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退田安樂諸坡三首
平巒絕頂路逶迤,飛蓋青霄引畫旗。只恐人從千里見,誤傳旌節降云師。
千仞峰頭見日光,起揮袍袖拂青蒼。蠻天且喜浮云盡,拭目長安紫極傍。
仰隨飛鳥起高天,俯逐游魚墜九淵。若遣王陽經此地,定知中道即回鞭。
平巒絕頂路逶迤,飛蓋青霄引畫旗。只恐人從千里見,誤傳旌節降云師。
千仞峰頭見日光,起揮袍袖拂青蒼。蠻天且喜浮云盡,拭目長安紫極傍。
仰隨飛鳥起高天,俯逐游魚墜九淵。若遣王陽經此地,定知中道即回鞭。
平坦的山巒和絕頂之間道路曲折蜿蜒,飛馳的車輛在高空引領著彩畫的旗幟。只擔心人們從千里之外看見,誤傳是持節的官員來召喚云神。在千仞高的峰頭見到日光,起身揮動袍袖輕拂那青山。蠻地的天空幸好浮云散盡,擦亮眼睛遙望長安皇宮旁。抬頭追隨飛鳥飛向高天,俯身追逐游魚潛入深淵。要是讓王陽經過此地,肯定知道他走到半路就會回馬。
逶迤: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彎彎曲曲、延續不絕的樣子。
飛蓋:飛馳的車輛。
旌節:古代使者所持的節,以為憑信。
青蒼:指青山。
蠻天:指南方邊遠地區的天空。
紫極:指皇宮。
王陽:西漢時人,以孝著稱,為益州刺史時,行至邛崍九折坂,嘆道:“奉先人遺體,奈何數乘此險!”后以病去。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蠻天”等表述推測,可能是詩人在南方邊遠地區任職或游歷過程中創作。當時南方相對中原可能開發程度較低,自然環境較為原始,詩人在行程中有所感而發。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南方山間的行程見聞,展現了壯麗的自然景觀,同時借景抒情,流露出對前路的復雜情感。在文學上,以其生動的描寫和獨特的想象,體現了詩人的創作風格。
游倦紅塵化鶴歸,檀煙空裊舊羅幃。斷腸欲寄人天隔,淚逐寒宵亂雪飛。
弱柳千章鎖鳳樓,春風送客不勝愁。杜門重憶十年病,束發誰先天下憂。消盡壯心吾自老,驚看歧路子何求。卻教空谷傳驪唱,落日浮云滿帝州。
為君作意到西鄉,肯學山陰雪夜航。馬上得逢燕九節,不妨隨步踏春陽。
疏影曾看上薄紗,揮毫落紙使橫斜。驪珠一顆誰探得,散作東風滿樹花。
瘞骨荒山道,凄涼十六年。老兄今白發,慈母久黃泉。世事不如意,修途無息肩。夢回孤客枕,猶自淚涓涓。
欲將盤錯試馀鋒,故擁旗麾訖外庸。南峴北津形勝地,前羊后杜昔賢蹤。不妨倒載同民樂,自有輕裘折虜沖。努力功名歸報國,莫思山月與林鐘。
疏雨洗天晴。枕簟涼生。井梧一葉做秋聲。誰念客身輕似葉,千里飄零。夢斷古臺城。月淡潮平。便須攜酒訪新亭。不見當時王謝宅,煙草青青。
魏家品是君王后。豈比昭容袖。風吹滿院繡囊香。誰賜大師師號、退昭陽。飛霞一落無根蒂??諌欀厝A淚。離披正午盛時休。閑為思王重賦、洛神愁。
得真閑,投真趣,傲萍蓬。任運命、否塞亨通。生涯寂淡,二十年罷倒金鐘。頭頭返照,破昏蒙、靈鑒非銅。或游戲,紅塵境,或棲隱,碧巖松。掌譚馬、遺范馀風。驅馳造化,自然交媾虎和龍。上清仙舉,要爭魁、安敢耽慵。
十年歸夢剡溪船,眼底江山若個邊。春事寂寥人意懶,一天風雨共愁眠。蕭然一室小于船,那得心情到酒邊。只怕今年無菜麥,悶來拋卷曲肱眠。處世真猶上瀨船,紛紛人事浩無邊。就中亦有清閒者,醉即高歌倦即眠。新種垂楊可系船,尋盟日日到鷗邊。當年曾向巴江泊,政似如今聽雨眠。
絕壁孤亭迥,千峰落日曛。沙明江上樹,客帶洞前云。市散雞鳴遠,村荒犬吠聞。一天秋色好,多向此中分。
歲歲春街鬧彩船,燄花散落九霄煙。桃符換節云幡舞,斗柄回寅鵲信傳。桑澥劫燒灰百億,漢唐韻墮夢三千。今朝俊侶齊賡和,四海風流逐盛年。
潞河濁如膠,去去孤帆系。春風三月三,把袂別昆季。上奉諸父行,相將水之裔。酌酒三五行,骨肉多真意。田園多荒蕪,天涯苦淹滯。此路已可知,守拙性所肄。學仕愧朝簪,學農足家世。浮云去不停,執手一相視。勖哉臨岐心,百爾在敬忌。
不妨隨步踏春陽,可笑人閒我獨忙。屈指舊游三十載,一官贏得鬢絲長。
離腸如車輪,萬轉不計程。咫尺阻言宴,何殊在山城。閒曹事稽纂,文墨紛相縈。不見馬上人,空聞馬蹄聲。攬衣步幽闥,脈脈牽遙情。屋上春鳩啼,樹杪浮云行。坐惜韶景暮,江皋芳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