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興二十七首 其十一
舊籍占東南,相去天一握。曩聞大瀛海,出縮幾蝸角。欲說耳目隘,欲涉關河邈。離合自有時,甫見一南北。逝將擺世事,羽化騎鸞鷟。朝行過夷門,暮去宿易涿。三晉多權謀,鄒魯守經學。人生出與處,相逢飽商榷。棄捐何足惜,無為誤奇璞。
舊籍占東南,相去天一握。曩聞大瀛海,出縮幾蝸角。欲說耳目隘,欲涉關河邈。離合自有時,甫見一南北。逝將擺世事,羽化騎鸞鷟。朝行過夷門,暮去宿易涿。三晉多權謀,鄒魯守經學。人生出與處,相逢飽商榷。棄捐何足惜,無為誤奇璞。
危巖耀城端,杰閣臨江湄。
停橈一登覽,憑檻周思維。
棟甍戢鱗次,帆櫓排云差。
南眺及百粵,北顧傾九疑。
蕭條雨方收,激烈風猶吹。
感嘆升沈跡,緬渺今昔悲。
氣集形萬象,物化憑二儀。
藐躬將安恃?名績庶可垂?
五載游嶺表,一棹歸海涯。
朅來閱江山,俯仰慚須眉。
伏波去千歲,巍巍有新祠。
修翎整整復斜斜,
肯受尋常耳目加。
獨立徘徊君自悟,
古人微尚在黃花。
淵明性嗜酒,未必因詩止。傳君病痰熱,乃在深冬里。
酒豈為君患,自責固君子。昨過高坡寓,已報勿藥喜。
東風暢春和,正及病新起。卷冊未忘倦,尊罍尚可理。
茍非沉湎失,數酌亦由已。醒然坐終日,于君亦迂矣。
朝下北門直,佇望西江涘。客中且為樂,誰能閱千祀。
流水本無窮,遇坎亦須止。人非江海量,獨事深杯里。
昨奉止酒詩,雅意謝吾子。麗澤久相資,新惠尤可喜。
曲蘗豈佳味,百疾所由起。調攝偶違和,累匕未能理。
君懲覆車馀,惓惓惟悔已。我感同心言,箴戒亦明矣。
無為嗜觴酌,泛濫無涯涘。酒經有明訓,百拜惟賓祀。
黃云山下白云居,案有瑤琴架有書。今日客游驚見畫,扁舟遙欲賦歸歟。
金陵南渡大江西,到處名山屬品題。一曲倚闌千古意,浩歌歸去訪龍溪。
寂寞隨人藥市行,
可能金石盡知名。
飛仙未必真違世,
長使癡氓學衛生。
逢人怕作宣明面,
為米誤折淵明腰。
光陰客里深相憶,
泉石家山特見招。
不比尋常夢阿連,
山中真個著行纏。
野花已放名花未,
回施風光與少年。
窮薄還憑世澤存,朝來弧矢喜懸門。
翻嗟姑舅先朝露,未得生前一弄孫。
惇史系國故,自唐為相職。易代乃論定,重臣董其役。共和政體改,司存異常格。惟茲筆削權,賓師禮數特。
觥觥尚書公,立朝昔正色。遺臣領史局,當世重名德。三館擴崇規,金匱葺殘籍。考詢遍故府,徵采及郡國。
袐簡每啟縢,獻書或出壁。蒲輪碩儒迎,蘭臺舊僚辟。集思萃眾長,發凡期精覈。惟公鄭重意,尤嚴體與則。
光烈三百年,煌煌在方策。興廢必有徵,誣誕固當辟。典章猶燦陳,耆彥足矜式。開端先博蒐,繼事歸較畫。
但慮一善遺,庶存三代直。鉛槧常躬親,胝沫至日昃。拭目待汗青,攄誠出忠赤。
況逢度支匱,不惜私錢斥。紓楚幾忘家,報漢惟視力。偉哉堅貞志,文獻寄一脈。
荏苒將十稔,脫稿已山積。公登大耋年,觀成心愈迫。自來著述家,九十行半百。
條理有始終,微顯兼奧賾。良工不示璞,大匠必中墨。貫串防抵牾,彌縫泯罅隙。
文簡事或增,言雅義貴擇。是非百代公,褒貶一字得。載筆尤兢兢,矜慎再三繹。
精金鍊乃成,簀土功彌惕。及公桑榆景,健勝天所錫。精神煥龍馬,歲寒挺松柏。
作詩儕衛武,陳誥媲公奭。海淵大能涵,巖電細堪析。完斯不朽業,名山耀竹帛。
房魏謝浮榮,遷固分一席。寫官佇削牘,賓僚咸手額。公自有千秋,此壽永無極。
瓜皮艇子蕩空濛,淼淼寒流瑟瑟風。
白塔紅亭遙望處,不知身到水晶宮。
秋螺如笑幾回看,倚棹城根日又殘。
好是浮萍吹斷影,云屯浪涌作秋寒。
一蒼頭贊謁,兩赤腳扶行。
醫柰毋吟詠,賓嗔不送迎。
都忘虛室白,時夢小窗明。
回首然藜地,誰憐老更生。
吏方居官時,美譽無不有。
及乎惡聲出,乃在解官后。
有勢易為好,無勢易為丑。
萬事要諸終,公論翻覆手。
請看楚大夫,得代數年久。
兩邑父老言,至今不改口。
予決未始私,饋獻無所受。
不為病留此,熱官已唾取。
鼎貴何足云,人當論賢否。
黟歙君桐鄉,此亦足不朽。
夜入羅浮路,朝來風雨新。
多緣清祖道,應為灑車塵。
六里青莊遠,三秋古樹春。
因過陶令宅,下馬盡交親。
病遇醫王爭得瘥,
盧醫體貌殊嚴怪。
我見堂堂心膽驚,
不領仙丹從此壞。
北山虎有穴,南山虎為群。
目光如電聲如雷,倚蕩起伏山之垠。
百人一飽不留骨,敗衣墜絮徒紛紛。
空谷絕樵聲,長路無行塵。
呀呀垂涎口,眈眈闞城闉。
天地豈不仁,社公豈不神。
哀哀太山婦,叫斷秋空云。
可憐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
世上無復裴將軍,北平太守今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