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劉學諭玗 其四
學富猶無已,才雄非自成。
誨人真不倦,接物有余情。
僅有摳衣便,俄驚逝水傾。
丹旌嗟莫挽,忍聽薤歌聲。
學富猶無已,才雄非自成。
誨人真不倦,接物有余情。
僅有摳衣便,俄驚逝水傾。
丹旌嗟莫挽,忍聽薤歌聲。
學問淵博卻仍不滿足,才華出眾并非天生如此。教導他人真心不知疲倦,與人交往滿懷深情。我剛有幸親近您,卻突然驚聞您如流水般逝去。可惜那丹旌也無法挽留您,我怎忍心聽著喪葬的薤歌聲。
無已:不止,沒有休止。
摳衣:提起衣服前襟,古時表示恭敬。這里指親近、師從。
丹旌:舊時出喪時為棺柩引路的紅旗。
薤歌:即薤露歌,是古代的挽歌。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可知是為悼念劉學諭玗而作。劉學諭玗應是一位有學問、有才華且善于教導他人的人,詩人與他有過一定交往,在其去世后,詩人懷著悲痛的心情寫下此詩表達哀思。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劉學諭玗,突出了逝者的才學和品德。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平實的語言表達了深切的哀悼之情。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古代挽詩的常見風格和情感表達。
五代云雷屯,九野皆龍戰。
聞國如棋枰,皇極何由建。
太祖乘天飛,大發光華旦。
樊公江表來,經綸速如電。
微子入姬周,倉皇救涂炭。
四海乃大同,萬里聞薫風。
禮樂與征伐,出自明光宮。
大勛未大賞,積慶宜無窮。
李廣不封侯,繼世多英雄。
公有承家子,所至神明理。
復有起家孫,一見知千里。
和氣十洲春,清流九江水。
非有神筆夢,粲粲文何綺。
天子青春朝,列鼎招英髦。
明年桃李開,禹浪如霞高。
之子可變化,咫尺登金鰲。
始知祖德長,光輝傳佩刀。
閑約諸公扣隱扃
江天風雨忽飄零
方憐春滿王孫草
可忍云遮處士星
蕙帳未容登末席
蘭舟無賴寄前汀
湖山早晚逢晴霽
重待尋仙入翠屏
錦衣驄馬好還家,
大別山邊漢水斜。
霜簡位高增意氣,
金章恩重有光華。
幾程蠻徼云藏驛,
一棹荊江月照沙。
多少朝簪鬢成雪,
愿君休訪楚山茶。
青綺禁門符命錫,離珠御府天琛積。
兩儀流慶會休期,二圣詒謀歸盛德。
大禮修,真猷格,懿鑠昭昭兮靡極。
阜民財,形物力,圣志干干兮夕惕。
金扉玉宇麗皇居,鳯藻鸞蹤輝樂石。
龜趺螭首建靈辰,鵲尾龍香奉至神。
日轉翠華臨閣道,天旋丹仗復鉤陳。
縉紳茂寵兮逾三接,羽衛鴻儀兮備九賓。
瓊觴傳滿兮均堯酒,柏殿賡飏兮洽漢臣。
奉若靈心彌翼翼,布昭醲化愈淳淳。
通籍三公后,監州五嶺深。
欲知明主意,將慰遠人心。
歲計多藏藥,舟行不廢琴。
歸書清白最,寧問槖中金。
至道無難,言端語端。
一有多種,二無兩般。
天際日上月下,檻前山深水寒。
髑髏識盡喜何立,枯木龍吟消未干。
難難,揀擇明白君自看。
上都有圣人,日月一以新。
曄曄天下才,西走堯舜賓。
百谷望東浸,萬星依北辰。
直者為之轅,曲者為之輪。
一材不復遺,況此席上珍。
南山張公子,氣象清且淳。
懷有綺繡文,朝無瓜瓞親。
寸心如鐵石,不羞賤與貧。
買臣起白社,賈誼富青春。
寶此金轆轤,去去延平津。
陶唐明歷象,茂氣與天通。
舉正分星度,歸余定歲功。
孟陬名不殄,南正道彌隆。
自此垂三代,循環協大中。
松桂有嘉色,不與眾芳期。
金石有正聲,詎將群響隨。
君子著雅言,以道不以時。
仰止江夏公,大醇無小疵。
孜孜經緯心,落落教化辭。
上有帝皇道,下有人臣規。
邈與圣賢會,豈以富貴移。
誰言荊棘滋,獨此生蘭芝。
誰言鼃黽繁,獨此蟠龍龜。
豈徒一時異,將為千古奇。
愿此周召風,達我堯舜知。
致之諷諫路,升之誥命司。
二雅正得失,五典陳雍熙。
頌聲格九廟,王澤及四夷。
自然天下文,不復迷宗師。
堂上每云云,金籠久受恩。
思山誠有意,對主忍無言。
性比孤鸞潔,聲殊百舌繁。
云林如一去,應喜謝朱門。
方珪座壓五云端,
修竹叢邊舞玉鸞。
施果狖離蒼岫晚,
獻珠龍透碧波寒。
琉璃瓶對珊瑚印,
翡翠環搖玳瑁冠。
百寶階前文石上,
天人瞻禮??旃檀。
賢哉先處士,天書召不起。
云夫嗣孤風,復為隱君子。
有石礪其齒,有泉洗其耳。
下瞰紅塵路,榮利無窮已。
孜孜朝市人,同在風波里。
大為高士笑,誓不拾青紫。
我亦寵辱流,所幸無慍喜。
進者道之行,退者道之止。
矧今領方面,豈稱長城倚。
來訪臥云人,而請益諸已。
得無長者言,佩之玉非美。
年來納組去,
林下得身還。
泚泚清流處,
重重碧樹間。
淵魚樂且靜,
庭鶴壽而閑。
粗有淮安趣,
誰同賦小山。
遠指三川路,初辭六尚班。
占星度危棧,叱馭下靈關。
職亞銅符重,兵銷玉帳閑。
漢臺誰視草,應待長卿還。
海涯牢落若為懷,
惟子相過未忍回。
勁草不隨風偃去,
孤桐何意鳯飛來。
罇藏金醴遲遲進,
匣鎖云和特特開。
萬古功名有天命,
浩然攜手上春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