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途次韻 其九
逢人怕作宣明面,
為米誤折淵明腰。
光陰客里深相憶,
泉石家山特見招。
逢人怕作宣明面,
為米誤折淵明腰。
光陰客里深相憶,
泉石家山特見招。
碰到人時害怕展現出自己清明的面目,為了謀生而像陶淵明一樣被迫彎腰做事。在客居他鄉的日子里,深深懷念著過去的時光,家鄉的泉石仿佛在特意召喚我回去。
宣明面:清明的面目,指展現出自己正直、高潔的一面。
為米:為了謀生。典出“為五斗米折腰”,陶淵明曾任彭澤縣令,因不愿“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而棄官歸隱。
客里:客居他鄉的日子。
泉石:指山水、家鄉的自然景物。
家山:家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明確。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為生活奔波的時期,在異鄉客居,面臨著現實生活的壓力,從而產生了對家鄉的思念和對自我堅守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為生計所困的無奈和對家鄉的思念。其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常見困境和情感。
一片輕鴻度小坡,半泓淺碧浸叢莎。
黑云垂地雨聲急,黃葉滿林秋意多。
短髪未冬先有雪,懶心如井不生波。
孤砧已報寒消息,欠問眠鷗覓芰荷。
淮川鎖支祁,民免其魚苦。
誰謂旌陽翁,功可配神禹。
小試青蛇鋒,橫絕長蛟膂。
聚彼數州鐵,鑄此千尺柱。
沉江壓余妖,妥首敢掀舞。
波濤永息民按堵,只恐人間有周處。
棄兒啼草間,瘦妻臥路傍。
公廩已告匱,私戶猶多藏。
嗟哉守錢奴,盜竊勢且昌。
莫保千金軀,汝富安得長。
煉炭不及炊,寶玦空自將。
獨有黃巾寇,不入鄭公鄉。
高賢古所貴,薄俗今可傷。
寶祐丙辰榜,季世尚詞章。
功業已衰謝,氣概猶堂堂。
壯士死海島,尤勝死雒陽。
遺翰落人間,姓字透紙香。
甲子行一周,復見文運昌。
遺黎存一二,往事空茫茫。
寒燈客窗夢,飛墮??山洋。
留眼看中原,且勿悲故鄉。
生人有恒道,衣食固其須。裁足諒已難,況復求贏余。
所以古圣賢,守道甘窮居。缊袍敝弗厭,簞瓢饑自娛。
徐行豈不安,焉用馬與車。掾史亦良勞,抑首畏簡書。
放曠山澤間,孰與從樵漁。無求恒泰然,有系還多虞。
但當力為善,汲汲希舜徒。于然守故丘,庶不忝厥初。
寄語馬少游,斯言定何如。
色盛人自憐,色衰人見棄。人心不可憑,女色焉足恃。
未笄化為石,不愿從夫婿。厭華喜質如梁鴻,布衣操臼當相從。
君不見漢家天子劉文叔,郭后容衰亦遭逐。何如山頭化石不嫁老亦足。
日永駒難過,庭空雀亦無。
花招蜂出早,草礙蟻行迂。
蕉葉露臺掌,水光天影圖。
下簾便道靜,煙篆起茶爐。
聞道周公子,今春過許州。
百年看野史,雙鬢托孤舟。
風土青山古,英雄憐火秋。
豈無遺白淚,相對話江鷗。
何處人夜歸,一犬穿籬吠。
狺狺聲四起,似各應其類。
月寒人影空,帖耳循墻去。
家家防穿窬,披衣不得睡。
高僧如云不受縛,烏藤五尺陪行腳。
幾年陳跡旋磨牛,一日橫空出籠鶴。
江山悠遠天宇闊,眼力窮時吟吻渴。
含新咽秀入清脾,蔬筍敢污甘露缽。
君字若修竹,瀟灑風雨秋。
君詩若輕帆,滄海萬斛舟。
快讀意自醒,痼疾一劑瘳。
細讀殊味益,汲井百丈憂。
靜結羅浮屋,鄰雞遠不聞。
秋到屋下田,井井皆黃云。
草堂久無夢,甘與麋鹿群。
我聞彭澤令,恥為二姓臣。
一朝任去來,柴桑漉酒巾。
披圖長嘆息,古今多逸民。
蒼黃瘦硬立頹垣,疑是栽時第一根。
早歲孤君惟二子,暮年千畝盡諸孫。
雨鞭老迸蒼龍骨,霜節寒封古蘚痕。
消得培滋號尊者,把詩題作野人軒。
殘月不肯吐,鄰雞殊未鳴。
已驚火星沒,況值玄云生。
居人酣春夢,行客貪修程。
眾愁春露冷,我喜旦氣清。
小立著定眼,自覺歸路明。
倉公造文字,千古疲蠹簡。
爾來記草青,頗覺浮偽損。
老曾相心畫,乃復鑿混沌。
毫端窺靈臺,口角出華袞。
訥雖未成論,木亦不離本。
西游觀青原,佳士競推挽。
的應夸幼婦,不用愁御飯。
道人衡氣機,筆墨付一莞。
聊持無形字,示子非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