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黃惣太博見示文集
松桂有嘉色,不與眾芳期。
金石有正聲,詎將群響隨。
君子著雅言,以道不以時。
仰止江夏公,大醇無小疵。
孜孜經緯心,落落教化辭。
上有帝皇道,下有人臣規。
邈與圣賢會,豈以富貴移。
誰言荊棘滋,獨此生蘭芝。
誰言鼃黽繁,獨此蟠龍龜。
豈徒一時異,將為千古奇。
愿此周召風,達我堯舜知。
致之諷諫路,升之誥命司。
二雅正得失,五典陳雍熙。
頌聲格九廟,王澤及四夷。
自然天下文,不復迷宗師。
松桂有嘉色,不與眾芳期。
金石有正聲,詎將群響隨。
君子著雅言,以道不以時。
仰止江夏公,大醇無小疵。
孜孜經緯心,落落教化辭。
上有帝皇道,下有人臣規。
邈與圣賢會,豈以富貴移。
誰言荊棘滋,獨此生蘭芝。
誰言鼃黽繁,獨此蟠龍龜。
豈徒一時異,將為千古奇。
愿此周召風,達我堯舜知。
致之諷諫路,升之誥命司。
二雅正得失,五典陳雍熙。
頌聲格九廟,王澤及四夷。
自然天下文,不復迷宗師。
松枝桂樹自有秀美的色澤,不與其他花卉約定開放時節。鐘磬金石自有清正的音調,怎會跟隨世俗的雜音起伏。君子著述雅正之言,依循大道而非趨附時俗。我仰望江夏黃公,道德純粹毫無瑕疵。您勤勉懷經緯天下之心,文章高超盡是教化之辭。上可闡發帝王治世之道,下能規訓人臣行為準則。遠與圣賢精神相通,豈因富貴改變初衷。誰說荊棘滋生之地,唯有此處生長蘭芝?誰說蛙鳴喧鬧之境,唯有此處蟠伏龍龜?豈止一時與眾不同,將成千古罕見之奇。愿這如周公、召公般的教化之風,上達堯舜圣君的聽聞。將您的文章置于諷諫之途,升于誥命之司。如《二雅》匡正得失,似《五典》陳說太平。頌歌上達九廟,王澤遍及四夷。自然天下文章,不再迷失宗仰之師。
詎(jù):豈,怎。
雅言:合乎規范、雅正的言論。
經緯心:規劃治理國家的心意。
落落:高超卓越的樣子。
周召(shào)風:指周代周公、召公推行的教化風氣。
二雅:《詩經》中《大雅》《小雅》的合稱,多含諷諫、規正之意。
五典:《尚書》中記載五帝治世的典籍,此處代指治世經典。
格:至,到。
宗師:學術或藝術上被尊為典范的人。
此詩為北宋文人酬贈之作,當是作者收到黃惣(太博,即太常博士)所贈文集后,為表謝忱而作。北宋重文尚道,文人交往中常以詩文相贈答,此詩反映了時人對道德文章的重視,以及作者對黃惣文集‘大醇無小疵’的高度認可。
全詩以松桂、金石等意象贊黃惣文集雅正純粹,強調其‘以道不以時’的精神,期待其如《二雅》《五典》般影響文風、教化天下,體現了北宋文人對文章經世價值的追求。
蕭蕭松竹間壇欒,滿架圖書絕世喧。燕坐不知紅日近,倚闌東望是長安。
十里芙蓉國,城闉香氣霏。樓心浮翠杳,潭影下清暉。世路俱流水,秋風一釣磯。疏狂原具癖,能與素心違。
澤國風霜十九年,子卿和雪嚙寒氈。疾羝不向斯時乳,令我披圖意慘然。
風又雨。芳事匆匆如旅。借問甚時才百五。東君渾弗顧。紅紫園林幾許。橫笛數聲何處。桃漲連天歸未去。客和春且駐。
不風流處也風流,占得湖山云頂頭。若問云山何境界,門前有水到端州。
岳麓蒼山半,波濤黑水分。傳燈留圣制,演梵聽華云。壁古仙苔見,泉香瑞草聞。花宮三十六,一一遠人群。
春風吹衣雙鬢華,山中小桃應著花。回思二十九年事,世故困人如弄沙。
青門耕煙一老臣,黃石赤松先后身。天書姓名隸琬琰,何足道哉漢麒麟。自譜游仙度紅玉,鳳笙云璈宛相屬。猶有軍中突厥鹽,污他半部清商曲。
酒豈蠲愁物,須卿夜合花。端陽多采得,日夕泛流霞。
泮水題名記,靈光獨此翁。袖衣雋曼倩,折角郭林宗。湖海襟期別,風濤患難同。斯人寧復得,些罷涕無從。
大峪秦城北,神泉漢苑東。登高攜遠客,臨水悵離鴻。舊好情難別,新知樂未終。煙橫青嶂斷,霜落古臺空。竹樹搖葭岸,蘭橈溯菊叢。偶然成聚散,延眺意何窮。
曾乘使君馬,數上豫章樓。北闕領新命,西山追舊游。使星催縣弩,鄉月伴仙舟。卻顧區區者,風波鬢已秋。
萬千紅紫斗繁華,三月江南春事奢。敢說兒家新富貴,膽瓶供滿牡丹花。
春來見綠樹,日夜憶連枝。夢斷一千里,愁連十二時。鹡鸰飛雨急,鴻雁度云遲。無柰音書絕,其如鼓角悲。
蹇衛不肯前,千山盡成縞。唯余數株柏,不與山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