈的字,韓愈有描寫南山的詩作,筆力嚴謹。
渠:它,指芙蓉尖。
留殲:保留隱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在游歷途中經過芙蓉山,被芙蓉尖的奇特景觀所震撼,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芙蓉尖的奇景,突出特點是運用比喻生動描繪景色,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敏銳的觀察力和獨特的審美。
先皇親為扁溪庵
奎畫煌煌陽世南
多病安知年望九
歸耕何幸歲登三
新詩有弟聊相屬
前事無人與共談
作飲中仙殊不惡
何須苦淡學瞿聃
平原日落已黃昏,
投宿荒村早閉門。
四野哭聲聽不斷,
幾家剪紙夜招魂。
冬至野城逢冱陰,
萬山云隔雨聲深。
吹葭谷底寒灰濕,
校線宮中晝景沈。
陽道愿隨君子長,
歲華愁向老人侵。
閒情恐被蒼生誤,
萬里煙波滯客心。
玉殿吹笙第一仙,
花前奏罷色悽然。
憶曾偷學春愁曲,
謫在人間五百年。
天邑由來歸浩穰,
正憑威信執豪彊。
次公不到圓機處,
須索神醫肘后方。
得道疑人識,
都城獨閉關。
頭從白后黑,
心向鬧中閑。
饑渴唯調氣,
兒孫亦駐顏。
始知仙者隱,
殊不在深山。
墨沼移春春不知,卻將玄色換仙姿。小橋流水孤山路,呼鶴歸來月上遲。
寒風吹入硯池波,疏影清涵春意多。月白羅浮香夢醒,飛來青鳥夜如何。
為客知應久,池塘夏景深。圓荷高倚蓋,新筍密成林。山鳥因時語,陰蟲應節吟。乾坤知帝力,自許一生心。
片雨過山城,空階物意清。黃梅拾又落,翠蘚踏還生。幾許催詩景,無端望國情。蠻方耕事少,烏府但橫經。
記擘吟箋手欲皴,
至今滿篋玉湖春。
郢人妙質何曾死,
乞與風斤運用神。
諸法元非相
示法明心量
于一微塵中
森羅及萬象
蠟面深鈐印,香心半作灰。刺桐花下繡簾垂。總把閑愁付我,歡喜恰歸誰。
日晏才梳髻,春深懶畫眉。從花開日到花飛。道是無情,不合寄當歸。道是仲春歸也,因甚負薔薇。
長夏敞幽軒,開窗依蘿樾。燕寢樂虛明,房廊步曲折。松響風初來,云歸雨乍歇。仰視天宇清,林暝山吐月。月色孤泠泠,素心托高潔。
久雨逢戊晴,戊日雨不止。晻晻陰晦凝,四野連蓄水。秀穎等浮萍,登場禾生耳。爰軫昏墊情,醫瘡從茲起。天行豈不若,難參玄化理。怨咨念小人,思艱望君子。
江上維舟擬造廬,竹間遙望引輕裾。
誰傳信息千山外,應為神交十載馀。
云影漸移歸澗谷,峰陰乍轉見樵漁。
別來卻憶雙庭桂,不信朝陽跡已墟。
歷歷三年也已過,難禁歲月淚消磨。最憐此日真何日,斷絕琴歌譜怨歌。
生世不逢荀奉倩,再來休嫁竇連波。夢中記得相逢地,一片綠蕪橫小河。
寶鏡煌煌照九州,
埋藏曾及見諸劉。
酆城今日無雷煥,
紫氣誰當辨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