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秋八日發博羅數里許風雨大作因偕同游葉大夫張將軍鄭文學諸君子宿于張明府莊上三首 其一
夜入羅浮路,朝來風雨新。
多緣清祖道,應為灑車塵。
六里青莊遠,三秋古樹春。
因過陶令宅,下馬盡交親。
夜入羅浮路,朝來風雨新。
多緣清祖道,應為灑車塵。
六里青莊遠,三秋古樹春。
因過陶令宅,下馬盡交親。
夜晚踏上前往羅浮山的路,早晨迎來了風雨。大概是為了隆重地踐行,所以才灑下雨水洗凈車塵。距離那青莊還有六里之遙,在這深秋時節古樹卻似有春意。因為路過像陶淵明那樣的賢人的住所,大家下馬后都親切地交流。
季秋:秋季的最后一個月,農歷九月。
祖道: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并設宴送行的禮儀。
三秋:這里指秋季,秋季三個月,稱三秋。
陶令宅:陶令指陶淵明,這里借指張明府的莊上,表達對主人的贊美。
作者在季秋八日從博羅出發,途中遭遇風雨,于是和同游的葉大夫、張將軍、鄭文學等友人一起到張明府莊上投宿。當時可能是友人出行踐行,在這樣的情境下創作此詩,展現旅途的經歷和心境。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出行途中遇風雨,借宿友人莊上的情景。主旨是展現旅途的見聞和與友人的情誼。其特點是語言自然,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社交活動。
斥逐幞被歸,招喚振衣起。
此是鄙夫事,學者那得爾。
前年還東時,指心誓江水。
亦知食不足,但有餓而死。
小兒教汝書,不用日十紙。
字字講聲形,仍要身踐履。
果能稱善人,便可老鄉里。
勿言五鼎養,肉食吾所鄙。
房星縱,心星橫,北斗高掛南斗傾。
蓼根熠熠螢火明,葦樷哀哀姑惡聲。
我倚胡床破三更,溪風吹衣月未生。
玉門關拂云城何,時連營插漢旌白。
頭書生未可輕,不死令君看太平。
龍鐘一老寄荒村,鼎食山棲久已分。
平日氣吞云夢澤,莫年緣在武夷君。
搶榆敢羨垂天翼,倚市從嗤刺繡文。
幸有筆床茶灶在,孤舟更入剡溪云。
綠章封事徹虛皇,黃紙除書降野堂。
海上春常探先到,壺中日已不勝長。
冰衘再署仙班貴,鶴料重支玉粒香。
便掛朝冠亦良易,金銅茶籠本相忘。
寂寞衡門傍水開,放翁曳杖此徘徊。
林疏時見釣篷過,風急忽聞菱唱來。
講罷繩床懸麈柄,齋余童子供茶杯。
解衣許我閑摩腹,又作幽窗夢一回。
風惡房櫳燕子歸,雨多山路蕨芽肥。
青餈旋搗作寒食,白葛預裁充暑衣。
穉子日長供課早,故人官達寄書稀。
幽居自喜渾無事,又向湖陰坐釣磯。
世事本難全,吾生已愧天。
借書常稇載,餽酒亦蟬聨。
??粥隨時具,湖山此地偏。
殘年更何慕,未死即神仙。
陽狂跌宕送年華,信步來尋野老家。
淺瀨水清逢立鷺,橫林葉盡數棲鴉。
書生一飽依耕耒,壯士孤愁入戍笳。
王績但思酣美醞,葛洪不復問丹砂。
八月殘暑退,秋聲滿庭樹。
豈無四方志,衰病迫霜露。
南北會當一,老我悲不遇。
子孫勉西遷,俗厚吾所慕。
約已收孤嫠,教子立門戶。
黍稌暗阡陌,鶉雉足匕箸。
永為河渭民,勿憚關山路。
春水六七里,夕陽三四家。
兒童牧鵝鴨,婦女治桑麻。
地僻衣巾古,年豐笑語嘩。
老夫維小艇,半醉摘藤花。
邂逅今年得若人,翛然不染庾公塵。
思幽屈子歌山鬼,語妙陳王賦洛神。
初接笑談忘老憊,熟觀風度愛清真。
花時飛盡頻行樂,莫學衰翁睡過春。
澤國寒多雨,畸人夜少眠。
不緣酲作病,只合醉終年。
庭草已爭茁,園梅空自憐。
重云不難抉,無劍倚青天。
剡曲稽山是故鄉,人言景物似瀟湘。
三升花露春壺滿,八尺風漪午枕涼。
樹合綠陰山鵲閙,盆鐫紫石水梔香。
回思烏帽京塵客,始覺幽居白日長。
衰鬢星星換舊青,世間萬事但堪驚。
晨炊欲熟客未覺,夜漏漸殘人尚行。
花發且為無事飲,詩成非復不平鳴。
京華朋舊凋零盡,忽見緘題似隔生。
甲第潭潭莫羨渠,窮人從昔愛吾廬。
茆茨新潔嗟何欠,鄰里追隨故不疏。
甕醤芬香盤早兔,臼韲珍釅膾寒魚。
年豐日有攜尊興,家乘從今不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