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竹本與楊季玉二首 其二
知君雅意亦鄰渠,判盡芳菲總不如。從此清風數竿足,子云亭作子猷居。
知君雅意亦鄰渠,判盡芳菲總不如。從此清風數竿足,子云亭作子猷居。
蝸名蠅利處樊籠,
世事其如轉眼空。
惟有高人林下隱,
只求明月與清風。
白日射金闕,虎豹九關開。見君諫疏頻上,高論挽天回。
千古忠肝義膽,萬里蠻煙瘴雨,往事莫驚猜。政恐不免耳,消息日邊來。
笑吾廬,門掩草,徑封苔。未應兩手無用,要把蟹螯杯。
說劍論詩馀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頗堪哀。白發寧有種,一一醒時栽。
幽徑行來密,重重覆綠陰。
嶺云閒鳥性,江月浸人心。
得句煙光凈,含虛妙悟深。
豁然忘往事,天地入虛襟。
不如歸去,巴江春暮。腸斷口無聲,早夜啼紅雨。尋思帝蜀時,驪龍魚服不知非。相婦未饒姬妾貌,流紅長恨不如歸。
婆餅焦,胡不歸,熾炭炎炎不識兒。兒饑不敢取,兒苦長自啼。父母生兒忍不字,棄兒父母生何為。
脫腳布褲,從教暴露。已自不能羞,有甚供租賦。官家官家聽我語,我本農家困徵取。祇今為鳥心不忘,愿王一念農家苦。
蠶姑力作,繰絲一百箔。五月罷蠶繅,炎天勤織絡。今年州府急催科,輕綃織成不得著。蔽體無裈獨蠶婦,百箔絲蠶枉辛苦。貴人不念有寒人,一曲千縑賜倡女。
新婦抱兒歸,天清曜日暉。陰云凝霧雨,新婦抱兒去。窶窶勃姑鳥,此情那可曉。有兒有婦不作窠,教去教歸幾時了。
謝豹謝豹獨何心,挈我裳衣無處尋。白露漙兮風勁,紅葉下兮秋深。我寒終不辭,皇天故不私。請看穴土重泉下,對人靦面何為者。
泥滑滑,山岡路。一步一躊躇,行前復回顧。如膏兮小雨,膠膠兮薄土。失足無多來往人,撲落洪崖不堪數。戰兢驅驢行不前,苦是昏黃無逆旅。
行不得也哥哥,途遠山高奈何。畏日流金兮長夏,蔭人有樾兮無柯。足繭兮撐獰,口渴兮煙生。思量有底虧人處,不處高堂長路行。
提葫蘆,沽美酒。舞春風,臥花柳。且作醉鄉游,此身非我有。與君看取壟頭墳,人在誰知不長久。
底須強把殘秋閧。看來不是陶家種。
籬落一枝黃。茅檐幾夜香。
此花天與瘦。氣味宜重九。
霜露聚秋心。幽人只獨尋。
瀟條徐泗路,野望少人煙。
瘦馬嘶長坂,饑烏落遠田。
葉聲秋樹里,帆影夕陽邊。
便合乘輕舸,沿流上濟川。
平巒絕頂路逶迤,飛蓋青霄引畫旗。只恐人從千里見,誤傳旌節降云師。
千仞峰頭見日光,起揮袍袖拂青蒼。蠻天且喜浮云盡,拭目長安紫極傍。
仰隨飛鳥起高天,俯逐游魚墜九淵。若遣王陽經此地,定知中道即回鞭。
炎涼自時態,何乃戰胸中。
譴句追韓子,辟碑摹魯公。
聞塵非為蟻,是境不因工。
要使神明復,毋辭瞑眩攻。
花姑沈醉竹郎祠,雞卜喃喃問出師。
風雨萬山人鬼界,芻糧千里圣明時。
最難拋擲黃金賞,欲訴功名白骨知。
聞道滇池半清淺,至今鷸蚌苦相持。
百年甘作老迂儒,矻矻深愁歲月虛。
掃盡塵情棲陋室,辟開靈腑讀奇書。
陰陽順逆生成后,消息絪缊法象初。
敢謂撫躬能寡過,聊搜精義遣居諸。
到此應常宿,西郊白露初。
春來常早起,暮雀意何如。
一見能傾座,三車肯載書。
盤餐老夫食,自為摘嘉蔬。
初冬夜靜正三更,
宵旰清心勉勵精。
自愧事繁機不敏,
細披章奏察民情。
樓臺無地相公歸,借住山峰接翠微。
濟勝客輸腰腳健,憂時僧識鬢毛非。
尚湖魚鳥堪尋侶,大澤龍蛇未息機。
正可齋心觀物變,蒲團飽吃北山薇。
東甌好,夜榻記當年。
不識不知如木石,無愁無悶似神仙。
此境尚依然。
自入開平道,方知異土宜。駝蹄供客飽,馬潼醉人遲。日暮雕聲慘,途長馬力疲。陰山在何處,極目塞云飛。
自入開平道,西風一夏涼。饑駝鳴石磧,老馬放沙場。霧起連山黑,塵飛障日黃。不因親扈從,安得到氈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