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大儒寮小閣
青鞋踏盡劍铓山,借枕僧房落照間。高屋憑虛聽泉語,嶺云應似我身閑。
青鞋踏盡劍铓山,借枕僧房落照間。高屋憑虛聽泉語,嶺云應似我身閑。
亭在西山積翠中,煙嵐氣象一重重。
芟開簷際偏髙竹,見得云問最后峰。
野色為誰長郁茂,物情于我似從容。
年來已有林泉興,倚著闌干興轉濃。
毎記江頭舉別觴,別來如昨幾炎涼。
年華莫問當時水,鬢髪皆添近日霜。
伏櫪已甘常蹭蹬,凌云猶滯遠翺翔。
羨君標韻終蕭灑,恰是花開到故鄉。
淮國耕釣夫,素嗜山川樂。
補吏來盱江,潛解藍綬縛。
獨上凌云亭,青梯入寥廓。
萬象富觀覽,面面峻巖壑。
天風襲衣襟,彩霞半空落。
仙家雞犬鳴,驚起巢松鶴。
勝游最后時,萍梗念飄泊。
回首顧人間,紅塵滿城郭。
平西義戰幾百載,江左空遺子隱臺。
鄉俗尚傳三害去,地基曾見六朝來。
人隨逝水年年遠,山似屏風面面開。
誰與宜興尋舊宅,至今藏在白云堆。
山僧何事下山迎,步徹山腰到寺庭。
清梵一聲沈夕籟,碧嵐千幅展春屏。
自慚韁鎖非真賞,乍見林泉似獨醒。
回首暮鐘留恨處,斷煙層靄倍青青。
從政宜師古,為儒貴席珍。
承流仰循吏,慮患屬孤臣。
休戚同千里,輕肥止一身。
虛名稱有土,慚色見斯民。
羅網甘投足,波瀾恥問津。
狂言干重辟,冷笑待??人。
琴瑟方調節,芻蕘愿采詢。
閉關聊度日,開卷易經春。
地暖畦蔬足,年豐甕粟陳。
惟特三不愧,通塞任天鈞。
炎德侔三代,文章嘆燼余。千金期重賞,諸郡購遺書。
東魯藏經出,西秦挾律除。儒生搜簡畢,謁者騖軒車。
闕史修蘭省,亡詩補石渠。愿觀新四部,清禁直明廬。
玉節重來鎮此州,暫驅千騎上峰頭。
春闌好為良辰惜,俗樂誰知急景流。
山色也疑今日盛,物情渾勝昔年游。
登臨賦詠知難再,持語鄉人早借留。
大明七年暮冬月,宋武南巡立雙闕。
鑾輿先幸凌歊臺,云中簫鼓轟春雷。
六龍一去曉無跡,山花野鳥空相憶。
翠羽鳴鞭來不來,景陵芳草年年碧。
閩見冤魄久艱伸,吾以仁心濟不仁。
十室茍能全一子,萬家無慮活千人。
于公治獄門生相,韓厥成功世有民。
陰德所施陽報在,莫嘆孤宦老朝紳。
經濟書成秘府收,依然蓬蓽在巖丘。
凄涼往事慵開卷,想像髙風合倚樓。
山色無言終日見,泉聲有恨為誰留。
懷賢訪古閑中味,宜與詩人作勝游。
君去金淵十五春,暫歸翻是客中身。
千年丘壟勝當日,兩世親朋無幾人。
麈尾幸能銷白書,馬蹄還厭踏紅塵。
錦衣會有重來約,應笑衰翁漉酒巾。
夕陽芳草自天涯,倦客何須感物華。
無計可能逃世網,有心剛欲慕詩家。
將烹誰惜能鳴鴈,安足翻成強畫蛇。
白髪漸多瞳漸翳,少年相見莫揄揶。
眾菊爭開此獨遲,已過重九見新枝。
自甘化力均先后,不與春芳較盛衰。
秀蘂漸繁微雨夜,清香終在早霜時。
詩人未便移青眼,會有金樽是己知。
住持傳法者,自有祖家風。
一言決洪濤,四海云從龍。
橫身六合外,萬象皆虛空。
易此而就彼,探月澄波中。
臂然心亦然,于法難為功。
宗師滅貪癡,乃可化凡庸。