頌一百則 其二
至道無難,言端語端。
一有多種,二無兩般。
天際日上月下,檻前山深水寒。
髑髏識盡喜何立,枯木龍吟消未干。
難難,揀擇明白君自看。
至道無難,言端語端。
一有多種,二無兩般。
天際日上月下,檻前山深水寒。
髑髏識盡喜何立,枯木龍吟消未干。
難難,揀擇明白君自看。
至高的真理沒有困難,言語表達需端正恰當。一包含多種形態,二實則并無兩樣。天際太陽升起月亮落下,欄桿前山高水寒。即便參透了骷髏的空性本質,喜悅又從何建立?枯木發出龍吟之聲,余音尚未消散。難啊難,要抉擇明白其中深意,還需你自己去體會。
至道:指最高的真理、禪的本質。
言端語端:言語表達要端正恰當,不偏不倚。
一有多種,二無兩般:禪宗“一即多,多即一”的哲學,指本質統一而現象多樣。
髑髏:佛教中常用來比喻無常、空性,此處指參透一切色相皆空。
枯木龍吟:禪宗典故,比喻超越常規的悟境,如枯木發聲般不可思議。
揀擇:選擇、分辨,此處指對禪理的判別。
此詩為宋代臨濟宗高僧汾陽善昭《頌一百則》之一。善昭以“頌古”形式闡釋古代禪師機鋒語句,此作約創作于其傳法期間,旨在通過詩歌引導弟子直悟禪的本質。
全詩圍繞“至道無難”展開,借自然意象與禪宗典故,破除分別執著,強調超越言語概念的直契悟境。語言凝練,禪意深厚,是禪宗頌古的典型代表。
何處系歸舟,桐廬舊日游。
港從分水出,亭瞰合江流。
疊嶂云披絮,遙天月吐鉤。
紛紛釣魚者,無復見羊裘。
老逢佳節強躋攀,興遶東籬媿未還。
與客攜壺登縹緲,尋僧對榻臥幽閑。
白鹽照日一峰古,烏帽吹風雙鬢班。
坐上無非孟嘉輩,臥龍山卻勝龍山。
路經秋浦上崔嵬,不負孤舟萬里回。
峰比九華微具體,洞疑三竺遠飛來。
勝窮巖石玲瓏地,秀吸江湖浩渺杯。
先卻紫微期一月,菊花未放桂花開。
雨初欲乞下俄沛,風不待祈來已薰。
瑞氣遙看騰紫帽,豐年行見割黃云。
大商航海蹈萬死,遠物輸官被八垠。
頼有舶臺賢使者,端能薄斂體吾君。
一麾出守喜來夔,日與諸生泳圣涯。
竊取于城勉忠孝,來能如袞進文詞。
從公于邁誤成頌,爾貌不揚何足祠。
為語廣文休作記,粗沙大石定磨碑。
后樂先憂記飽觀,茲樓今始得憑欄。
吐吞五水波濤闊,出納三光境界寬。
黃帝樂聲喧廣宙,湘君山影侵晴瀾。
江山何獨助張說,收拾清詩上筆端。
夜宿古夏口,時維季秋半。
江湖猶未落,煙水渺無岸。
左公昔屯兵,仲謀方斫案。
助成赤壁勝,坐使老賊竄。
壯志寧下人,借地聊取亂。
蛟龍得云雨,鼎足王蜀漢。
英雄不復見,江水空汗漫。
清源紫帽發英靈,萬斛詞源水注溟。
遙想恩袍動草色,定知喜氣徹天庭。
名高虎榜唐文杰,人半云臺漢列星。
累月笞兒幾翁嫗,夜深燈火督窮經。
國朝人物盛溫陵,秋賦呦呦鹿食蘋。
人倍平原門下士,文聯韓愈榜中名。
丹墀何止三千字,云翼行看九萬程。
勸駕龍鐘老太守,籃輿準擬出郊迎。
白帝去年月,黃池今夜看。
風將清玉宇,云不礙金盆。
明鏡飛邊遠,霓裳舞處寒。
論文一尊酒,欣對舊同官。
雨中前日過蘇端,又欲移廚就稍寬。
古榭有風聊可共,衰顏得酒定須丹。
謫仙醉后句尤勁,東野老來詩更寒。
繼取洛中真率會,他年要作畫圖看。
微涼散梅潤,濃綠敷桐陰。
送客出東郊,駕言事幽尋。
湖光照我眼,荷香清我襟。
平疇入遠望,歲有其自今。
牛眠種已畢,蛤吠苗初深。
古亭懷二公,遙望羅千岑。
邂逅得良友,欣然契予心。
喬松喜客來,風枝出清音。
手持荷葉杯,共對蓮花斟。
東湖異西湖,有詩不妨吟。
少陵詩史有遺闕,海棠名花輒湮沒。孤芳千載逢蘇仙,竹籬一笑嫣然發。
我從蜀錦亭邊來,遙入蒼蒼煙雨窟。綺霞曉抹神女肌,香醪春醉明妃骨。
鮮鮮絲蘂垂更裊,點點燕脂勻未歇。半含欲吐不勝情,沐露梳風睡明月。
為開酒尊苦多病,欲挿一枝羞白發。照眼千株未觀蜀,回首十年深憶越。
何人好事呼名友,姚魏不容矜閥閱。凝香有地胡不植,負郭無園何處謁。
不煩飛鵠銜子來,自買芳根帶花掘。明年高堂來燕子,想見繁紅映林樾。
栽花老守在何許,雁蕩山中采薇蕨。憑誰為問花消息,有夢遙驚山突兀。
自慙不是召伯棠,那得詩人歌勿伐。
扁舟昔訪戴逵居,早識奇兒骨相殊。
不是剡溪能蘊秀,祇應蚌腹解生珠。
家從機斷知為學,身自雞鳴起奉姑。
儒術登科有猶子,大書遺懿照龜趺。
積雨喜初霽,湖山清更嘉。
船船漁曬網,岸岸稻烘芽。
水漲魚蝦樂,年兇道路嗟。
人言新太守,頭白似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